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曾彥瑩 楊陽
關鍵詞:自我控制;規(guī)則意識;教育戲劇;秩序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34-0043-05
【活動背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qū)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基本規(guī)則;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幫助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
19世紀末美國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ay)提出,“裝扮”“游戲”“模擬”等戲劇技巧都可以被運用到教學之中。20世紀20年代,由于受到杜威等教育先驅有關教育實踐應該與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西方教育工作者將戲劇這種藝術形式融于普通教育之中,教育戲劇得以最終確立。
根據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他們的道德形成還處在他律階段。他們只有簡單、直觀的道德概念,還沒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因此,養(yǎng)成有序排隊的好習慣較難,而說教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是無效的。本節(jié)課把戲劇的方法和元素應用在教學中,以故事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讓學生從內心認同排隊禮儀,愿意互相支持、遵守秩序。
【活動對象】
小學低年級學生
【活動目標】
1.能感受到有序排隊的舒適感。
2.能認同互相支持、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3.有意愿自覺遵守規(guī)則秩序。
4.在生活中能明辨是非、互相支持、遵守規(guī)則秩序。
【活動時間】
40 分鐘
【活動方法】
戲劇教育法中的情景扮演、4F提問法(事實、感受、發(fā)現(xiàn)、將來)。
【活動準備】
1.活動材料:海報、籃子、棒棒糖、紗巾、故事棒。
2.座位安排:活動前,將座位圍成半圓,保證學生能圍半圓坐下。
【活動過程】
一、熱身:寫大字打招呼
活動規(guī)則:
1.水果口令:請所有同學依次用蘋果和香蕉報數(shù)。
2.兩兩一組:蘋果和香蕉兩兩一組,面對面站立。
3.寫大字打招呼:兩人組用手寫出對方的名字,并說出問候語,如:“××(姓名),你好!”
設計意圖:通過寫大字打招呼的問候方式,調動起手臂等肢體的活動,營造出放松身心、建立連接、支持互助的課堂氛圍,為建立情景、角色扮演做好情緒體驗準備。
二、情景鋪墊——送見面禮
教師手里提著一個裝著棒棒糖的籃子走到學生面前。
教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你們想不想要?
學生(齊聲):想?。ㄒ徊糠謱W生互不相讓地去拿禮物)
教師:請同學們回座位。唉,我一片好心卻做了錯事。請問旁邊的同學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1:您給他們吃東西,他們很激動,可是他們沒有按秩序排隊。
學生2:老師剛說完話,那些同學就像潮水一樣涌了過去。
教師:看到剛才那個場面,你感覺怎么樣?
學生3:不開心。
學生4:很生氣。
教師:為什么很生氣?
學生5:因為這樣太沒秩序了!
教師:你們真是懂事的孩子,知道拿禮物要守秩序。今天來了個小伙伴,名叫貝瓦,它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度過了糟糕的一天。同學們一起來幫助貝瓦解決難題,好不好?
學生(齊聲):好!
設計意圖:通過送禮物的小活動,為角色“貝瓦”的出場做鋪墊。 用4F提問法,引導學生察覺并思考與排隊、守秩序有關的話題。
三、教育戲劇——《貝瓦的一天》
第一階段:教師入戲,引導情景
貝瓦是一只小河貍。(老師一邊介紹貝瓦,一邊披上一條黃顏色的紗巾)現(xiàn)在老師變成了貝瓦,接下來,我會用故事棒邀請同學和我一起扮演情景故事。
第二階段:師生入戲,角色扮演
情景一:學習委員長頸鹿正在發(fā)本子,貝瓦在同學中間擠著搶著拿本子,結果大家誰也沒拿到
情景展現(xiàn)
長頸鹿:同學們,發(fā)本子啦!
貝瓦:你搶我的干什么?是我的本子,你干嗎拿我的?你走開!
學生6:怎么就是你的呢?也有我的呀,你走開!
學生7:剛剛發(fā)這么久,我什么都沒得到,你得到了嗎?
學生8:沒得到本子。
學生7:你呢?
學生9:我也沒有。
學生10:我們都沒拿到本子!
貝瓦:大家都沒得到本子,誰來幫幫我們?怎樣才能讓大家都可以得到本子?
學生11:要一個一個來拿本子。
學生12:要守秩序。
學生13:要慢慢地排隊。
學生14:排好一隊來,有秩序地拿本子。
情景改編
大家一個一個排隊。
長頸鹿:發(fā)本子了,請同學們排好隊。
貝瓦:你們拿到本子了嗎?
