藺麗燕
別林斯基說,只有勞動才能使人變得幸福,使他的心靈變得開朗、和諧、心滿意足。
一代文豪蘇軾,年輕時春風得意馬蹄疾,“烏臺詩案”之后被貶黃州。為了活下去,他親自開墾不毛之地,還蠻有情調(diào)地寫下一首詩:“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睎|坡,是蘇軾勞動的地方,也是蘇軾放松的地方,更是蘇軾心境轉(zhuǎn)折的地方。勞動,為這個揮毫潑墨、滿腹經(jīng)綸的大才子,打開了生命里的另一扇窗。
想起路遙。這個黃土地孕育出來的農(nóng)民的兒子,以筆為犁,以紙作地,不舍晝夜地耕種。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寫道:“再一次想起了父親,想起了父親和莊稼人的勞動。從早到晚,從春到冬,從生到死,每一次將種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顆糧食收回,都是一絲不茍,無怨無悔,兢兢業(yè)業(yè),全力以赴,直至用充實的勞動完成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在稿紙上的勞動和父親在土地上的勞動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甭愤b耕種著自己精神的田園,一絲不茍,不知疲倦。他的《人生》,他的《驚心動魄的一幕》,他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他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果實,就是他用勞動創(chuàng)造的奇跡。
“通向面包的小路蜿蜒于勞動的沼澤之中,通向衣裳的小路從一塊無花的土地中穿過,無論是通向面包的路還是通向衣裳的路,都是一段艱辛的歷程?!眲趧樱翢o疑問,是異常艱辛的。勞動是一顆苦瓜,吃在嘴里,只有一種苦苦的滋味。殊不知,咬咬牙吞咽下去,那份生澀的苦,就化作了解毒敗火的靈丹妙藥。勞動讓人筋骨強韌,意志堅強,立于疾風驟雨中巋然不動。
民間諺語說“在太陽下辛勤勞動過的人,在樹蔭下吃飯才會心安理得”。勞動,是獲得幸福與心安的必要條件,也是唯一條件。是勞動讓人獲得了人的尊嚴,是勞動讓人創(chuàng)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勞動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勞動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做一個勞動者吧,用自己的雙手去搭建生活的高樓大廈,用自己的智慧去點燃生命舉起的火把。
建筑工人不舍晝夜地忙碌,快遞小哥風里來雨里去的背影,成千上萬志愿者的恪盡職守,醫(yī)生、教師、警察、公務員的兢兢業(yè)業(yè),農(nóng)民、商人、服務員,三百六十行的從業(yè)者,無不在訴說著勞動的美麗,以及勞動帶給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勞動,是生活的主旋律,是幸福的前奏曲,是美好人生的卷首語。
人世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這些負重而行的身影,還有那些毅然決然逆行的背影,他們用自己的勞動,保一方平安,護萬家團圓;他們,用自己的勞動,護佑山河無恙,保衛(wèi)人間安樂。他們,是最美的勞動者!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