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若
填不滿的是欲海,走不通的是捷徑
22歲的阿軍是一名在讀研究生,由于學習的專業(yè)和電商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課余時間,他經常找相關的工作兼職,掙點零花錢。與很多只會泡圖書館的學生不同,阿軍是個“實戰(zhàn)選手”,他能夠直接開發(fā)軟件,很快就在圈內做得小有名氣。
阿軍學習能力很強,別人還在熬夜寫論文,他已經能在同學間推銷自己制作的電商軟件了。阿軍開發(fā)的軟件涉獵很多領域,尤其在網購和出行領域最為擅長。他獨自開發(fā)、獨自運營,并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盈利,完全滿足了他日常的生活開銷。
在周圍人羨慕的目光下,阿軍更加斗志昂揚,他決心開發(fā)一款軟件,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于是,阿軍將目光瞄準了號碼類軟件。根據他平時的觀察,很多電商平臺都是一個手機號只能注冊一個賬號,這讓阿軍覺得不太方便。他想,如果能開發(fā)一款軟件,讓用戶從軟件上購買多個匿名手機號碼,一定會很受歡迎。
聰明的阿軍也想到,在當今魚龍混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下,這樣的軟件必然會給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提供可乘之機。由于匿名手機號無法核實身份,一些黑色產業(yè)就會成為這種軟件的頭號用戶。當然,現在市面上同類軟件也不少,并不僅自己一家。所以阿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想著大不了不行就下架,也不至于造成重大安全隱患。
阿軍將這款軟件開發(fā)出來后,將客戶群鎖定在有車一族。因為現在商場為了留住消費者,將停車業(yè)務做了大量的優(yōu)惠。比如某商場對于首次注冊的車主,給予首單減免10元的優(yōu)惠服務。問題在于,這些注冊都需要手機號,而一個手機號只能注冊一次,也就是只能享受一次優(yōu)惠。而阿軍的這款軟件,就是給用戶持續(xù)提供不同的手機號進行注冊,從而讓他們一直享受首單優(yōu)惠,俗稱“薅羊毛”。
果不其然,這款“薅羊毛”軟件一經上架用戶就暴增,讓阿軍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利潤,他被這樣高昂的收益沖昏了頭腦,也無暇考慮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觸犯法律,看著日進斗金的銀行流水,阿軍的想法是,掙夠了錢就收手。
可是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錢是掙不夠的。很快,隨著阿軍沉浸在收益里無法自拔的時候,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很多質疑這類軟件的聲音。有相當多的網友認為,出售虛擬號碼是在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機,造成極大的社會安全隱患。
緊接著,該平臺開始陸續(xù)遭到網友舉報,當地的商場也因為短期內損失了高額的停車費,而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阿軍本人也在新聞上看到一系列與網約車相關的犯罪案件,萌生了些許悔意。他想要下架這款軟件,但為時已晚。警方在調查處罰過的“薅羊毛”的車主后獲悉,多名車主都在使用阿軍開發(fā)的這款軟件,于是他們順藤摸瓜,找到了阿軍的處所,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將阿軍正式逮捕。警方申明:維護公共治安,遵循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這種“薅羊毛”、貪小便宜的行為,不僅有違個人道德,更是潛在危害了社會治安,間接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溫床。廣大市民應當嚴于律己,不要因貪圖蠅頭小利,害人害己。
原本,一個有卓越能力的年輕人,有著大好的前景,可他缺乏優(yōu)秀的品德來支持他的聰明才智,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圖/劉剛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