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
2020年9月,廣東省韶關市的王琴女士,向重慶市江津區(qū)的聶榮臻元帥陳列館捐贈了一張報告會出席證。這張出席證的持有人是她的父親王明健,證上記載的信息是:1961年7月17日上午9時,軍委辦公廳在人民大會堂主辦了一場報告會,報告人是聶榮臻元帥。
1961年1月13日,負責領導國家科技工作的聶榮臻出席中央工作會議,聆聽了毛澤東“關于要大興調查研究,做到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的重要指示。當天下午,他同韓光、張勁夫等商定,對科技戰(zhàn)線也進行大范圍的深入調查研究,搞出一個能推動科學工作發(fā)展的條例。他們隨即組織力量,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等各有關單位展開調查。
這年春,聶榮臻到福建、上海等地調查研究。在國家科委、國防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等領導各自調研素材的基礎上,4月,聶榮臻在杭州組織擬訂了《關于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草案)》(簡稱《科學工作十四條》)初稿,并于6月上報中共中央和毛澤東。
7月17日上午9時,聶榮臻到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央軍委辦公廳主辦的傳達貫徹《科學工作十四條》的報告會,并向大會作長篇專題報告。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部分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代表共7000多人參加。聶榮臻從四個方面宣講了《科學工作十四條》的主要內容:對人的政策,對科學技術隊伍的政策,對科技人員的紅與專的問題;對學術工作的政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關于技術工作中的技術民主和技術責任制;如何適應工作要求,加強黨的領導,改進工作方法。
最后,聶榮臻向大家提出希望:加強團結,克服困難;加強學習,提高水平。他還要求五院和到會的全體同志,加強領導,改進方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為發(fā)展祖國的國防尖端技術爭取更大的勝利。
王明健作為科技人員的代表之一,出席了這場報告會,并深受鼓舞。當時,他在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組組長。
早在1958年6月,王明健奉命參加了二機部部長宋任窮主持召開的絕密會議,并現場領受任務。8月,他奉命秘密來到鈾礦的發(fā)現地——廣東韶關翁源縣下莊,擔任新組建的下莊309隊11分隊水冶廠廠長兼技術負責人,生產原子彈急需的原料。他首創(chuàng)土法煉鈾工藝流程,在三個月內就生產出制取二氧化鈾的原料重鈾酸銨(黃餅)。
此外,王明健還研發(fā)了“6092”新型萃取劑,用萃取法純化代替?zhèn)鹘y(tǒng)的化學沉淀法除雜,大大提高了“黃餅”的生產效率和成品質量。他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艱苦歲月里,正是千千萬萬個像王明健一樣的科技人才以身許國,無私奉獻,成就了“兩彈一星”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跡。由此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