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濤 章志興 沈希宏 方加海 金育成 陳曉陽 周建霞 卞曉波
(1 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 321017;2 江西農業(yè)大學,南昌 330045;3 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第一作者:ytzjjh@163.com;*通訊作者:y402825961@163.com)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浙江省稻作歷史悠久,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表明,7 000年前浙江就已開展水稻栽培[1]。水稻一直是浙江省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產量水平高,為城鄉(xiāng)居民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近年來,秈粳雜交稻由于產量高、種植效益好等原因,向浙北常規(guī)稻種植區(qū)域的推廣速度逐漸加快,2017年浙江省秈粳雜交稻種植面積約25.1萬hm2,占浙江省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的70%以上[3]。
長優(yōu)2號是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和金華三才種業(yè)公司及中國水稻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長粳1A為母本、恢復系恢KF2為父本配組選育而成的三系雜交稻新組合。該品種屬于遲熟單季秈粳雜交稻(偏粳型),生長整齊一致,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較好,2017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2017018)。目前該品種已在多個省份示范種植,無論是產量還是適應性都表現(xiàn)不錯。
長粳1A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以BT型粳稻不育系151A為細胞質供體、浙粳37/嘉禾212的F4代單株為細胞核供體,經多代回交轉育而成的長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該不育系株高77~82 cm,穗型較大,屬密穗型,單株有效穗數(shù)9~11個,每穗粒數(shù)158粒左右,穗長19.8 cm,千粒重28 g;育性穩(wěn)定,不育株率為100%,不育花粉以染敗為主(占72.40%),其次為圓敗(占20.0%),其余為典敗;開花習性好,開花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午11∶00—11∶30,柱頭外露率7.2%;異交結實率中等,配合力較強;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粒長6.5 mm,長寬比2.7,米質優(yōu)(達食用粳稻品種品質2級標準)[4],2012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
恢KF2是由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和金華三才種業(yè)公司以SC01-1為母本、HF2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加代、選擇、多次測交獲得的高配合力、多抗新恢復系,于2013年定型。
2009年春季海南建立SC01-1與HF2的雜交,期望通過配組結合雙親優(yōu)點,以獲得大穗、稈粗、生長青秀的后代,2009年夏季浙江金華種植F1,F(xiàn)1表現(xiàn)出很強的雜種優(yōu)勢,植株繁茂,穗大稈粗,葉寬色淺,株型緊湊,2010年海南直播加代F2,同年夏季在金華單本種植F3,成熟期入選大穗、稈粗、生長青秀單株2 000株,經過外觀米質篩選獲得50份;2011年春季海南單本種植上述50個株系,共2 000株,并用嘉禾212A、長粳1A初測50對,同年夏季在金華作雜種優(yōu)勢觀察,入選恢復單株100份;2012年春季海南繼續(xù)用長粳1A復測,同年經金華雜種優(yōu)勢觀察入選株系KF2;2013年春季海南繼續(xù)用長粳1A測交,經金華觀察對比,長粳1A/KF2表現(xiàn)更強的雜種優(yōu)勢,此時KF2已經加代至F8,完全穩(wěn)定一致,定名為恢KF2;2014年春海南與長粳1A小制種,定名為長優(yōu)KF2,2016年更名為長優(yōu)2號。2014年參加浙江省篩選試驗,2015—2016年參加浙江省區(qū)試,2017年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
2015年參加浙江省單季雜交秈稻區(qū)試,長優(yōu)2號平均產量10.30 t/hm2,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15.4%,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續(xù)試,平均產量10.58 t/hm2,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6.8%。2016年同步參加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51 t/hm2,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8.9%。。長優(yōu)2號于2018年在各地示范試種,表現(xiàn)出顯著的增產潛力。2018年金華市寺平村6.67 hm2長優(yōu)2號示范方,平均產量為11.28 t/hm2。2019年金華市金西開發(fā)區(qū)羅埠鎮(zhèn)花園村0.137 hm2長優(yōu)2號高產攻關田,平均產量達11.78 t/hm2;同年,金華市金西開發(fā)區(qū)羅埠鎮(zhèn)祝邊村3.33 hm2長優(yōu)2號連晚示范片,平均產量為9.32 t/hm2。