學生16:拿到了。
學生17:拿到了是什么感覺?
學生18:開心。
學生19:這一次發(fā)本子感覺很輕松。
情景二:大課間跑操時,小猴被后面突然加速跑的貝瓦撞倒了
情景展現(xiàn)
學生齊聲喊跑步口令“1234,1234”。
貝瓦:沒有按照口令的速度跑,加速往前跑。把前面的小猴撞倒摔跤。
學生20:貝瓦真是沒禮貌。
學生21:這樣很危險,我們快停下來把小猴扶起來!
貝瓦:干嗎說我沒禮貌?我又不是故意要撞小猴的!但是,怎么能夠讓排隊跑步更安全一些呢?
學生22:首先就必須排好一個隊,雖然前面的很慢,但是你也要慢一點,這樣才不會搞摔跤。
學生23:跑操的時候要聽著音樂,音樂是有節(jié)奏的。
貝瓦:要跟節(jié)奏跑,這個主意不錯,節(jié)奏勻速跑是不是?大家的建議真棒,我們再來一次好不好?按節(jié)奏勻速跑,節(jié)奏響起來。
情景改編
學生齊聲喊跑步口令“1234,1234”。(隊列跟著節(jié)奏勻速向前跑操)
貝瓦:這樣跑操你們什么感覺?
學生24:很有秩序。
學生25:很有禮貌。
學生26:不會被撞到。
學生27:不會像剛才那樣一團糟。
情景三:中午放學排隊回家時,貝瓦最后一個跑過來,突然插進隊伍的中間
情景展現(xiàn)
丁零零,丁零零。(放學鈴聲響起)
貝瓦:哇,那么多人都撿好書包了,我還沒撿好,趕緊、趕緊。(貝瓦最后一個跑進放學隊伍中,突然插進隊伍的中間,隊伍擁擠在一起)
學生28:貝瓦,我被你撞到了!
貝瓦:我可沒撞你!
學生29:因為你插隊,所以影響到后面的同學,把我給撞到了。
貝瓦:你干嗎說我插隊?我本來就站在第五個的。
學生30:可是你剛剛沒有過來,是后來插進來的。
貝瓦:我本來就是第五個位置,我為什么不能站回原位呢?大家來評評理,我覺得我沒錯呀!
學生(齊聲):你插隊了,這樣會撞到同學。
貝瓦:那我該怎么辦呢?
學生31:因為你晚來,所以你不能插在中間,要排到最后一個。
情景改編
丁零零,丁零零。(放學鈴聲響起)
貝瓦:哎呀,我來晚了。只能站最后了,站最后也不錯,可以看到前面所有的同學。好開心,我們放學回家,走吧。
其他人:排成隊列行進回家。
教師出戲取下黃色紗巾,從貝瓦的身份變回教師。
第三階段:總結提煉
提問并板書:怎么說?怎么做?
問題情景:怎么說?怎么做?
1.發(fā)本子:(怎么說?)發(fā)出指令:請排好隊?。ㄔ趺醋??)排隊領本子。
2.跑操:(怎么說?)致歉:對不起!(怎么做?)按照節(jié)奏勻速跑操。
3.放學排隊:(怎么說?)提醒同學:請你不要插隊。(怎么做?)遲來站最后。
教師小結:在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下,貝瓦學會了有序排隊,懂得了生活中要守秩序,心中要為他人著想。在文明有序中體驗到了舒心和開心。
設計意圖:借助教育戲劇的載體,教師使用黃色紗巾、故事棒和4F動感具象化的工具,引導所有學生共同體驗戲劇的情景。在情景中學生擁有多元的身份:配音演員、角色演員、智囊團……在整個體驗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幫助“貝瓦”解決排隊的難題。最后,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總結提煉解決問題情境的辦法,并在海報上記錄下關鍵詞。
四、沉淀與反思
(一)思辨和挑戰(zhàn)
觀看三個小視頻,感受生活中的規(guī)則和秩序。分三個小組總結觀點。
視頻1:自行車的擺放
小組1:在視頻第一個場景中自行車擺放得很整齊,很多人遵守秩序地使用單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用了7~8輛自行車。在第二個場景中亂停亂放的自行車擠占了人行過道,一位姐姐花了很長的時間找自行車。
教師:謝謝第一小組的代表總結。請問同學們,假如你是自行車,你想對你的小主人說什么?
