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影像推動兩岸的交流

        2021-12-09 09:09:38
        攝影世界 2021年12期
        關鍵詞:交流文化

        劉欣(本刊運營編輯):莊主任,您好!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今年是第二屆舉辦了,形成了品牌,有了影響。您作為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組委會主任、總策展人,請您介紹一下創(chuàng)辦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初衷?

        莊躍成:舉辦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初衷是希望構筑一個兩岸影像交流的平臺,進而推動兩岸交流不斷線、不停步。

        1949年以后,海峽兩岸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隔絕。直到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老兵探親,兩岸交流才開始恢復。2005年,連戰(zhàn)破冰之旅。2008年,開啟了兩岸大交流的時代。但在2016年以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兩岸的交流又出現(xiàn)了不順暢的狀況,幾乎是停滯不前。海峽兩岸,同文同種,兩岸的交流不應該斷線,也不應該停步。所以,我們希望找到一個路徑和載體來推動兩岸交流繼續(xù)往前發(fā)展。具體談到舉辦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初衷,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現(xiàn)實性。針對兩岸交流的現(xiàn)實性,面對當前兩岸交流面臨的一些問題,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打通的管道,連接的路徑。

        二是時代性?,F(xiàn)在從全球來看,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來看,都進入到了讀圖時代。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和智能拍照手機的普及,由圖片和視頻組成的影像已經(jīng)成為人們社交的主要媒介,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改變著人們的觀看方式、思維方式。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而動。

        三是群眾性。既然是要推動兩岸交流,所以還得具備群眾性。我們構筑的平臺不能只是小圈子里面少數(shù)人的孤芳自賞,自娛自樂,必須有群眾性。隨著拍照手機的普及,攝影作為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投入成本越來越低,進入的門檻也越來越低,有著廣泛的群眾參與,海峽兩岸有著數(shù)量龐大的攝影愛好者。但是,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它進門之后的臺階卻很高。拍一張照片容易,而拍出一張人人稱贊的好照片卻很難。大家輕輕松松邁入了攝影的大門,但想要進一步提升攝影水平,就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數(shù)量龐大的愛好攝影的人們非常希望得到提升,也就特別希望能夠加強攝影的交流和互動。

        劉欣:作為影像交流活動和平臺,海內外的攝影節(jié)、影像周為數(shù)不少,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定位是什么?特色是什么?

        莊躍成:海內外的攝影節(jié)、影像周,有的側重技術領域的交流,比如:拍攝設備、呈現(xiàn)形式……有的側重藝術領域的交流,如:創(chuàng)作心得,還有影像的收藏與拍賣……但從影像表達的內容層面來看,更重要的還是文化交流。

        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是一個推動兩岸交流的平臺,所以我們更偏重于文化的交流。這是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它和別的攝影節(jié)、影像周的重要區(qū)分。

        講到文化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展開談一下。文化是海峽兩岸連接的非常重要的紐帶。海峽兩岸同文同種,根在文化。臺灣有幾個文學作品,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一個是余光中先生1972年所寫的《鄉(xiāng)愁》這首詩。整首詩雖然用的是現(xiàn)代詩的表現(xiàn)手法,但是他骨子里頭是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他前面講的是家里的事,但到最后一下子升華到了國的事。這種“家國情懷”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比較世界上其他各種文化,中國是最強調把祖國當作自己母親的。“祖國啊,母親”這樣的文化其實是根植于中國人的血脈當中的。你看余光中整首詩,雖然很直白,但骨子里頭透露出的是中國文化的底蘊,一直打動著海峽兩岸讀者的心。所以文化的交流是有生命力的。

        楠溪晨曲 鄭曉風 攝(選自第二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之《光影瞬間·映像兩岸》攝影作品展)

        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是于右任先生在1962年所寫的《望故鄉(xiāng)》這首詩。整首詩的遣詞造句都在用典,仿佛是吟誦《楚辭》《敕勒歌》。更為重要的是,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沁@真摯強烈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引起讀者感情與思想上的共鳴。

        因此,我個人覺得從文化的視角去做影像的交流,會比純粹的技術或是藝術層面的交流更有意義,也更有深度。同時,它更容易喚起大家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畢竟,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大家都生活在中華文化的熏陶當中,身上都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液。所以,這種源自內在的交流更能夠打破外在的一些干擾,實現(xiàn)交流的暢通。這也是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側重“借助影像進行文化交流”的根本原因。

        另外,我還想補充一點,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和包括之前我們舉辦了三屆的“浙江臺灣合作周攝影作品展”都是在中國頂級的藝術展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攝影是一門藝術,攝影作品作為藝術作品是要進大雅之堂的,這毋容置疑,這也是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一個特色吧。

        劉欣:人們的交往、文化的交流有眾多的媒介和方式,為什么選擇“影像”來進行海峽兩岸的交流?

