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
童年的玩具,一生的回憶。每個人大概都會有兒時與玩具相關的回憶,哪怕一架紙飛機,也算是在邊走邊失去的人生里一種特別的慰藉。特別是在沒有網絡電玩的年代,玩具填補了無聊空虛的時光,留下了美好的追憶。戀舊長情的人永遠年輕,年逾五十的陳國泰仍對玩具如癡如醉,童心未泯,坐擁玩具王國的他寫就第一本中國近代玩具發(fā)展史《中國小玩意兒》,紀念那些曾給你我?guī)g樂的有趣的擺設或者物件。
生于20世紀60年代香港的陳國泰從小就與玩具結下了不解之緣,鐵皮發(fā)條青蛙、奧特曼、機器人、各式積木和拼圖都愛不釋手。上了中學的他還經常在玩具店櫥窗流連忘返,直至家庭變故移居新加坡,人生的轉折點也開啟了他跌跌撞撞的淘寶之旅。正值風華正茂時,陳國泰放棄了設計師的正經工作,他看了日本收藏家北原照久的《Yesterday of Toys》,這本干貨滿滿的古董玩具收藏可謂他的啟蒙讀物,也正是這本書讓他下定決心在玩具的國王里圓夢。當他有幸拜訪這位在他心里封神的偶像時,那場面大為震驚,“當我進到他的博物館,覺得自己無法與他比。我十分震驚,他當時的博物館里收藏了1.5萬件藏品,而我只有幾百件?!?/p>
不管是當時還是如今,比起珠寶、木器家具,玩具都算是鮮有人問津的小眾藏品。陳國泰在新加坡那些年正值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他也見證了很多物件的更新?lián)Q代。下班路上或者周末,他走街串巷不為觀光游覽,不是去跳蚤市場轉悠,就是撿拾街里街坊淘汰的“破爛兒”。一入玩具圈深似海,從此鈔票是路人,陳國泰手上稍微富裕點就到店里淘換古董玩具,有時候錢還沒捂熱乎就急著拔草心水的尤物。
1992年首次舉辦玩具展,千禧年后傾其所有積蓄投產第一批鐵皮玩具。雖然參觀和購買者寥寥,就在夢想快要落到低谷時,又意外得到了一次商場擺攤的機會,待落袋回溫,他又找了幾個哥們兒集資,在新加坡開了第一家上海玩具博物館,由于開銷巨大,這家博物館撐了不到五年就歇業(yè)關停了。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的陳國泰將人生看作玩康樂棋,只要不退出,每次擲骰子就可能會有轉機。幾十年來,他見證了國產玩具產業(yè)從無到有,學習西方做大做強,也是他經歷自我成長的過程。與其為批發(fā)銷售而發(fā)愁,為何不成立自己的廠牌,在上海一家玩具廠的支持下,他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品牌SAINT JOHN,真正的“中國制造”,國貨之光。
陳國泰出圈的愛好慘遭親朋好友吐槽,他寧肯“放棄做一個正常人”,義無反顧搭建起自己的玩具王國。別人眼里不務正業(yè)、玩物喪志的頑主一門心思投入到鐵皮玩具堆里,從2000年初開始著手研究,因史料和實物的缺乏,斷斷續(xù)續(xù)一寫就是七年,從構思到初稿,幾經修訂到如今簡體版出版歷經整整20年才有了《中國小玩意兒》?!皩τ诖蟛糠值淖x者來說,這本書是一本玩具書;對賣老玩具的商人,它是一本工具書,可以讓讀者了解玩具的歷史;對做設計的朋友,它是一本了解過去的玩具設計的書;但是對于我來說,它是一本夢想書?!边@本圓夢之書集合了陳國泰收藏的上千件絕版玩具,輔以報紙、宣傳畫等翔實史料的書,貫穿了中國玩具在近代的發(fā)展歷程,陳國泰作為狂熱愛好者對每一件富有時代印記的玩具都如數家珍,即便只有零散的部件,到他手上也能迅速還原,簡直玩具的活檔案。
