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
有句戲諺“十凈九裘”。也就是說,十個京劇花臉當中,有九個宗裘派?要說清這個問題,得先講百年花臉中的武花臉。
最早享名的是道光年間的徐寶成。
他搭班在嵩祝成班,平時溫文儒雅,可一旦上臺,武技驚人,勇猛異常。后來他竟成為嵩祝成班的班主,并以他所擅長的武凈戲:《連環(huán)套》《惡虎莊》《定中原》《取洛陽》以及八大拿戲中以武凈為主的這些戲做大軸演出,并能廣泛招來觀眾,這在皮黃班中可謂空前絕后。
他的生活簡樸卻待人厚道,因此頗有人緣。他家住前門外掌扇胡同,可是他去茶園演戲都是步行前往,即使是很遠的園子,比如說阜成門外的阜城園也如此。他頭上包一塊毛巾,順著河沿前行,儼然一進城的農(nóng)民,但是他必然懷揣零錢,每遇乞丐 必然掏錢予以周濟,因此很得同道的欽佩。
另外他還有一手絕活,他的臉譜勾畫得又快又好,一般人是沒有他的速度,所以也很得同行的欽佩。由于他的武技太精湛,所以他的門人弟子很少,架子花臉藝術(shù)家黃潤甫,有些武凈戲就是學他。
慶春圃,北京滿族人, 排行老四,故又被人稱為慶四,票友下海,文武凈都能演,但主要以武凈最工,尤其是短打戲。 清同光年間他搭以武戲為主的春臺班時間最長,那時的武凈戲還很多 ,像現(xiàn)在的武生戲《艷陽樓》《鐵龍山》《挑華車》等,那時都是武凈應(yīng)工。他在 《艷陽樓》劇中扮演高登,而班主武生大家俞菊笙演花逢春。 慶四的高登演得確實好,臺底下的觀眾很買賬,于是慶向班主多次提出長戲份的要求,日久惹怒了綽號俞毛包的俞菊笙,索性他也勾上了臉,把慶四所擅演的《艷陽樓》《鐵籠山》等武凈戲都改成由他來演,從此京劇舞臺上好幾出武凈戲,都歸武生演了。
錢寶峰,同光年間的武凈藝術(shù)家。先在春臺演出,以演張飛 、牛皋戲著稱,人物形象鮮活,嗓音響亮,《長坂坡》他扮演的張飛一聲怒吼,猶如驚雷劈下。 光緒初年三慶班排演連臺本戲《三國志》,特邀請他演張飛。他勾的臉譜精妙、工架有雕塑美,開打猶如疾風暴雨,他伶難及,故亦為武凈一大家。
錢金福, 繼這幾位武凈大家之后,出類拔萃。先在全福昆班學藝,后入三慶班的四箴堂科班,受到嚴格的訓(xùn)練。出科后留在三慶班,學習錢寶峰、穆鳳山等的演技 ,學藝刻苦,演出認真,經(jīng)過多年舞臺實踐,練就了他的三手絕活:工架凝重而漂亮;刀槍把子一招一式精準快速;臉譜精美絕倫,后來很多人的臉譜都是學他的勾畫。在當時,像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巖等京劇藝術(shù)家,甚至包括唱旦角的大師如王瑤卿、梅蘭芳……或邀請他合作演出,或向他學習身段和把子。所以錢金福的地位舉足輕重,世稱錢派。當下許多優(yōu)秀的武凈演員,沒有不吸收錢派藝術(shù)的精華的。
從20世紀20年代起至當下,京劇花臉藝術(shù)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 金、郝、侯、裘、袁五大流派稱雄藝壇,下面分別簡敘之。
金派創(chuàng)始人為金少山,北京人,滿族。自幼向其父金秀山學習。有極宏亮的好嗓子,家學淵博,并向名凈韓樂卿學武技,因此他是銅錘架子武花臉均好。青年時,曾與其父金秀山合演《白良關(guān)》。其父扮尉遲敬德,他扮演其子尉遲寶林,以真父子扮演假父子,而且演技皆精。又與其父合演《穆柯寨》。他演焦贊,其父演孟良,真父子扮假弟兄,焦贊又不時耍貧嘴,和孟良開玩笑,引得觀眾樂不可支。后赴上海長期演出,由于他嗓子做派武功都好,在上海也享有盛譽,其中有一出戲奠定了他在花臉界的翹楚地位。
