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鑒
(山西潞安石圪節(jié)智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204)
黑果腺肋花楸對于氣候和土壤條件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因此在被引入到我國之后,于很多地區(qū)都有種植,綜合效益十分理想。而且對比其他外來樹種,其有著更高的成活率和更低的種植難度,經濟價值高,種植后很快就能開花結果,因此不管是作為特種經濟林還是作為園林綠化植被,都具備較好的應用價值。
黑果腺肋花楸為薔薇科、澀石楠屬落葉叢狀灌木,也有不老莓、野櫻莓等多種稱呼,在完全成熟的情況下,黑果腺肋花楸植株的平均高度約為1.5~2.2m之間,一些特殊品種的高度可以達到2.5m以上。植株在花期可以開出乳白色的花朵,最多可以有40朵小花包含在單個花序內。黑果腺肋花楸幼苗或者新生枝條多呈鮮綠或者灰白色,多年生枝條的顏色較重,多呈現(xiàn)為灰褐色。黑果腺肋花楸結出的果實近似圓形,呈紫黑色,單果重量最大為2.0g,與提子和藍莓類似[1]。
黑果腺肋花楸對比常規(guī)樹種,在春季的萌芽時間相對較早,不過其新梢也會較早的停止生長。新萌發(fā)的枝梢會在5月下旬進入到快速生長時期,一直到6月上中旬左右,生長速度開始減緩,8月則完全停止生長。果實生長的前期和中期,縱徑的生長超過橫徑,后期則會反過來。從5月下旬開始,果實增長速度開始加快,一直持續(xù)到6月上旬,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之后增長速度會出現(xiàn)一定的回升,果實完全成熟通常要等到8月下旬。
黑果腺肋花楸對于低溫的抵抗能力極強,能夠承受的極端最低溫度為零下40℃的,同時抗旱能力強,只要降水量超過500mm就能夠實現(xiàn)自然成活和生長。黑果腺肋花楸本身對土壤的肥力、濕度以及pH 等沒有很高的要求,通常在土壤pH 超過8.0(弱堿性)的情況下,葉片會發(fā)黃,而一些特定品種甚至能夠適應pH8.5的環(huán)境。另外,樹種對于光照條件同樣沒有很高的要求,適應從全光照到部分遮蔽(不低于50%),不過需要注意,在遮光條件下,果實的品質會有所下降[2]。
黑果腺肋花楸植株的根系具備很強的萌蘗能力,一般情況下,植株分枝的數(shù)量能夠達到30~40 個,樹形美觀,可以作為園林綠化中的造型苗木、色塊和綠籬,本身有著很強的耐修剪能力,可以依照林分設計或者景觀設計的要求,做好相應的整形和修剪工作,這樣可以保障其長勢。在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植株上的每個枝條都可以開出至少15 個花序,花期相比其他樹種要晚,植株高度低,結構緊湊,通過合理的修剪,可以實現(xiàn)對于煙塵和廢氣的吸收,有著凈化空氣的效果。黑果腺肋花楸葉片入秋后會變成紅色,有著絢麗的景觀效果,果實從形成到成熟,先后會轉變數(shù)次顏色,依次為綠色、紅色、紫色以及黑色,在不采摘的情況下,果實能夠直接寄存在枝頭越冬。結合上述分析可知,黑果腺肋花楸的植株、葉片、花以及果實全部可供觀賞,能夠被應用在公園綠地、街道景觀以及私家庭院的景觀裝飾[3]。
黑果腺肋花楸果實抗氧化指數(shù)非常高,屬于純天然抗氧化劑,經常食用有著強身健體的良好功效,也可以促進機體內部毒素和重金屬元素的排出,在延緩肌體衰老方面有著良好的作用,被譽為“口服的化妝品”。在果實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含糖量約為17%~19.5%,吃起來口感澀甜,果肉出汁率達到了83.5%。黑果腺肋花楸果實的保質期約為3個月,如果采用冷凍存儲的方式,保質期在1年以上。良好的味道、色澤以及濃郁芬芳的香氣,使果實能夠被深度加工,形成果酒、啤酒、飲料等相關產品,其果皮可以作為果粉、果醬、果凍等的原材料,也可以用于天然色素的提取,果實的提取物可以制作保健食品,可以和其他水果一起制作混合果汁飲料,具備極高的食用價值。
黑果腺肋花楸果實中,存在一些對癌癥等疾病的治療有較好效果的化合物,有研究表明,這種化合物可以對癌細胞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在面對一些常見癌癥,如乳腺癌時,可以起到比較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果實中含有花青素、膠原蛋白等物質,可以對人體內的膠原蛋白進行保護,在經常食用果實或者相關制品的情況下,可以恢復皮膚彈性,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皺紋的產生;花青素能對人體內胰島素的作用進行強化,因此果實能夠被用于糖尿病的