就像小孩把玩具當活物那樣小心對待,陳國泰從不把它們視為擺設,他眼中的那些玩偶有著前世今生,充滿著無窮生命力。玩具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從戰(zhàn)國時代的鞠到唐代的泥塑、毽子,再到明清時期流行的九連環(huán)、七巧板,這些民間玩具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也展現出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和審美特征。在北京的廟會上有小販兜售“兔兒爺”,這位傳說被嫦娥選派到人間消災除難的神仙,按照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都要請一只回家,還要在門外把前一年的兔兒爺摔了,暗合辭舊迎新的寓意。
廟會攤位上出現最多的還屬風箏,款式多樣,豐儉由人。蕭乾在《老北京的小胡同》里回憶童年放風箏的樂趣,“那時我是個窮孩子,可窮孩子也有買得起的玩具。兩幾個錢就能買支轉個不停的小風車。去隆福寺買幾個模子,黃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餑餑。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風箏的世界。闊孩子放沙雁,窮孩子也能用秫秸糊個屁股簾兒?!濒斞高@樣不茍言笑的人居然見了玩具走不動路,非要買回去自己把玩或者贈給友人,他在報章上就寫過逛街見聞:“馬路旁邊的洋貨店里掛著零星小物件,紙上標明,是從法國運來的,但我在日本的玩具店看見一樣的貨色,只是價錢更便宜……大公司里則有武器的玩具:指揮刀,機關槍,坦克車……然而,雖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拿著玩的也少見。”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胡同和巷子里玩的大多是底層人家的窮孩子,所以他們打小就學著低成本找樂,實打實的窮開心。技術高的人甚至會變廢為寶,不花一分錢也玩得開心。玩具都是他們自己DIY的,男孩們找來大人扔掉的煙盒,疊成三角或者元寶拍洋畫。打彈弓的材料一個木叉,一條彈皮筋就搞定了,隨手地上撿塊小石頭做彈子,有了它傍身走起路來都帶風。復雜點的像陀螺、鐵環(huán)、竹蜻蜓等等需要大人幫手才能完成,短粗木頭塊的一頭削成錐形就是陀螺,硬鐵絲掰成圈鐵環(huán)滾起來,竹簽做的手柄一搓就飛上天,放學路上摘個柳條折兩下當笛子吹吹。女孩子們玩的游戲有所不同,用洗衣粉水兌水吹泡泡,廢布條配銅錢做個毽子踢踢,或者舊衣服上扯的破布里裝上沙子縫起來就是個沙包,綁頭發(fā)的皮筋接起來就能跳皮筋了,塑料繩套在手上手指勾來勾去能翻出好多花樣,最簡單的撕張廢紙就能折出個“東南西北”玩玩。
不過在北方女孩看來,還有比翻花繩兒、砍包兒、跳皮筋兒這些游戲更有意思的。她們守著羊肉鋪子門口,不吃羊肉串,也不喝羊湯,專揀剔干凈的羊拐骨,回家洗干凈把羊拐四面涂上各種顏色,先拿起一拐把它拋起來,趁機把另外幾個翻面再去抓那個拋出的,眼疾手快者欻拐自然占上風。那個年代誰要有一副羊拐都拿它當寶貝,籠絡一幫玩家。羊拐玩得多了隨著表面油彩褪去,露出原本的色澤,日久天長還能盤出包漿,也算是額外的驚喜。
