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之浩
2021 年10 月16 日,“ 神舟十三號”飛船把3 名航天員送入我國“天宮”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其中包括女航天員王亞平。他們將在核心艙駐留6 個月。這不僅將刷新我國航天員連續(xù)在軌駐留的最長時間紀錄,也是我國空間站首次迎來女航天員。11月7 日王亞平成功完成出艙作業(yè),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性。那么,男女航天員的選拔和培養(yǎng)有什么不同?女航天員要克服哪些困難,在太空又有什么優(yōu)勢呢?
由于載人航天活動具有任務艱巨、環(huán)境特殊、危險性大等特點,需克服失重、超重、缺氧、孤獨、噪聲等一系列艱難險阻,所以對航天員的生理條件、心理素質(zhì)要求很高,女航天員也不例外。目前男女航天員的選拔、訓練標準基本一樣,只不過對參加航天員選拔的女性申請者比男航天員多了一項婦科檢查,并在進行所有放射性檢查之前會檢測妊娠,已懷孕的不能參加選拔。
但在早期航天活動中,因為受政治、技術等因素的影響,美蘇在女航天員的選拔要求上有明顯不同。例如,為了獲得世界“太空第一”,蘇聯(lián)第一批女航天員的選拔沒有完全采用男航天員的標準。1963 年成為世界太空第一位女航天員的捷列什科娃是從跳傘運動員中選出來的。因為沒有駕駛飛機的經(jīng)驗,捷列什科娃在剛上天時不太適應高速飛行。但她在這次飛行中完成了生物醫(yī)學和科技考察計劃,證明了女性也能在太空正常生活和工作。
職業(yè)航天員可分為飛行專家、任務專家。飛行專家都是從戰(zhàn)斗機飛行員中選拔,而任務專家不一定。至今,全世界一共選拔出100 多名女航天員,其數(shù)量只占航天員總數(shù)的10%,而且大多是任務專家,擔當飛行專家的很少。這是由于男女航天員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女性脂肪多,血紅蛋白濃度低,平均身高矮,平均體重輕,有氧運動能力低。但太空環(huán)境不會因為女性的到來改變,也不會降低門檻。王亞平表示:“男女確實有差異,比如,力量方面,女性不如男性。針對出艙訓練,我必須縮小和男航天員的差距。怎么縮小差距?就是練。”女性還要解決一些特殊問題。例如,從衛(wèi)生角度考慮,女航天員用水要多一些,要帶一些衛(wèi)生用品。
我國首批2 名女航天員是從已婚的運輸機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當時我國還沒有女戰(zhàn)斗機飛行員。她們都已婚,這樣一是身體和心理素質(zhì)更成熟;二是有飛行經(jīng)驗,飛行時間達標。但已婚生育的女航天員上太空也有風險,需要挑選自然分娩而不是剖腹產(chǎn)生育的,目的是避免疤痕破裂。在太空飛行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低壓情況,此時由于人體自身壓力大,容易造成疤痕綻開。
2012 年6 月16 日,“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我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送上了太空。上天后,劉洋考察了女性在太空環(huán)境中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收集了相關醫(yī)學的第一手數(shù)據(jù),為我國空間站長期考察組的人選組成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
為保障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科技人員對“神舟九號”進行了改良,對她所使用的艙內(nèi)航天服、座椅等也做了修改,增加了女航天員專用的艙內(nèi)服裝備包,包內(nèi)專門配備了1 套供女航天員專用的艙內(nèi)壓力服,還有女性專用衛(wèi)生用品包。女性的手纖細,原來的手套顯得笨重,所以針對女航天員的手型專門制模,研制了女性專用手套。
王亞平與劉洋一樣,是中國第7 批女飛行員, 她在2013 年乘“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在“天宮一號”里面工作了12 天。除了常規(guī)的飛行器狀態(tài)監(jiān)視、設備操控和空間實驗外,她主要負責太空授課和乘組生活照料,是中國第一個太空教師。
這次“神舟十三號”飛船任務,進一步針對女航天員進行了裝備完善。此前發(fā)射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里,就有針對女性的服裝類貨物,包括適合女航天員的艙外航天服和其他更換的衣服。另外,還有衛(wèi)生用品、化妝品等,都是給女航天員特地準備的。
總體設計上,“天舟三號”送去的女性專用艙外航天服和其他第二代“飛天”艙外航天服的性能一樣,但尺寸大小是按照王亞平身材專門設計的,因此比較合身,出艙靈活,可減少體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國外女航天員出艙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女性專用艙外航天服。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人們發(fā)現(xiàn),女航天員在航天活動中的作用與男航天員有所不同,女航天員在太空也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女航天員身材小巧,在太空行走時容易控制身體的移動,可更靈活地完成一些細致的作業(yè);從生理構造、心理素質(zhì)來講,女航天員對航天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較強,心理素質(zhì)穩(wěn)定;女航天員在某些方面感覺更加敏銳,考慮問題更加周全,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方法,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比較強;因為女性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中雌激素和鎂的代謝方面優(yōu)于男性,體內(nèi)鐵的含量和產(chǎn)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出現(xiàn)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更適合長期載人航天;女性上天也有利于全面開展醫(yī)學研究,沒有女性參與載人航天,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成果是不完整的。
未來,人類將登陸火星。由于去火星路途遙遠,無論從生理上說,還是從心理上講,火星乘組最好能配備一名女航天員。
(摘自北京日報客戶端,豆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