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振宇
據(jù)說很多作家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有人找到他,跟他說,我有一個非常棒的創(chuàng)意,我現(xiàn)在告訴你,你能把它寫成小說嗎?如果有收益的話,咱倆五五分成。
這些人覺得這個要求很合理,創(chuàng)意是我的,這很難啊,而你這個作家只不過是出點勞動力把它寫成小說而已,這很簡單。這件事我們當然知道很扯,寫成一篇小說,當然不只靠一個創(chuàng)意。
但是,在現(xiàn)實中,這樣想的人很多。比如,有的創(chuàng)業(yè)者就堅信自己的某個主意非常值錢,只需要找一個寫代碼的工程師把它實現(xiàn)就好。再比如,有的領導覺得自己苦口婆心講的戰(zhàn)略方針很重要,這手下的人怎么就是不會干呢?再比如,有人掏心掏肺地給別人提建議,覺得自己想得很明白,對方怎么就是不按我的正確方式做呢?
想法其實不值錢,真正的難題在于怎么把想法實現(xiàn)。
(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
文/務虛
古時候的人寫信,總有幾分春色,言總不在信本身,他們寫江南的煙雨,江南的花季,陌上的煙柳;他們寫秋天的蟋蟀,天上的星辰,寥寂的庭院。
他們會在信中寫:昨夜星辰的碧樹,吹了一夜風雨,北方的江山黃了?;卮鸬娜艘埠芮擅睿何莺蟮拿坊ǎ_了幾季,年輪也開始褶皺了。
這些信,妙處不在它說出了什么,而在它什么都沒有說。你打開薄薄的信箋,你就知道那邊的天氣,那邊的時節(jié),寫信人的心情。
(摘自《散文詩世界》2021年第4期,攝圖網(wǎng)圖)
文/[英]阿蘭·德波頓
譯/南治國彭俊豪向世原
1790年秋天,詩人華茲華斯踏上了阿爾卑斯山之旅。他在寫給妹妹的一封信中描繪了目睹的景觀:“此刻,當眼前的景物浮現(xiàn)在我腦海中時,我?guī)е浅S淇斓男木匙屑毸伎贾?,今后每一天,只要憶及這些印象,我便能從中感受到快樂?!?/p>
這里并沒有夸張的成分。幾十年后,阿爾卑斯山的景象還存活在他的心中,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在大自然中所見到的景象可能永遠留在我們一生的記憶中,每當它們進入我們的意識中,便能與我們眼前的困境形成對比,給予我們慰藉?!彼麑⑦@些體驗稱為“凝固的時間點”。
在我們的生命中,會有若干個凝固的時間點,讓我們在困頓時為之一振,不斷爬升。當我們身居高處時,激發(fā)我們爬得更高;當我們摔倒時,又鼓舞我們重新站起。
(曉曉竹摘自《旅行的藝術》,上海譯文出版社,飄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