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軍
所謂材料作文,是指根據(jù)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所給材料往往包括寓言故事、社會事件、教材延伸、逸事典故、詩文歌詞、名言格言等,且材料一般短小精悍,不給考生增加審題難度,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考生寫作的束縛”,給予考生以適度的寫作自由。
要審準寫好中考材料作文,復習備考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準確領悟材料題旨。2.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涵。3.明確構思角度。4.強化材料作文的審題訓練。
【2021年·河南省中考真題】
校報《芳草地》舉辦征文活動,圍繞“開始”這一話題寫一篇作文,向《芳草地》投稿。(50分)
請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不妨先把手頭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不妨沉下心來想一想,多種渠道問一問,各種方法試一試。
這段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向“生活哲思”欄目投稿。
要求:①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分析】
本次作文命題關鍵詞是“開始”。作為中學生,對“開始”并不陌生,它的意思是著手進行,從頭起,從某一點起步。要求寫一篇議論文,為此首先要根據(jù)材料提煉出科學合理、充滿正能量的觀點。具體審題過程如下,供大家參考:
步驟一:抓關鍵詞,明寓意
這則材料篇幅不長,內(nèi)容并不復雜,通俗易懂。題目的指向性也非常明確,要求在閱讀有關“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話題材料的基礎上,著重讓考生圍繞“開始”這個話題,立足“想一想”“問一問”“試一試”,寫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步驟二:多維分析,定立意
通過多維分析,這則材料可能會引發(fā)我們眾多思考和感悟,我們進而可確定不同的作文立意:從材料“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不妨先把手頭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出發(fā),我們可以確立“把手頭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做好眼前的事”“著眼現(xiàn)實”等觀點;從材料“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出發(fā),我們可以確立“全盤考慮”“勤于發(fā)問”“敢于嘗試”“兼聽則明”等觀點;當然,也可以反方向考慮,確立“盲目開始害死人”“沒有基礎何談成功”“沒有思考何談進步”“失敗不一定全是壞事”等觀點或論題……只要考生認認真真審讀材料,就不難從材料的寓意中選出恰當?shù)牧⒁?。但我們要注意,立意一定要來源于材料,要新穎獨特,要充滿正能量,一定要是自己所熟識、有寫作資源的。
步驟三:匠心獨運,擬標題
在弄清材料寓意、確定立意的基礎上,比較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擬定標題了。俗話說得好,“花香蜂自來,題好一半文”,可見擬題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擬題技巧有這樣三個:
1.修辭法
在擬題時,巧妙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標題形象化、生動化,搶人眼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如可引用俗語“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化用俗語“從掃好自己門前雪開始”;可運用對比“手頭的小事,成功的大事”等。
2.組合法
在擬題時,將幾方面組合在一起,比如運用“+”“·”“?”“!”等標點符號,形式新穎,奪人耳目。如“能否想一想?!”“想?問?試?”等。
3.設置懸念法
在擬題時,巧設懸念,吊起讀者的胃口,以便吸引讀者,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如“無視手頭的事”“放眼不能做的事”“嘗試能成功嗎”等。
擬定好了題目,下一步的審題就和命題作文一樣了。
一般來說,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兩部分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記敘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語式材料(名言警句、哲理、議論文段等)、事例型材料(名人事例、凡人小事等)、情景型材料(生活場景、特別的細節(jié)等)和圖畫式材料(一幅漫畫或一個圖表等)。材料作文的審題重在審立意,明確了立意,確定好題目后就可以按照命題作文進行審題了。這里重點總結一下審讀材料來立意和命題的方法。
方法一:抓關鍵詞句法
所給材料中的開頭句、結尾句、人物對話句、結語句、議論句或其中的關鍵詞語(短語)往往提示了材料的題旨。例:
【2021山東濟寧卷】中考作文材料:有時候,生活是一間沒有出口的囚籠,我們困在里面,不知所措,但是總有一天會自己找到出路,沖破束縛自己的囚籠,向更好的生活邁進。
材料中的關鍵詞是“囚籠”“出路”“邁進”,這里是把生活比喻成囚籠,經(jīng)過他人的幫助、個人的努力等久而久之會找到突破口,向著理想的境地邁進。立意:“生活雖是一個囚籠,但能鍛煉我們的品質(zhì)”“生活是一個囚籠,但我們必須挑戰(zhàn)”“生活真的能困住我們的手腳嗎?當然不能”;“久久為功,堅持就是勝利”“前途是光明的,我們應該充滿信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破囚籠天地寬”“囚籠是暫時的”“總會闖出一片藍天”“向理想之地進發(fā)”“生活不是一潭死水”等。
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分析材料中的因果關系,了解材料中的寓意。例:
【2021天津卷】中考作文材料: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蔽覀兿M玫剿说男蕾p,他人的欣賞如暖流滋潤心田,讓人獲得奮進的力量;我們也要學會欣賞他人,欣賞他人會在自己心中播下善與愛的種子,不斷提升人生境界;我們還要學會欣賞自己,欣賞自己才會內(nèi)心有光,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對此,你有怎樣的經(jīng)歷和感悟呢?
