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七臺河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七臺河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始終,從群眾的身邊事、家門口的事入手,從看得見的變化抓起,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微訴求”化解“急難愁盼”。堅持從最基層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關鍵的需求出發(fā),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實打?qū)嵽k好民生實事,精準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是深入“訪民情”。持續(xù)開展黨員領導干部“走邊入角近群眾”活動,市委主要領導帶頭深入村屯社區(qū)、路邊街角等地常態(tài)化開展“走邊角”,由點及面挖掘“走流程”輻射不到的“邊邊角角”問題,示范帶動全市350 余個基層黨組織、1.1 萬余名機關事業(yè)單位黨員干部主動下沉,深入轄區(qū)邊緣、街角旮旯、群眾身邊“訪民情”,先后收集小區(qū)路燈線路老化、廣場路面破損、小區(qū)停車難等“微訴求”2.6 萬余條,直面群眾身邊“小問題”,確保群眾訴求有人聽、有人管。二是列出“整改單”。針對群眾反映的“小問題”“微實事”,建立了“群眾反映+黨員收集+黨組織匯總+職能部門認領”的群眾訴求反饋機制。各市直職能部門主動認領各基層黨組織反饋問題,建立“走邊角”整改清單,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臺賬項目,并向群眾公開公示,亮清單事項、具體措施、責任人員、完成時限、推進情況,倒逼工作落實,下好為群眾辦事解難題的“先手棋”。三是點亮“微心愿”。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訴求,組織各職能部門對群眾訴求進行梳理分流,需要市級統(tǒng)籌的,抓好整章建制,按照全市“一盤棋”統(tǒng)一解決共性問題。針對一些街道社區(qū)、黨員干部出手就能幫助解決的,采取“群眾點單、社區(qū)派單、黨員接單”的方式,幫助群眾實現(xiàn)微心愿,達成率超過89%。充分發(fā)揮12345 平臺作用,及時受理辦理群眾訴求問題,解決群眾勞資糾紛、社會治安、拆遷安置等訴求問題800 余件,切實把群眾各類訴求解決在基層。
二、做實“微服務”打通“難點堵點”。堅持從便民利民最基礎環(huán)節(jié)抓起,在服務上做“加法”、程序上做“減法”,辦好群眾期盼的每件小事,解決困難群眾身邊的每件難事。一是拓寬上門服務。針對社區(qū)老年人、殘疾人行動不便,在窗口辦事費力的情況,深化拓展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市直各職能部門積極與社區(qū)“結對共建”,聚焦困難群眾解決不了的辦理證件證明、代購代繳、政策咨詢等身邊小事、要緊事,組織5300 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qū)、進門入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累計開展為困難群眾聯(lián)系工作崗位、為年老體弱群眾代領工資等代辦協(xié)辦服務7600 余件次,實現(xiàn)了社區(qū)便民服務全覆蓋、無死角。二是優(yōu)化窗口服務。聚焦破解“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這一放管服改革的“痛點”和“難點”,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在窗口單位、辦事大廳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窗口,推動黨員干部圍繞提升群眾辦事效率、優(yōu)化群眾辦事體驗、提高群眾滿意度等方面,有效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限,累計為辦事群眾提供咨詢、幫辦、預約等服務2.3 萬余人次,實現(xiàn)由“要我服務”向“我要服務”轉(zhuǎn)變。三是做細志愿服務。堅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身影,組織志愿服務力量深入社區(qū)、村屯,走進老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家中,由黨員帶頭,幫溫暖、幫整潔、幫瑣事,免費開展義診、法律咨詢等活動,累計開展志愿服務3.9萬余人次。面對疫情不斷變化的形勢,組織動員4900 余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參與卡點值守、疫苗接種、外來人員排查等工作,為人民生命安全護航。
三、開展“微治理”補齊“短板弱項”。聚焦群眾生活中的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從小事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實施“33 項治理工程”,抓好綜合整治,推動城市人居環(huán)境不斷改善。一是抓實社區(qū)環(huán)境治理。針對居民反映的小區(qū)車輛亂停亂放、小廣告亂貼畫、圈地種菜等“家門事”,集中開展住宅小區(qū)、棚改環(huán)境、街角線箱、庭院整潔等專項治理行動,全市共拆除住宅小區(qū)私搭亂建455處,查處亂停亂放、遺撒和僵尸車輛1.24 萬余臺次,清理“牛皮癬”小廣告1.68 萬余處,治理小墾荒、小菜園2299 處,栽植樹木、花草1.6 萬余株。開展背街小巷衛(wèi)生環(huán)境臟亂差整治,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小區(qū)建設,更換環(huán)保垃圾桶1900 個、分類垃圾桶1452 個,助力提升社區(qū)“顏值”,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讓群眾生活更加舒心。二是抓實便民出行治理。針對窨井蓋缺失松動、路面坑槽深陷、公交站牌破損陳舊、路燈不亮等不方便群眾出行的“腳下事”,在全市范圍內(nèi)開展以“窨井蓋”、路面坑洼、市政路燈維修改造為主要內(nèi)容的便民出行治理行動,先后解決東進街道路高低不平、銀泉小區(qū)路面破損等問題40 余處,整治存在安全隱患“窨井蓋”329 座,路燈亮燈率達80%以上、設施完好率達85%以上,切實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讓群眾出行更加安心。三是抓實城市美化治理。針對居民普遍反映的市區(qū)廣場公園綠地面積不足、露天市場“臟亂差”、架空電線亂拉亂搭等影響城區(qū)美觀整潔的問題,集中開展公園環(huán)境、“拔桿捋線”、城市美化、露天市場等專項整治行動,完成了花園東路、豐昌巷等13個路段、2600 余米的“拔干捋線”工作,7個“創(chuàng)森”小區(qū)、4 個“創(chuàng)森”單位完成綠化任務,露天市場商販占道經(jīng)營、亂堆亂放等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區(qū)面貌煥然一新,為市民創(chuàng)造了舒適、暢通、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