長優(yōu)2號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對照甬優(yōu)9號短1~2 d,適宜在浙江省作中稻種植。
長優(yōu)2號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hm2有效穗數(shù)180~195萬,株高118~120 cm,穗長22~24 cm,每穗總粒數(shù)19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2.5 g。在浙江省作中稻種植,一般每hm2產量達10.5 t左右。
據(jù)農業(yè)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2015—2016年檢測,整精米率62.9%,長寬比2.6,堊白粒率14%,堊白度1.5%,透明度2級,堿消值5.4,膠稠度68 mm,直鏈淀粉含量15.2%。主要表現(xiàn)為出米率高、食用品質好。
據(jù)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微所2015—2016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綜合指數(shù)5.0;白葉枯病最高5級;褐飛虱最高9級;稻曲病最高9級。
長優(yōu)2號分蘗力中等,屬大穗型組合,栽培上應圍繞“前期促苗早發(fā)增加有效穗,中期壯稈健株促大穗形成,后期養(yǎng)根保葉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的原則進行栽培管理。
在浙江省作中稻種植,播期參照甬優(yōu)9號,秧齡20~30 d。播前進行種子消毒,并使用多效唑控苗促蘗,培育壯秧。
作中稻種植栽插規(guī)格一般以26.7 cm×23.3 cm為宜,每叢雙本淺插促早發(fā),爭取有效穗數(shù)達到180~225萬/hm2左右,為高產打下基礎。在爭取足穗的基礎上,主攻大穗。
長優(yōu)2號具有穗大粒多、生物產量高、需肥量較大、二次灌漿明顯的特點,在施肥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要求基肥和分蘗肥各占40%、穗肥占20%,促進分蘗,提高莖稈硬度。一般中等肥力田塊每hm2施純氮180 kg,氮、磷、鉀比例為1∶0.5∶1[5]。在水漿管理上采取淺水插秧,薄水促蘗,中期適時曬田,抽穗揚花后干濕交替,后期不能斷水過早,保持干干濕濕,以利防早衰、米質優(yōu),爭取高產穩(wěn)產。
苗期要注意灰飛虱的防治,預防矮縮病的發(fā)生;中后期防治好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破口至抽穗期做好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防治。
在金華地區(qū)適宜秋季制種,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底至9月上旬。根據(jù)抽穗揚花期確定母本的播種日期,根據(jù)播差期確定父本的播種日期。父本一般分二期,Ⅰ、Ⅱ期父本的日差可安排7 d左右。秋制播差期以時差為主要依據(jù),參考葉差和積溫差。一般父本在6月初播種,Ⅰ期父本與母本時差為7 d。
浸種前用線菌清等進行種子消毒。父本秧田播種量112.5~150.0 kg/hm2,母本播種量150.0~187.5 kg/hm2;要做到疏播、勻播,播后埋芽。育秧期田間管理要防鼠、防病蟲害,采取優(yōu)良育秧措施,適齡移植。插植規(guī)格:父母本行比2∶(10~12),母本株行距20 cm×20 cm,雙株栽插;父本株行距23 cm×30 cm,父母本間行距30 cm,父本Ⅰ期、Ⅱ期相間栽插。
堅持“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灌溉做到淺水回青,薄水促分蘗,中期干濕排灌適時曬田,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田間管理以N、P、K適量配合,施足有機肥。母本插秧后5~7 d重施一次速效氮肥,促前期早發(fā);父本移栽后要加強管理,盡可能在母本移栽前多發(fā)分蘗,形成足夠的穗數(shù),以保證足夠的花粉量。
調查和調節(jié)花期:倒3葉出現(xiàn)后,定期剝檢父母本幼穗發(fā)育進程,預測花期相遇情況。在幼穗分化Ⅳ期前,以父本比母本快2期為花期相遇良好。預計出現(xiàn)父、母本花期不遇,要及時調節(jié)。
5.4.1 肥調
在幼穗分化Ⅲ期前,父本或母本每hm2增施氯化鉀75.0~150.0 kg,可使父本或母本提早抽穗2~3 d;父本或母本每hm2增施尿素37.5~112.5 kg,可使父本或母本推遲抽穗2~3 d。
5.4.2 水調
根據(jù)父本或母本生長發(fā)育速度對水分敏感度的差異,在父本或母本進入幼穗分化后,通過灌水或曬田,調整父母本生長發(fā)育進度。
一般每hm2噴施“九二〇”150~180 g,父本要略高于母本,便于授粉。晴天在10∶30—11∶40母本開花高峰用粗繩或竹竿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每天3~4次。
在秋季,選擇隔離條件好,無檢疫性病、蟲害,陽光充足,排灌方便,地力中上,集中連片的田塊為制種田。制種田時間隔離25 d以上,空間隔離200 m以上。在秧田期、分蘗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揚花期,將葉鞘或葉片顏色不同,株型、葉型等差異顯著的異型雜株和保持系除去。授粉結束后,將父本割除。收獲前將遺漏的雜株徹底清除。成熟時要及時收獲,收獲時要清理好設施、設備、用具和倉庫。種子包裝,內外要有標簽,并按規(guī)定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