“西學東漸”的思潮和民族資本的壯大,促成了中國第一代機械玩具的誕生,八音盒、上弦玩偶成為宮廷八旗子弟的寵兒。作為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0世紀初的魔都儼然洋貨大本營,然而高昂的價格令普通工薪階層望而卻步。《良友》畫報曾用大篇幅介紹米老鼠,卡通電影《白雪公主》率先上海公映,迪士尼文化就此傳入中國,為民眾帶來不少異域想象,與此相關的文創(chuàng)產品也相繼問世。
與此同時,本土玩具也不示弱,資本加持下的玩具工廠也從上海起步繼而遍地開花。陳國泰在新加坡無意間邂逅的國產電動鐵皮宇宙坦克就來自上??翟婢咧圃鞆S。當時就職于商務印書館的出版人張元濟也是看準了教育啟蒙的商機,在考察了西方教具之后,研發(fā)出了一系列適合中國兒童的紙制棋牌、木質建筑玩具,與其比肩的中華書局也乘勢推出了幾種兒童讀物。魯迅就曾在日記里提過去商務印書館給兒子海嬰買動物棋一事。
本土玩具雖然打開了市場,但顯然沒有花樣多變的西洋玩具受歡迎。而且民國時期洋人設計的中國娃娃,大多是木質或者泥塑的,穿著傳統(tǒng)旗袍,長著丹鳳眼,比穿著鮮艷華麗衣裙、大眼睛忽閃忽閃漫畫風格的西洋娃娃相比,少了幾分俏皮和靈動,自然也會影響到銷路。新式塑料“賽璐珞”傳入中國,這種可反復清洗且不褪色的材料旋即受到玩具制造商的青睞。
金屬鐵皮玩具稱霸幾十年以后,從20世紀80年代起,塑料、毛絨材質的玩具成了主流,還有更高大上的附帶聲光電效果的電動玩具。游樂場里孩子們手上的水槍、飛碟大多是塑料或者橡膠的??ㄍㄍ媾济q質地較多,如今很多都被聚酯纖維替代了。陳列在商場櫥窗里的卡通人物引人駐足圍觀,美國的“變形金剛”“忍者神龜”,日本的“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聰明的一休”“花仙子”籠絡了一大批粉絲,本土動畫也不示弱,“黑貓警長”橫空出世,與劇情相關的闖關跳棋、巡邏電動車伴隨了“80后”一代的成長。
再到90年代市場經濟浪潮,各種新式產品與日俱增,面對奪人眼球的進口玩具涌入,游戲廠商掏空心思“新瓶裝舊酒”。中國經典名著就是個萬能公式,比如大“IP”《西游記》,孩子們在玩萬花筒、拼圖、飛行棋的同時,也不忘回顧師徒四人一路上遇到的妖怪和經歷的磨難?!端疂G傳》也因干脆面廣為流傳,事實上卻是零食沾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光。校園里人手一包小浣熊干脆面,不僅味美價廉,更因為他們惦記著口袋里附贈的水滸英雄卡,108款吸引著食客邊吃邊尋寶,這些孩子們手上的籌碼雖說不能召喚神龍,集齊全套好歹能在好友面前顯擺一番。這些紙質玩具培養(yǎng)了孩子的收藏意識和冒險精神,也是他們社交啟蒙的利器。
買快餐贈玩具這樣的“吃貨福利”從20世紀90年代流傳至今,麥當勞的“開心樂園餐”引進中國,也拉開了玩具營銷的序幕,諸多快消品隨后爭相效仿。然而麥當勞的贈品玩具更新速度卻是很多產品不可及的,世界杯期間贈主題玻璃杯,2001年的HelloKitty系列、2002年的迪士尼百周年紀念系列……這些當時隨餐免費到手,成本低廉的贈品歷經幾十年價格不知翻了多少倍。這副感情牌喚起的復古和懷舊風讓不少玩家趨之若鶩,情愿擲重金換得絕版孤品。麥當勞成功抓住了消費者愛玩跟風且鐘情于“人無我有”的限量款心理,伴隨著小食客成長的玩具也變成一種收藏習慣,在消費迭代升級中食玩理念得以傳承。這樣成套成系列的贈品已經有了如今盲盒的雛形,只不過盲盒的隨機性如同一張賭運的牌,搖擺在期望與失望的心理預期之間,摻雜著成人世界的博弈,這種帶有詭計的小玩意兒雖然玩法多樣,但想要得到那些精致的玩偶頗費周折,不敵過去看中即買來的劃算和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