梅蘭芳大師1926年12月10日在上海首次與金少山合演《霸王別姬》,上海的觀眾都抱著十分懷疑的態(tài)度去看這出原由武生泰斗楊小樓扮演的霸王。 不想金少山的楚霸王,集銅錘、架子和武凈于一身,氣魄雄偉,嗓音洪亮;工架穩(wěn)健,武功出眾,獲得了滬上觀眾的熱烈贊賞,從此金少山獲得了“金霸王”的美譽。以后梅蘭芳再演《霸王別姬》,金少山成為楚霸王的最佳人選。1936年,金少山從上海載譽回京,并成立了陣容堅強的“松竹社”, 每天以花臉戲唱大軸,而一票難求!這主要是他的藝術(shù)太全面了。更突出的是他的嗓音嘹亮,那真是聲震屋瓦,高亢入云。再加上他身材魁梧、工架雄渾、臉譜帥美,一般花臉名伶是比不了的。他還有一大嗜好,喜花草和寵物,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墒撬f:“我的這些嗜好,都是為了演戲。”不惜重金買了許多名貴的花草,他的很多行頭(戲裝),要根據(jù)劇目的內(nèi)容、角色的性格、作用來決定服裝的顏色和圖案。比如他演《陽平關(guān)》的曹操,勾白臉穿紅蟒,戴蒼白的胡子 ,頭上一頂帶珠子的汾陽盔頭,富貴之相,雍容大氣,是參考南京紫金山上的“雪松”,諸如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武凈泰斗錢寶森,《定軍山》夏侯淵
金少山便裝像
金少山之司馬師逼宮
他以聽鳥音的變化來豐富自己唱腔的旋律,例如他養(yǎng)了許多紅子鳥,他通過該鳥翻高的鳴叫聲,想到可以用節(jié)節(jié)高的唱法來豐富唱腔,于是他把這一想法用在《鎖五龍》劇中單雄信見到羅成后,氣憤填膺的一句唱腔中:“見羅成把我的牙咬壞。”這句節(jié)節(jié)高的唱腔,恰切地展現(xiàn)了單雄信見到羅成后的憤怒心情。后來所有唱花臉的演員,在唱到這句時,都使用了他的這個翻高的唱腔。劇作家翁偶紅說他這是:“就花取像,于鳥擇音?!睆纳町斨?,從博大的自然中,從寵物等中汲取藝術(shù)的靈魂,這是藝術(shù)家的一種深厚的修養(yǎng)。 這位不凡的花臉藝術(shù)家,惜毀于舊社會的摧殘,鴉片對他的毒害太深了 ,使他沒有精力來創(chuàng)作新劇目,而且就在新中國誕生的前一年英年早逝,享年僅59歲。學習金派的后繼者,有吳松巖、趙炳嘯、王泉奎、婁振奎、趙文奎等。
郝壽臣之荊軻傳
侯喜瑞之陽平關(guān)
裘盛戎便裝
創(chuàng)造眾多花臉新劇目的是郝派創(chuàng)始人郝壽臣。自幼由河北香河遷居北京,出身貧苦,七歲便投入皮影戲班學藝,出科后正逢嗓子變聲,在北京難以搭班,只好三下關(guān)東搭班謀生。1912年,26歲才返回北京,多年的舞臺實踐和他刻苦的努力,技藝有很大提高,因此與許多京劇藝術(shù)家同臺演出。特別是與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高慶奎、馬連良等共演同一劇目,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能夠相得益彰,因此郝壽臣在劇壇的地位,也可與金少山在伯仲之間了。