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 王華偉 李繼紅
蠐螬是在花生生長過程中對花生棵為害嚴重的害蟲,又名土蠶,成蟲為金龜子,其種類繁多,生活習性各異,發(fā)生規(guī)律復雜。幼蟲嚴重為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實,若不及時防治,可使花生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
一是花生連作重茬,上茬花生田的蠐螬防治不徹底,下茬蟲卵基數大,導致蠐螬大面積發(fā)生。二是連年使用同一種或同一類藥劑進行防治,使蠐螬的抗藥性倍增,降低了藥劑防效。三是防治蠐螬幼蟲的時間不在最佳防治時期,往往提前防治,蠐螬幼蟲還不活動,未到危害期,導致防治效果差。四是重防幼蟲,輕防成蟲,成蟲產卵有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空間,導致翌年幼蟲基數大。五是不統(tǒng)防統(tǒng)治,單家獨防起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尤其成蟲蟲源不能有效切斷,給花生田蠐螬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基礎條件。
蠐螬種類繁多。商水縣主要有暗黑鰓金龜、華北大黑鰓金龜、銅綠麗金龜。暗黑鰓金龜和銅綠麗金龜1 年發(fā)生1 代,華北大黑鰓金龜2 年發(fā)生1 代。成蟲和幼蟲均可越冬。一般是3 齡幼蟲潛在20~60 cm 的土層潛伏越冬,第2 年的4 月中下旬上潛到耕作層開始為害花生,5 月中旬至7 月上旬產卵,6—7 月孵出幼蟲為害花生,7—8 月是幼蟲為害花生的高峰期,至10 月中下旬,氣溫下降后,幼蟲下潛越冬。成蟲即金龜子,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幼蟲蠐螬有假死性,并對未腐熟的糞肥有趨性,喜為害脂肪類植物。蠐螬活動與土壤溫濕度關系密切。當10 cm 土溫達5 ℃時開始上升土表,13~18 ℃時活動最盛,23 ℃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范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
蠐螬為害花生主要發(fā)生在苗期、莢果期、果實膨大期。
花生苗期蠐螬主要啃食花生種子和幼苗根部,造成缺苗斷壟死秧。越冬成蟲取食花生幼苗葉子,形成春季危害高峰。
花生莢果期主要以新孵化的蠐螬1~2 齡幼蟲啃食花生植株根針和幼果為主,造成花生莢果減少。
這個時期蠐螬多數進入了3 齡期,食量增大,危害性強,能將花生的嫩果全部吃光,將果柄咬斷,或啃食果仁,甚至咬斷植株主根,造成植株死亡,花生大幅減產。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保方針,樹立“統(tǒng)防統(tǒng)治,綠色防控”的理念,把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有機結合,做到成蟲、幼蟲一起防,花生苗期、下針期、膨大期均防治,地上、地下一起防,田內、田外結合防的辦法,多措并舉,綜合防治。
一是施用充分腐熟、殺卵率>95%的高質量有機肥,不給蠐螬提供生存環(huán)境。二是秋季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作物秸稈,讓成蟲產卵和幼蟲取食沒有環(huán)境。三是蠐螬危害盛期也是花生植株進入需水臨界期,如遇干旱,可結合抗旱澆水淹殺。四是科學施肥澆水管理,做到氮肥、磷肥、鉀肥平衡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鉀肥,補充中微肥,培育健壯的花生植株,提高花生植株的抗病蟲能力。五是利用金龜子喜食蓖麻葉的特性,在村邊、地邊、溝邊空地點種蓖麻,用蓖麻的毒素作用毒殺金龜子,可有效防治金龜子,減少成蟲密度。
1.藥枝誘殺。抓住6 月中下旬成蟲出土高峰期防治的最佳時機,將截成長50~70 cm 的新鮮榆樹、楊樹枝條5~7 枝捆成一束,均勻噴灑90%晶體敵百蟲500~800 倍液,于傍晚插到花生田內,每667 m2插5~6 把,第2 天早上收起并保存于陰暗潮濕處,一把藥枝能連續(xù)用2~3 d。
2.燈光誘殺。利用成蟲的趨光性,采用頻振式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直接誘殺成蟲。
1.播種前土壤處理。用5%辛硫磷顆粒劑撒于地表,隨耕地翻入土中。
2.藥劑拌種。用30%毒死蜱花生拌種劑給花生拌種,高效持久防治花生地下蠐螬。
3.撒毒餌。6—7 月,幼蟲孵化盛期和幼齡期,每667 m2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50 mL,拌炒香的麥麩7.5 kg,制成毒餌,于傍晚撒于土表,誘殺幼蟲,10 d 誘殺1 次,連續(xù)誘殺2~3 次。
4.藥劑灌根。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500 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 倍液等進行灌根,每穴用藥液量200~250 mL。
利用白僵菌、綠僵菌或乳狀菌防治蠐螬。每667 m2用10 億孢子/g 綠僵菌微粒劑3~5 kg,摻細土按1:5 至1:10 的比例,混合均勻,溝穴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