學生32:不要把我亂擺,不然撞到其他自行車可就不好了。
學生33:主人,我擠得很難過。
學生34:不要把我亂停亂放,會撞到行人,很不安全。
視頻2:過馬路
小組2:在視頻中有一位老奶奶過馬路時沒有走斑馬線,而是從紅綠燈的下面直接穿過去。還有一位阿姨從馬路的中間跨越欄桿,走到對面去。
教師:謝謝第二小組的代表總結。同學們,如果你是安全小衛(wèi)士,你會怎么對視頻中的奶奶和阿姨說呢?
學生35:安全第一,請走斑馬線,不能跨欄。
學生36:奶奶,為了更安全,讓我扶著您走斑馬線,好嗎?
教師:如果這個奶奶就是你的奶奶,你會怎么和她說?(入戲:教師披上紫色紗巾變身成奶奶,用故事棒邀請一位學生接受角色挑戰(zhàn)。)
奶奶:快遲到了,孫子,這書包我來背,我們往馬路上走,別走斑馬線,太遠了。
孫子:不行。(站著不動)
奶奶:怎么了?趕緊走呀,馬上就要上課了!
孫子: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走斑馬線。
奶奶:我是你的奶奶,我說行就行!
孫子:不可以,那樣太危險了,老師說了,安全最重要,要遵守交通規(guī)劃,我們還是走斑馬線吧。
奶奶:好吧,你說得很對,那我們走斑馬線吧!
教師出戲取下紫色紗巾,由入戲到出戲,奶奶回到教師身份。
視頻3:等公交
小組3:視頻中的人們正在排隊等候公交車,雖然上車的人比較多,但是人們沒有擁擠,保持安全距離并自覺地排成長長的縱隊。
教師:謝謝第三小組的代表總結。同學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我們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
(二)總結和提煉
每個月的11日是排隊日,我排隊、我禮讓、我快樂!如果大家都做到謙恭、禮讓,我們周圍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教師提問并板書:友愛,禮讓,文明,安全……
教師小結:通過觀看三個生活中的小視頻,學生觀察到生活中不守規(guī)則的現(xiàn)象。通過普及推廣“排隊推動日”的知識,增強了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責任感,思辨在生活中遵守秩序和不遵守秩序的兩種行為結果,創(chuàng)設兩難的挑戰(zhàn)情景,讓學生在選擇中進行深度思考,為導行做好鋪墊,經驗落地。
五、列隊行進
1.排隊游戲:按照教師的報數(shù),學生即時列隊。
2.音樂行進:學生隨著音樂《稍息立正站好》的節(jié)奏拍掌,有序排隊行進,離開教室。
設計意圖:學生在列隊的過程中,能夠活學活用,做到相互支持、不插隊并且友善地提醒其他同學,活學活用。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區(qū)級公開課,在課程結束后,樓梯走廊里忽然傳來一位女生友善的聲音:“大家記得下樓梯也要排好隊哦!”在場聽課的老師們聽到后都會心一笑。下課的這一幕和上課前學生們擁擠地上樓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此節(jié)課例中運用教育戲劇的方法,把“裝扮”“游戲”“模擬”等戲劇技巧運用到教學之中。設計環(huán)節(jié)符合“知情意行”道德形成的邏輯,教學內容流暢連貫。通過教師入戲,帶動學生在“做中學”,充滿趣味性和美感,在活動中將排隊規(guī)則內化到學生行動中,最終達成互相支持、遵守秩序的教學目標。
熱身環(huán)節(jié)中游戲活動的設計,因為二年級的學生還不太會寫字,所以在“寫名字”的游戲時遇到困難。熱身活動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建立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連接,起到“熱身、熱心”的互動作用,因此,熱身的活動設計不僅要遵循簡單易行的原則,還需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板書設計】
貝瓦的一天
——小學生“互相支持,遵守秩序”團體輔導
【專家點評】
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規(guī)則”“秩序”這樣的詞很抽象,在“知”的層面上都比較難實現(xiàn),更不用說“意”和“行”了。本節(jié)課通過故事、戲劇、4F提問法等方法,生動有趣地引導學生體驗“規(guī)則”和“秩序”帶來的舒適感,感知其重要性;進一步通過生活小視頻的展現(xiàn)、表演與討論,拉近學生與“規(guī)則”和“秩序”的距離,指導學生在生活中遵守規(guī)則與秩序,從知、情、意的層面引導,水到渠成地實現(xiàn)了“行”的目標,是一節(jié)定位準確、目標達成度高、值得推廣的優(yōu)秀班會課。
點評者:張瑞培,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德育心理體藝研訓部部長。
編輯/衛(wèi) 虹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