他也有幾個特點:一、他的嗓子雖然沒有金少山那么高亮,但他的炸音、橫音、寬音,人所難及,所以他的唱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他把出色的做工和優(yōu)秀的唱功結(jié)合起來,故此說他“架子花臉銅錘唱”。二、經(jīng)過自學,有較高的文化,創(chuàng)造了許多花臉新劇目,如:《荊軻傳》《牛皋招親》《野豬林》《馬陵道》《贈綈袍》《青梅煮酒論英雄》《串龍珠》等。這些新劇目唱做并重,至今流傳不衰。三、建國以后,他擔任了中國戲曲學校和北京戲曲學校兩校的校長,擔負起培養(yǎng)后繼花臉人才的重任,成教育大家。郝派繼承人有樊效臣、袁世海、王永昌、周和桐、楊啟順、馬永安、郝德耀等。
侯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侯喜瑞。河北衡水人,回族,家貧,自幼投入富連成科班學藝,為第一科學員。主要受業(yè)于蕭長華和韓樂卿,出科后留科班任教。倒倉后嗓音不太好,于是深造偏重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尤其景仰當時的架子花臉泰斗黃潤甫。但這位綽號黃三的名凈,收徒特別謹慎。蕭長華在這上面用心良苦,他先帶著侯喜瑞去看黃三的戲,日久天長,模仿黃的技藝有些模樣了,于是蕭老師安排侯喜瑞演出黃潤甫的拿手戲,并請黃來看戲。黃果然來看戲了,并看這位學生模仿自己竟有六七分像,隨口稱贊了幾句。趁著這個機會,蕭長華就讓侯喜瑞磕頭拜師。黃老師情意難卻,于是收下侯喜瑞為徒,悉心教授,從此侯喜瑞盡得黃潤甫演戲之三昧,黃潤甫擅演的劇目均在侯喜瑞身上得到體現(xiàn)。
他擅演的劇目很多,扮演《戰(zhàn)宛城》《盜御馬》《連環(huán)套拜山》《陽平關(guān)》《丁甲山》《打嚴嵩》等劇中的凈角主角。而有些戲中的小角色,經(jīng)他演來也光彩照人。比如《朱痕記》中的中軍李仁。雖然戲份不重,由他演來,性格粗爽、形象鮮明,為該劇增色不少。他的嗓子雖然狹窄并有沙音,他卻創(chuàng)作出利用難得的沙音、炸音和顎音,烘托氣氛,營造韻味,構(gòu)成磅礴的氣勢,蒼勁的口風。他個子矮小削瘦,本來是個缺點,但他利用挺胸、長腰、收腹、縮臀等技巧,使他的個子一下子高了起來,而且頗有氣勢,即便與身量高的楊小樓在一起演戲,也絲毫不顯小氣。在《戰(zhàn)宛城》中,他演的曹操的“趟馬”、《陽平關(guān)》中曹操的上山。漂亮邊式的身段、 蹣跚的步履,又透出大氣磅礴,后學的侯派傳人,莫不以此兩劇贏得觀眾的贊賞。
侯派的傳人有尚長榮、齊嘯云、李榮威,關(guān)鴻賓、馬崇仁、袁國林、趙致遠、趙霽光等。
裘盛戎之《姚期》
裘盛戎,北京人,京劇花臉藝術(shù)家裘桂仙的兒子。幼年加入富連成科班學藝,主要由其父授藝。當時他的嗓子洪亮高亢,且頗有韻味。當時在科班中他是銅錘、架子、武凈都能演,最主要當然是銅錘花臉。一些唱功繁重的花臉戲,都由他擔任主演。畢業(yè)出科以后,這位“科里紅”,自然就成為各個班社都搶著要的好角,他和楊小樓、梅蘭芳等大師都合作過。 20世紀30年代末,他赴上海謀生。幾年艱苦,卻讓他有了巨大收獲:他找到了科學的發(fā)音方法,通過頭腔、鼻腔、胸腔和顎腔的共鳴,輕松地解決了所謂腦后音的技巧,也就是找到了立音,平時很費勁很怕的高腔!如今卻運用自如了,這就把他的唱腔升了一個大格。接下來他就與金少山合作了三出戲:《白良關(guān)》《刺王僚》《真假李逵》。這三出戲,都有兩個花臉,均由金、裘分飾,結(jié)果出現(xiàn)勢均力敵、將遇良才的場面。一年之后金和裘在北京再度合作了四五出戲、成績極佳,轟動一時。