        莊躍成:這里有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有淵源。1948年3月,郎靜山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攝影學會。1953年,遷居臺灣的郎靜山先生重新組建了中國攝影學會(臺灣),并擔任了20多屆理事長。僅從這種延續(xù)和傳承上來看,海峽兩岸的影像文化有一個天然的連接紐帶。說到這里,又不得不說,郎靜山先生祖籍浙江蘭溪,那么我們浙江和臺灣這種影像文化的淵源就更深了一層。郎靜山先生在西方攝影文化盛行的時候,他創(chuàng)造了集錦攝影,采用中國畫寫意的手法來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郎靜山先生就是在世界大舞臺上傳播中國文化。所以,海峽兩岸的影像文化交流是有淵源的。而且這種淵源現(xiàn)在得到了延續(xù)。浙江攝影家吳宗其先生被上一屆中國攝影學會(臺灣)授予終身成就獎,但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進行授獎。中國攝影學會(臺灣)的理事長給我們這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發(fā)來賀信,同時委托我們給吳宗其先生頒獎。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連接。

        第二個維度是有基礎,有互動。兩岸大交流開展以來,兩岸影像文化交流也是很活躍的。講一個我個人的經(jīng)歷。2012年,我第一次赴臺灣參訪,晚上去到誠品書店。我喜歡看攝影書籍,就特意到書店的攝影書籍柜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在那個時候,臺灣出版的攝影書籍比我們大陸豐富很多,當時我就在那里買了四本攝影書回來。臺灣的攝影理論、攝影創(chuàng)作發(fā)展當時已比較好,有非常扎實的基礎。尤其是臺灣社會開放得比較早,他們對歐美國家最新的攝影理念引進也比較早,然后臺灣對這些內容實行了翻譯。還有臺灣攝影界對日本的攝影文化也有很深地研究。這對于大陸攝影人來講,是值得取長補短的地方,這就奠定兩岸影像文化交流的基礎。

        很多臺灣的攝影人、理論家,如阮義忠、游本寬、林再生、林添福、陳缺等,都到浙江做過講學和創(chuàng)作,其中一些作品,也在浙江做過展覽。所以,在浙江,海峽兩岸攝影家之間本來就有很多的互動,彼此之間也有很好的交往。

        最重要的是,1991年101歲的郎靜山先生回到老家蘭溪,舉辦“百齡百幅作品展”,該展覽在蘭溪為紀念清代著名的戲劇家、戲劇理論家、小說家李漁而建的仿古園林建筑——芥子園舉辦。冥冥之中,又將郎靜山先生融匯了中國畫寫意風格的“集錦攝影”與中國古代最完備、最系統(tǒng)的繪畫入門讀物《芥子園畫譜》聯(lián)系到了一起。所以,我覺得海峽兩岸攝影界相互之間的交流是有扎實的基礎和良好的互動存在的。

        第三個維度是有潛力。大陸,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5000年文明一直在華夏大地傳承和延續(xù)。臺灣社會開放比較早,對外來文化,包括攝影文化,接觸比較早,研究比較早,研究的人也比較多。大陸實際上是改革開放以后,海外求學的人多了,對攝影領域的研究才逐漸深化。這么看來,兩岸的攝影人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深化對攝影藝術、技術、文化這些領域的研究和交流,是非常有意義、有潛力的,未來會有更大的空間。至少,比大家關起門來,各自做各自的研究,視野會更開闊一些。所以,當我們從更大的視野范圍來看“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它比單純地做一個區(qū)域性的攝影節(jié)更有意義,它不僅僅是推動了海峽兩岸的交流,同時也是在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劉欣:兩岸攝影人共同努力,加強交流合作,把好的、先進的外來文化融進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同時又把吸取了外來文化精華之后的中華文化再往外推。不然的話,老關著門,自說自話,在世界舞臺上你是無法發(fā)聲,或者是沒有人能聽到你的聲音。

        莊躍成:對,就是可以發(fā)揮兩岸共同的優(yōu)勢,在世界上共同弘揚中華攝影文化,但如果不創(chuàng)造機會和平臺,讓海峽兩岸充分交流,它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海峽兩岸的影像文化交流,對全球華人攝影界也會產(chǎn)生更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做這樣的文化活動,不局限于海峽兩岸,而是立足兩岸,放眼全球,所以我覺得它很有潛力。

        劉欣:您為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主推展覽撰寫了《創(chuàng)造影像的審美價值》一文,又為今年第二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主推展覽撰寫了《提升影像的審美境界》,您談到“攝影的西方語境”問題,談到“用中華文化思維創(chuàng)立了‘集錦攝影的郎靜山先生的貢獻”,談到“中華文化的天地人合一思想”,談到“致中和”“中庸之道”“藝術的二致性”,等等,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您在考慮“攝影審美的東方語境”或者說“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問題?

