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波 馮 林
(周至縣農機推廣工作站,陜西 西安710400)
小麥寬幅溝播技術集開溝、播種、施肥、鎮(zhèn)壓4道工序一次完成,減少了常規(guī)單項機械作業(yè)對耕地的破壞,解決因秸稈還田造成的播種不勻等問題,簡化操作環(huán)節(jié),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yè)效率和整地播種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此項技術一次性完成播種作業(yè),可節(jié)省作業(yè)成本 50~60 元/667 m2。
寬幅溝播機為等行距(22~24 cm)寬幅(12 cm)方式播種,籽粒分散式擺布,分布均勻,根系的營養(yǎng)面積大,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長,可培育壯苗,防止倒伏,同時有利于維持根系活力,提高后期抗御干熱風的能力。寬窄行秸稈覆蓋帶加大了苗帶間距,形成類似邊行環(huán)境,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小麥單產水平,通過此項技術小麥畝產可增加 70~80 kg/667 m2。
小麥寬幅溝播,能壓實播種溝,防止透風失墑,確保出苗均勻,生長整齊;集雨蓄水,促苗壯根,溝內覆蓋較好,明顯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fā),同時,在降水時,雨水易向溝內集中,溝內蓄水能力較強。溝播小麥在越冬期,0~5 cm土壤含水量較平播小麥增加1.7%,5~10 cm增加1.2%,10~20 cm增加0.2%;返青期,0~5 cm增加0.6%,5~10 cm增加1.0%,10~20 cm增加0.3%。
農機農藝相融合,是實現(xiàn)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的一個重要措施,特別是狠抓小麥播種階段的技術集成,提高播種質量,可以實現(xiàn)“七分種三分管”高產高效的目標。近幾年在尚村鎮(zhèn)小水屯示范園,以復合式小麥寬幅溝播機械為載體,小麥“一優(yōu)二改雙控”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為支撐,全力落實“優(yōu)化品種、土壤深松、寬幅溝播、藥劑拌種”4大技術,形成了適宜本地小麥生產的高效種植技術模式。
玉米機械化收獲(秸稈粉碎還田)后,每3 年深松1次,要求深松深度在 30 cm 以上。運用小麥寬幅溝播機1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鎮(zhèn)壓機械化作業(yè),作業(yè)速度以5km/h為宜;作業(yè)時,注意排種、輸種管是否堵塞、種子和肥料是否充足,及時清除開溝器纏繞物,以避免缺苗斷壟;控制播種深度(4±1 cm),以免小麥出苗不齊,出現(xiàn)小苗、弱苗。
為實現(xiàn)苗期對條銹病、莖基腐病、金針蟲和蠐螬控制的目的,采用 40%辛硫磷乳油100 ml、2%戊唑醇拌種劑150g(或 2.5%烯唑醇 150~200 ml),兌水 5 kg,均勻拌種 100 kg,悶種 4~8 h,晾干后播種。
在10月8日~10月20日宜播期內完成播種,冬性品種適宜早播,半冬性品種適宜晚播;播量冬性品種 11.5~12.5 kg/667 m2,半冬性品種 12.5~13.5 kg/667 m2,適播期后每推遲 2~3 d,播種量增加 0.5~0.6 kg/667 m2;播種寬窄行距為24 cm×12 cm,適墑情況下播種深度 3~5 cm,沙土地宜深,粘土地宜淺,墑情差宜深,墑情好宜淺,播后鎮(zhèn)壓。
對苗小、苗弱、基本苗、群體不足的田塊,趁墑補施速效肥促進轉化升級,對群體偏大、稠旺田塊冬前進行碾壓,抑制旺長;當日均下降到5 ℃左右、夜凍晝消時澆越冬水,澆水后要及時劃鋤,結合灌水追施尿素 4~6 kg/667 m2;運用高地隙噴桿噴霧機、農業(yè)航空植保器進行化學除草,冬前小麥3葉后化學除草,春季在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前,3~5 d氣溫連續(xù)穩(wěn)定在 5 ℃以上,無風或微風天氣時,順風噴藥,田間噴藥時,注意地墑要足,用水量不能少于 45 kg/667 m2;小麥拔節(jié)至挑旗期,可結合墑情適量灌水,結合灌水追施尿素 5~8 kg/667 m2,在抽穗至灌漿前中期,用尿素0.5~1 kg/667 m2+磷酸二氫鉀0.2 kg/667 m2兌水30~50 kg進行葉面噴施,以預防干熱風、延緩衰老、增加千粒重、提高品質,也可結合“一噴三防”實施。
一項新型技術的普及應用需要廣大農戶充分認可并接受,通過發(fā)放技術宣傳資料、召開技術培訓會、開展作業(yè)示范演示等多種方式向廣大農戶做好寬幅溝播機械化技術的宣傳推廣,提高農戶思想認識和機手操作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廣應用此項技術,達到降低勞動強度、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
目前市場上適用于小麥寬幅溝播技術的機型有山東鄆城 2BMF-12/6 型小麥免耕施肥播種機、西安亞澳 2BMG-4/7(200/220)免耕播種施肥機、洛陽鑫樂2BMQF-6/12 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等多種機型,但各地因土壤類型、作業(yè)模式的不同要開展機械化作業(yè)對比試驗,選取適宜本地作業(yè)的主推機型。
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農機、農技、植保、種子、土肥等部門要組建專家小組,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破解技術難題,建立試驗示范田,集成技術模式,制定適合本地的良種、良法、良機配套技術規(guī)范,確保寬幅溝播集成技術落實落地。
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小麥寬幅溝播機械補貼標準,實行優(yōu)先補貼提高機具擁有量,以機具保面積,同時在各項農業(yè)技術示范項目中大力推廣應用小麥寬幅溝播技術,建立連片示范田,通過示范帶動進一步提升種植面積。
積極引導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購置深松深耕、秸稈利用、寬幅溝播、機械植保、節(jié)水灌溉等節(jié)本增效新機具,提升薄弱環(huán)節(jié)農機裝備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專業(yè)知識的農機操作人員,組建作業(yè)服務隊,開展訂單作業(yè),促使生產作業(yè)向規(guī)?;藴驶?、集約化、精細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