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中展
在電影或動畫片里,海盜常用黑布罩住一只眼睛。有人說,這些海盜碰巧在戰(zhàn)斗中都傷到一只眼睛;只罩住一只眼是為了裝飾,能體現(xiàn)海盜的人物特性;讓海盜看起來更加兇狠……這些都不是正確答案。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剖析眼睛的構造。
人類的眼睛呈球狀,又叫眼球。眼睛中央有個黑色圓圈,學名叫“瞳孔”,是光線進入眼睛的“通道”。瞳孔的大小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亮度隨時變化,當環(huán)境黑暗,瞳孔會放大,當環(huán)境明亮,瞳孔會縮小。
因此,如果一個人在黑暗或者較為灰暗的環(huán)境中待上一段時間,瞳孔會放大,以獲取更多的光線。當他突然進入光亮的地方,瞳孔來不及收縮,一下子接收到充足的光線,就會覺得十分刺眼。
一般來說,需要將近半小時才能讓眼睛完全適應新的光線。
海盜戴一只眼罩時,一只眼睛處于黑暗環(huán)境,另一只則一直適應光明環(huán)境。海盜經(jīng)常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從明亮的甲板穿梭到黑暗的船艙內。這時,他們會把眼罩換位遮住另一只眼睛,用原本被遮住的眼睛來觀察室內。這樣一來,眼睛只需要一兩分鐘,即可適應船艙內陰暗的光線,迅速看清周圍的事物,避免敵人的攻擊。這樣,在危急情況下,海盜也不必花30分鐘去適應新環(huán)境。
其實,這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也頗為常見。我們晚上睡覺之前,關上燈,屋里一片漆黑,啥也看不到,過一會兒才能逐漸看到暗處的東西。這種現(xiàn)象稱為“暗適應”。在逐漸適應黑暗的過程中,視覺系統(tǒng)需要進行綜合調節(jié)擴大瞳孔直徑以增加采光量,從適于高照明視錐細胞的工作狀態(tài)轉為適于低照明的視桿細胞活動等。
當進入黑暗的環(huán)境中,人類的瞳孔可以放大15 倍,而許多動物的瞳孔適應能力遠比人類厲害。比如鳥類,視力是保證它們覓食、生存重要的器官之一。
首先,從比例來說,鳥類眼睛占身體的比例遠遠大于其他脊椎動物。比如,紫瓊鳥的眼睛占整個身體重量的15%。因此,老鷹具有很好的視力,可以在一兩千米高的天空中發(fā)現(xiàn)地面上跑動的小兔子。其次,鳥類的眼球長在頭的兩側。這幫助鳥類擁有比人類更開闊的視野。再次,鳥眼球的最外面有瞬膜,仿佛一層“擋風玻璃”。鳥類飛行時,瞬膜護著眼球,保持眼睛的濕潤,還能防止風沙進入眼睛。當鳥類在水面上捉魚時,瞬膜會閉合,這就好比給鳥戴上了泳鏡。
總之,眼睛是個復雜又珍貴的器官,對人類和動物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
(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21 年第9 期,飄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