        莊躍成:所謂“攝影審美”,其實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的文化內涵、價值取向。比如:西方油畫強調寫實,而中國畫則注重寫意,講究留白,創(chuàng)造一種空靈的效果。這種空靈,其實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道家文化的一種審美情趣,是中華文化審美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這是與西方油畫有所不同的。

        中華文化具有5000年的歷史、5000年的積淀、5000年的傳承,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但這勃勃生機,需要你達到一定的修為之后才能悟到。這是一個漫長甚至是有些艱難的歷程,你需要不斷地學習、積累、實踐,周而復始,不斷向前,你的修為、你的境界才會提升。這種境界的提升,會直接反映在你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的東西,發(fā)現(xiàn)別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美。通俗地說,你擁有了獨到的眼光,而這種“獨到”是來自于你的修為,你對深厚的中華文化的感悟和積累。所以,我個人覺得,中華文化的審美價值觀是會影響未來的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的。這便是我所考慮的“攝影審美的東方語境”“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的要義所在。

        要如何解讀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來試著理解。當下,風光攝影愛好者與旅游者似乎有了更多相同之處:都是去那些風光秀美的地方,我們去攝影、去創(chuàng)作,你們去旅游、去拍照。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對旅游者介紹景點最典型的語言是:這個石頭“像不像”大象、那個山“像不像”老人……對于景觀的詮釋很多都是基于“像不像”。而攝影的審美不是這樣,如果只是拍出了“像不像”,那這只是拍留念照。但是當他用這個景觀的某一個側面或者是某一個抓取的瞬間去表達他心中感受的時候,那就已經(jīng)超越了留念照,進入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層面了。而這種超越的水平是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淀作支撐的。這正是我對于“攝影審美的東方語境”“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最深切的期盼。

        黃山合掌峰 楊緋 攝(選自第二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之《光影瞬間·映像兩岸》攝影作品展)

        我不否認,我想廣泛傳播“攝影審美的東方語境”“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這其實就是在世界范圍內弘揚中華文化。我在兩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展覽序言中都寫到了“中華文化有力量”。文化其實是與國運連在一起的。當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即便是擁有5000年的文化照樣挨打?,F(xiàn)在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擋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我們每一個攝影人也都有責任來弘揚中華文化。怎么弘揚?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咱們的攝影創(chuàng)作中多一點文化自信,多融入一些“攝影審美的東方語境”“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在這一點上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風光攝影,一度陷入爭論之中。而我覺得那些爭論對攝影創(chuàng)作有過促進作用,但過于絕對,其實沒有什么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風光攝影當中所蘊含的文化。文化的傳承對我們來說更為重要。我們以風光攝影為載體,融入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將美與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達成共識,獲得全世界的認同,這樣的意義更為重大。我一貫主張人家先進的東西我們不能排斥,要學習,但絕不能邯鄲學步,放棄自我。

        劉欣:應該是中學為本。

        莊躍成:對。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一定要融合到你自己的血液中,才能成為新的東西,有生命力的東西。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實也已經(jīng)反映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領域。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要取得突破,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文化的自信。我個人覺得通過中華文化的弘揚,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特別是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在世界上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劉欣:確實,海峽兩岸的攝影家都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攝影審美的東方語境”“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的文本,且有一定的影響力。緣于此,請介紹一下本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亮點?設立“景觀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影像呈現(xiàn)與表達”的研討主題的考慮?

        莊躍成:景觀攝影,包含了自然景觀攝影和社會景觀攝影,而且創(chuàng)作的方式也不太一樣。我們這次的研討會主要針對“自然景觀攝影”展開的。我在《提升影像的審美境界》一文中引用了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那些大美的東西就在那里,但是它沒有大聲為自己吆喝,要靠你去發(fā)現(xiàn),要靠你去感悟,這恰恰是影像藝術的魅力所在。正如我之前所講的那樣,這種發(fā)現(xiàn)、這種感悟是基于你的文化積累,每個人的修為都不一樣,自然發(fā)現(xiàn)美的水平也不一樣。那我們研討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首先,自然景觀攝影有沒有一些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自然景觀攝影作品的展陳有沒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jié)呈現(xiàn)?包括用什么樣的紙,用什么樣的墨,影調的把控,裝裱的方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討論的。