轉(zhuǎn)過年來,裘盛戎自己挑班了,接著又和譚富英共同組成太平京劇團及后來的北京京劇團,演出除傳統(tǒng)劇目之外,又演出了新編歷史劇《將相和》《姚期》《秦香蓮》等,都受到了觀眾熱烈的歡迎。接著他又創(chuàng)作演出《趙氏孤兒》《赤桑鎮(zhèn)》等好戲,他創(chuàng)作出廉頗、姚期、包拯、魏絳等光輝形象深入人心,而剛?cè)嵯酀某桓遣幻劧摺K矃⒓蝇F(xiàn)代戲的演出,《杜鵑山》《海港》《雪花飄》等戲,同樣唱出優(yōu)美悅耳又剛勁挺拔的唱腔。他有精湛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劇目、眾多的繼承人,因此他創(chuàng)建的裘派為大家所公認。他弟子早期有方榮翔、夏韻龍等所謂裘門四大弟子;后期有于鳴奎、李長春、孟俊泉、吳鈺璋、趙致遠等;家屬繼承的有裘少戎、楊振剛以及孫裘繼戎,裘門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弟子甚多,不能一一列舉,故人們才有“十凈九裘”之說。
與裘盛戎雙雄并峙的名凈是袁世海。北京人, 自幼家貧,十歲入富連成科班學戲。開始學老生,后被總教習蕭長華認為他虎頭虎腦大眼睛而改學花臉。在科班學戲特別刻苦,即使挨打也要溜出去觀摩郝壽臣的花臉戲。幾年后,他模仿郝壽臣的唱念已經(jīng)有模有樣。從富社出科時,已經(jīng)是小有名氣的架子花臉了。24歲時,他終于圓夢拜在郝壽臣名下為弟子,學習郝派的唱念,特別是學習郝派塑造不同人物性格的精髓。建國以后他和李少春合作演出的《野豬林》,他扮演的魯智深,在郝派技藝的基礎(chǔ)上,敢于創(chuàng)新,吸收了侯派甚至武凈的一些表演方法,創(chuàng)作了一個外粗內(nèi)細武藝絕倫的莽和尚。觀眾的評價是學于老師而超過老師!之后他在新編歷史劇《將相和》《李逵探母》《九江口》等劇中,以精湛的演技,把劇中的廉頗、李逵、張定邊等歷史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他繼承了老師架子花臉銅錘唱的特點 、念白雄渾有力,跌宕有致。同時 充分利用京劇的 唱、念、做、打、舞的美學考量來刻畫不同的人物,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學郝派而發(fā)展郝派,逐漸創(chuàng)出了架子花臉的新流派——“袁派”。他還演過好幾個現(xiàn)代戲,最突出的當然是《紅燈記》中的鳩山。他從人物出發(fā),從生活出發(fā),活用架子花臉的程式,從而塑造了一個狡猾奸詐 、心毒手辣的鬼子特務(wù)形象,為花臉塑造現(xiàn)代人物做出了榜樣。袁派的傳人很多,有谷春章、吳鈺璋、李嘉林、袁國林、馬永安、羅長德、何永泉,舒建礎(chǔ)等?,F(xiàn)在最受觀眾歡迎的是他的關(guān)門弟子楊赤。
“十凈九裘”,是人們的一種美譽之詞,考量當下京劇舞臺上的花臉,各流派都有繼承人,還是百花綻放、豐富多彩。當然宗裘派的人最多,是京劇花臉的主流。
作者說
我從4歲看京劇,看了快80年,我愛她的高雅雋永、我愛她的京腔京韻,因此我參加京劇團、北京曲劇團、《新劇本》雜志,弄劇本、寫文章、出著作,一個目的,為了讓傳統(tǒng)戲曲有更多的人喜歡她,愿她長壽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