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婷婷
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生物學教材均進行了以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的改革。在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和新修訂的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對學生搜集與處理資料的能力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為促進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需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搜集與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材中搜集與處理資料的任務與傳統(tǒng)習題作業(yè)相比,耗費
時間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綜合性、自主性,但是在考試中涉及很少,因此教師和學生往往更重知識本身,對于搜集與處理資料的能力重視程度較低。因此面對高中生物學教材中隨處可見的查閱資料的能力要求,學生的搜集與處理資料能力其實并不強,甚至很多學生是完全沒有頭緒,不知如何搜集和處理資料。
那如何提升學生搜集與處理資料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呢?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搜集與資料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激發(fā)學生對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學生才能進行高效有意義的資料搜集。因此教師可以預先將生物學教材中搜集資料的全部內容進行歸類,再在各類中挑選典型事例組織學生思考、分析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在解決生物學問題時搜集和處理資料的必要性以及這項工作對生命觀念的形成,科學思維的訓練、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形成社會意識的重要性。
以必修1《分子與細胞》為例,教材在“探究實踐”“與社會的聯(lián)系”“拓展應用”中共有11處內容對學生提出了搜集資料的要求,教師可以在其中各取一例組織學生分析?!坝腥苏J為化石燃料燃燒能提高大氣中CO2的濃度,這有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有益;也有人認為化石燃料燃燒污染環(huán)境,需要限制”,對這個主題搜集資料本身就可以讓學生意識到生命體的復雜性,分析問題時不能簡單化地線性思維,從而促成學生科學思維的提升?!胺敏~肝油有助于鈣的吸收,其中的科學道理是什么?”,學生分析該問題意識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蘊含著生物科學原理,通過搜集和分析資料可以透過事物表象看到其隱含的科學道理,進而增長科學知識。
二、搜集資料的方法流程專項培訓與跟進式指導相結合
新修訂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從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jié)開始就有資料搜集的任務,因此教師可以在學期初開展一次如何搜集資料的專項培訓,然后再每次給學生布置資料搜集任務時進行跟進式及時引導和輔助。搜集資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法。
(一)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
1.圖書館中往往有大量的書籍文獻,提前掌握好查閱文獻資料的方法才能利用有限時間準確查到需要的文獻資料。如果是傳統(tǒng)的書目卡片借閱方法,首先了解圖書館的分類體系,例如《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然后根據所查閱主題歸類進行查閱。
例如必修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節(jié)的拓展應用中要求學生查閱資料,說明病毒的生活為什么離不開細胞。首先是分析查閱資料的主題即病毒的生活離不開細胞。該主題涉及的是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生活方式相關知識在《動物病毒學》、《分子病毒學》、《微生物學》、《普通生物學》等很多書籍中都有詳細的內容。學生可以以病毒為關鍵詞查閱以上相關書籍。
2.網絡檢索資料。21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多元化,尤其是通過互聯(lián)網可以快速查閱大量的資料。在互聯(lián)網大環(huán)境下查閱資料首先要甄別有哪些是專業(yè)網站,哪些是專業(yè)公眾號等,然后在一定的程式下完成查閱搜集資料。教師可以將生物資料搜集中常見的專業(yè)網站推薦給學生,并建議學生通過日常的資料搜集建立自己常用網站、公眾號備忘錄。
例如必修1中“研究細胞周期的調控機制對防治癌癥有重要意義。查閱資料了解其新進展”,對于該主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細胞周期調控機制”、“癌癥防治”、“細胞周期調控與癌癥防治”等為關鍵詞利用百度百科等搜索途徑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利用知網網站或者APP搜索相關期刊、論文等。
3.組織學生交流搜集資料的經驗
學生在進行了幾次搜集資料后,積累了一定經驗也會遇到一些困難。通過和其他同學的交流搜集資料方法的心得體會能較快地掌握如何更高效地搜集資料。
三、提升學生處理資料能力的主要步驟
(一)整理、分析和篩選資料
將通過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的資料整理到一起,通過瀏覽先去掉與主題沒有關系的內容。之后通過精讀分析,篩選出和主題相關性大的內容。在整理資料過程中指導學生做好記錄,比如資料的內容、出處等,切記不能只動腦不動手記錄。
(二)審核搜集資料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學生通常習慣通過網絡搜集資料,雖然該方法方便快捷,但是網絡上的內容往往良莠不齊,也可能有錯誤觀點和說法,另外對于同一個問題在不同文獻資料中可能有不同的闡述。因此這就要求學生有對所搜集資料進行真實性和科學性審核的意識和基本方法。例如,學生可以比對多份權威文獻,向專業(yè)人士咨詢相關問題。
(三)利用資料交流、表達和闡明觀點
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與其他同學交流探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聽取他人的觀點和對自己觀點的評價,從而全面深刻地認識所探討的主題。根據教材要求和主題特點可以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例如,學生搜集的干細胞新進展,可以采取板報或展板形式供所有學生觀看;學生搜集關于設計試管嬰兒的資料,然后分組討論是否支持設計試管嬰兒;學生搜集關于轉基因食品的文獻資料,然后舉行辯論會開展“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辯論。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及時引導,避免發(fā)生無關主題的討論。同時教師要積極評價學生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搜集與處理資料的興趣。
總之,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搜集與處理資料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指導和學生實踐需要持之以恒。注重培養(yǎng)學生搜集與處理資料的能力,既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生物學學科素養(yǎng),形成適應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本技能,又能增強生物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突出時代性,保證鮮活性。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