        另外,我們還可以就創(chuàng)作之外的問題進行探討,比如具備什么樣的修養(yǎng),或者是進行怎樣的修為,可以把這個照片拍得與眾不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我們以王達軍《景觀·山悟》這組作品為例。王達軍以拍攝西部風光起家,2003年,他開始了巴蜀問道之旅,拍攝道學思想的同時,自己也在道學思想中沉浸了多年,然后回歸自然景觀攝影,拿出了拍攝四姑娘山的這批作品。正是那些年拍攝道學的經(jīng)歷,為王達軍拍攝自然景觀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基礎,積累了豐富的中華文化,進而拍出了屬于王達軍自己的四姑娘山。這樣一來,我們清晰地了解了為何現(xiàn)在的《景觀·山悟》與當年“西部五萬里”會有如此的區(qū)別和不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問道”那幾年,王達軍并沒有脫離自然景觀拍攝的道路,兩者是相通的。

        劉欣:對。王達軍其實還在那條路上,他是在另一個維度重新開始積累,為他的創(chuàng)作升華積攢力量。

        莊躍成:是的。所以我覺得王達軍《景觀·山悟》這組作品是本屆影像文化周非常重要的看點。這是不同于以往我們熟悉的王達軍的作品。以前是“再現(xiàn)風光”,現(xiàn)在則是表現(xiàn)我心中的風光,展示我發(fā)現(xiàn)的美,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和超越。

        劉欣: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活動內容豐富,精彩展覽紛呈,其中不乏好的藝術品。您如何看藝術品和傳播的關系?

        莊躍成:藝術品是要靠傳播來實現(xiàn)它的價值的。藝術的審美更多的是一種社會審美。一件藝術品,只有贏得了很多人共同認同的時候,它的價值才會最大化的體現(xiàn)。傳播對藝術品價值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我看來藝術品本身的特質就是要求傳播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劉欣:傳播學定律之一是,傳播不出去的東西,等于沒有。

        莊躍成:對,我們以前常提到的“陽春白雪”“孤芳自賞”,這種過于小眾的東西,沒有足夠的震撼力、影響力,我個人覺得是不能真正稱之為“藝術品”的。所以,這次我們也特意與新華社《攝影世界》雜志社合作,負責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傳播工作,這也是我們在尋求更為廣闊的傳播途徑,提升活動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的一個探索,朝著更強更好的目標邁進。

        劉欣: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設立了“我在浙里”在浙臺青手機攝影比賽獲獎作品展、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短視頻大賽作品展、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作品展等,注重為海峽兩岸青年人的影像創(chuàng)作和影像交流搭建平臺,這是基于哪些考慮?

        莊躍成:我個人覺得,社會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推動發(fā)展的主體力量一定是青年。一門藝術想要發(fā)展,一定是青年感興趣的,是青年人愿意參與,愿意融合的。青年這個群體,其實背后的含義就是延續(xù)和傳承。對一個民族而言,青年就是這個民族傳承的載體,傳承生命,傳承文化。我們不能生活在上一個時代,也不能超前生活到下一個時代,我們只能生活在當下,而當下最活躍的主體是青年,所以青年人的認同非常重要。

        如果舉辦一項面向大眾的影像文化活動,結果只有老年人感興趣,青年人不感興趣,那我只能說這個活動是有失偏頗的。一定要讓青年人感興趣,老年人也感興趣,成為一種更為廣泛、更有活力的大眾傳播,這樣的文化活動才有意義。

        劉欣:最后,請您談談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

        莊躍成:我們是想把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打造成一個兩岸影像交流的平臺。那么既然是一個平臺,我覺得未來的發(fā)展首要目標是堅持特點,堅持文化交流這個軸心。其次是要突破空間?,F(xiàn)在是在浙江美術館做展覽,而今后,展覽可以在大陸做,也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到臺灣去做。同時,這種空間的突破,除了展覽,也可以向創(chuàng)作延伸,兩岸攝影人交換空間進行創(chuàng)作,讓交流更加深入。第三個方面就是要不斷追求效果的提升。作為一個交流平臺,大家在交流切磋當中,我們希望兩岸的攝影人都有一些新的收獲和體驗,這也是我們辦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一個很重要的目的。

        通過持續(xù)建設,我們希望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既成為兩岸影像文化交流的平臺,也成為兩岸互動的平臺,特別是架起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橋梁。在共同關注的影像面前,大家更容易放下身份、地位等個體差異,就影像本身達成共識,逐漸大家就能有更多交流、溝通的機會和空間,彼此之間會越走越近,心靈的契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猜你喜歡
        交流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報(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海峽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誰遠誰近?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 国产黄色精品高潮播放| 中国大陆一级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看片|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麻豆|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99热成人精品免费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国产麻豆极品高清另类|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91羞射短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7超碰国产成人在线|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网| 2017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女优av性天堂网男人天堂|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九色| 8888四色奇米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 肥臀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百合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小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素人水野一区|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日本精品人妻在线观看| 久久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 一区二区亚洲精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