審題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材料圍繞著“我們”“欣賞”“他人”這三個詞語,并闡述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我們”希望“他人”“欣賞”,能夠“獲得奮進的力量”,據(jù)此可以發(fā)問:為什么“我們”希望“他人”“欣賞”呢?又為什么“我們”通過“他人”“欣賞”能夠“獲得奮進的力量”?再看另一個關鍵詞語“學會欣賞”。“欣賞”,是指人運用審美的心理及視野,對他人或事物進行細致入微的觀賞和體味。“學會欣賞他人”有什么意義?為什么會有這個意義?同樣,“學會欣賞自己”又有什么意義?又為什么會有這個意義?當然,在“學會”與“欣賞”之間可以再展開一下,那樣文章就會更深入、更充實。如:如何辯證地看待別人的優(yōu)缺點,如何看到別人身上不被常人注意的長處,甚至要學會欣賞別人的缺點,欣賞的目的是正己,等等。
方法三:多個角度擇其一法
分析所給材料中的人、事、情、理,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從中選擇自己最拿手的立意進行寫作即可。例:
【2021江西卷】中考作文材料:清晨,幾個人在郊外散步,忽然聽到一陣凄厲的雞叫聲,只見一個人抓著一只雞走來。雞尾羽略長,頗似野雞。散步人問:“敢抓野雞?”那人氣憤地說:“鄰居家的公雞!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沒睡,我一早就把它買來,馬上就讓它變成盤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語。
角度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從材料中公雞、買雞人、散步人等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立意。題目要求任選一個角度,自然包括沒有列舉的包含在“等”中的角度。從公雞的角度進行分析:做人做事,不要總是想著個人的利益;為人處世,絕不要冒犯別人;在正確的時間不要做錯事。從買雞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批評——應多些寬容之心;可以表揚——解決問題,要善于找準突破口。從散步人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增強生態(tài)意識、法制意識;提倡尊重意識。
下面再談一下材料作文的擬題方法。
方法一:常規(guī)擬題法
常規(guī)擬題法一般適用于材料中明顯帶有“觀點句”或“關鍵詞”的材料作文。
1.直接將材料中的關鍵詞當成題目的一部分。
如材料是燕子要高飛需要先低飛積蓄力量的一段話。我們可以采用材料中的關鍵詞語“積蓄”作為擬題的一部分,如《積蓄力量,方可展翅翱翔》《積蓄是能量的源泉》等。2016年河南省出示的材料是畫家作畫即將完成之際不小心被墨汁毀畫沮喪至極,結果畫家反復變換角度,只添加幾筆就變?yōu)橐恢伙w鳥,成就一幅完美畫面的故事。我們抓住關鍵詞語“變換角度”,可擬題為《變換角度,又一番天地》《轉(zhuǎn)換視角,境界全出》等。
2.明確自己的寫作角度。
如材料是獅子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成為草原上最棒的獅子,明顯有兩個角度可寫,故考生可擬出以下題目。
表象角度:《反思,成長的途徑》《知彼知己》《發(fā)揮優(yōu)勢,成就自己》……
本質(zhì)角度:《持之以恒》《堅持的力量》《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以上兩種方法雖然顯得有些刻板,缺乏新意,但不會偏題,更不會跑題,因為這樣的擬題方法直接扣住了材料立意的核心詞語。
方法二:創(chuàng)新擬題法
前面簡要地列舉了材料作文的擬題技巧,其實就是創(chuàng)新擬題法中基礎的幾種方法。除此以外,通常還有下面三種:
1.中外結合法。意思是引用或者音譯人們熟悉的外語短語或句子作為題目,極具幽默意味,給人以輕松之感。如材料是父女倆關于西瓜甜不甜的對話,我們可以擬題為《Why?西瓜甜》等。
2.詩情畫意法。意思是用詩句和散文化的語言營造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或寓情于景,或情中見景,或情景交融,詩情畫意兼而有之。如材料是“造房子的夢想”與“磚頭”的關系,我們可以擬題為《夢中樓臺平地起》《此岸與彼岸》等。
3.怪異另類法。意思是采用一種怪異、另類的方法命題,以搶人耳目。如材料是記者與姚明的對話,突出“適應你自己可以擁有的東西”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擬題為《適應?!》;材料是雛菊“努力向下生長它的根”,終于“開出新的花朵”。我們可以擬題為《根→花!》。
由以上擬題方法我們不難總結出,材料作文的擬題必須堅守以下幾個原則:
吃透材料準確立意,切忌“離材”萬里;態(tài)度明確觀點清,切忌故作高深;大題小做小見大,切忌泛泛而談;高度概括用語簡,切忌拖沓冗長;含蓄生動求獨特,切忌平淡蒼白。
運用多個角度擇其一法,給下面的真題確定立意并擬題。
【2021年山東省中考模擬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對年輕的農(nóng)村夫妻到大城市服裝廠打工,經(jīng)常加班加點,非常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后,妻子總是燒水做飯,而丈夫卻在門口打牌下棋。吃飯時,丈夫總是挑剔,總嫌不好吃,直說沒有他老媽做得好。妻子經(jīng)常委屈得傷心落淚。有一天吃晚飯時,丈夫又對妻子精心燒好的一盤菜過分挑剔,指責妻子的不好。妻子不由分說將菜全都倒進自己碗里,全部吃光。丈夫望著妻子,啞口無言……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示例:
這則材料意思比較淺顯,立意似乎比較直白: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學會贊揚和寬容,等等。按這樣的立意去寫,當然可以。但是,為防內(nèi)容雷同,千篇一律,可從以下方面去構思:
(1)針砭世相。干活的不落好,不干活的卻說三道四,這是常見的社會現(xiàn)象。擬題如《從干活的不落好說開去》《指手畫腳為哪般》等。
(2)要適應環(huán)境。到城市打工,丈夫吃不慣妻子燒的菜,還留戀他老媽做的飯,說明他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差。擬題如《適應是一項基本功》《必要的素質(zhì)》等。
(3)對缺點不要姑息遷就。妻子做飯大包大攬,在自己做飯時竟然容忍丈夫在門外打牌下棋。擬題如《姑息遷就致禍端》《可悲的寬容》等。
(4)互助合作。丈夫應積極參與做飯等家務勞動,克服“大男子主義”。擬題如《互敬互愛情意長》《合作的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