輔助治療;多酚類物質的抗氧化性較強,在發(fā)揮消炎作用的同時,也能夠對人體內存在的自由基進行有效清除,刺激并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代謝綜合征以及氧化應激反應的發(fā)展進行抑制;綠原酸能夠對人體內部脂類以及葡萄糖的代謝進行調控,維持人體健康;β-胡蘿卜素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同樣有著抵抗衰老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果實及相關制品,可以使機體的免疫力得到增強,患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也可以保護肝臟,而且在面對一些特殊疾病如糖尿病、腎臟功能性疾病、放射型疾病時,果實及相關制品同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果實的果汁能夠改善失眠問題,預防眼部疾病,保護視力,老年人如果長期適量飲用,則可以保持視力良好。就目前而言,不少發(fā)達國家已經認識到其對于人體健康的作用,越發(fā)重視對相關產品的研發(fā),并將其納入到保健品的范疇,甚至將其作為一種特殊藥品應用在很多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治療中。
黑果腺肋花楸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極強,而且根系發(fā)達,萌蘗性好,即便是采用粗放管理的方式,也能夠保證極高的成活率,是在山區(qū)丘陵地點植樹造林的最佳樹種之一。另外,即便是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只要具備良好的雨熱條件,黑果腺肋花楸就可以健康生長并最終發(fā)展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群落,在對混交林進行營造的過程中,還可以為伴生樹種營造出更加優(yōu)越的土壤環(huán)境,加快其生長發(fā)育,最終得到穩(wěn)定的生態(tài)結構。將該樹種應用到荒山、荒坡的治理中,同樣能夠增加樹種多樣性,對生態(tài)穩(wěn)定性進行維護,在提高生態(tài)防護林防護效果的同時,也有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tài)、綠化荒山以及調節(jié)區(qū)域小氣候的作用,生態(tài)價值顯著。
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可以對果實進行采摘,因為本身對于環(huán)境和氣候的適應能力強,不需要安排大量人員進行栽培管理,能夠節(jié)約人力物力資源。在合理管理的情況下,果實的產量十分穩(wěn)定,基本不會出現(xiàn)大小年的情況,而且黑果腺肋花楸的收獲期長達50年。在沒有遭遇惡劣氣候的情況下,若幼苗的高度為20cm,則在完成栽植后的第2年就開花結果,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產量約為0.25~1.0kg/株,栽植5年后會進入到盛果期,產量平均在4~5kg/株。如果將株行距控制為1m×3m,則在養(yǎng)護管理到位的情況下,黑果腺肋花楸人工林每年的果實產量可以達到12000~15000kg/hm2,依照果實及相關制品的市場價格,年產值能夠達到12萬~15萬元/hm2。果實營養(yǎng)成分豐富,如有機酸、花青素、還原糖、黃酮醇等,這些營養(yǎng)成分在經過提煉后,能夠被制作成食品、藥品以及化妝品,價值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上數(shù)十倍甚至數(shù)百倍。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地應該重視該樹種的種植和推廣,大力發(fā)展果實加工等相關產業(yè),開發(fā)新產品,拓展新市場,帶動區(qū)域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黑果腺肋花楸自引進之日起,就得到林業(yè)部門的重視,目前已經在我國很多地區(qū)進行種植,處于全面推廣開發(fā)階段。各地林業(yè)部門不僅應該切實做好黑果腺肋花楸的種植,還應該關注其生物學特性,做好適當管理,同時從多個角度,研究黑果腺肋花楸所具備的價值,大力發(fā)展果實加工等相關產業(yè),以此來帶動區(qū)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