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前期準備:根據(jù)飼養(yǎng)規(guī)模準備雞舍、飼喂器具、保溫設備、飼料、藥品等。①雞舍應地勢高燥,通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電力充足,清掃、消毒方便。②根據(jù)雛雞的日齡準備食槽和水槽,最好購置自流式喂斜桶和塑料塔式真空飲水器。③保溫設備可因地制宜,采用火坑、地下火道、保溫傘、紅外線燈等,并要準備干燥、清潔的鋸木屑、稻草等墊料。
雞舍及用具消毒:進雛前1周徹底清掃雞舍地面、墻壁和天花板,然后洗刷地面和飼養(yǎng)用具。待晾干后,用2%的火堿噴灑內表面,再用高錳酸鉀20g。熏蒸前關閉門窗,熏蒸24小時以上。飼養(yǎng)用具也可用3%蘇兒或2%高錳酸鉀溶液或0.3%的過氧乙酸進行浸泡消毒,浸泡1~2小時。進雛前1天,應把墊料鋪好,安置好水盤料槽,開好取暖設備,將雞舍室溫升至32~35℃,檢查照明線路是否正常,分布是否合理,檢查供熱管道有無泄露。
育雛溫度:第1周保溫中心的溫度要達到33~34℃,室溫27℃左右。從第2周起,每周降低2℃,第5周以后室溫保持在22~24℃。
育雛濕度:相對濕度可保持在55%~60%,墊料要經(jīng)常更換,保持干燥,尤其在梅雨季節(jié)。
飼養(yǎng)密度:1~2周齡80只/m2,3~4周齡30只/m2,6~8周齡20只/m2,9~13周齡15只/ m2,13周齡后10只/m2。育雛室不宜過大,一般可在15~30m2,以利保溫和室溫調節(jié),雞群規(guī)模在500~800只為宜。在保持室溫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烏骨雞可地面池養(yǎng)、網(wǎng)上平養(yǎng)或籠養(yǎng),種雞的飼養(yǎng)密度比商品雞相對要小,特別是地方烏骨雞,體小善飛翔,應加高圍墻,有時要加防護網(wǎng)。
光照要求:為了保證雛雞晝夜都能采食和飲水,一般采用24小時光照,舍內距地面2m高處每15m2應安裝40瓦燈泡1個。2周齡后改為25瓦燈泡。用紅外線育雛,可不增加其他光照,但要配有照明燈。
飲水與喂料:雛雞出殼24小時后便可開始喂給雛雞料。喂料前先飲水,頭3天的飲水中可加入0.01%的高錳酸鉀,經(jīng)過運輸?shù)碾r雞還要補給8%的糖水,剛開食時,先將飼料放在較淺的盤中,并用碎米、玉米碎粒或顆粒料誘食;從第2天開始改喂全價配合料(最好是壓碎的顆粒料),少喂多餐,每天喂5~6次,吃到8成飽。30日齡后改用料桶或料槽飼喂,以免浪費飼料。雛雞開食且要全天供給清潔的飲水,不能間斷。雛雞用的采食盤、飲水器具每天都要清洗干凈,每周定期消毒1次。烏骨雞個體小,吃料少,需喂優(yōu)質專配雛雞料,代謝能要達到12~13兆焦/kg,粗蛋白質含量要達到19%~21%,粗纖維含量不宜超過5%并要按雛雞生長要求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防病藥物。飼料可購大型專業(yè)飼料公司生產(chǎn)的雛雞料、也可自行配制。參考配方(%):①1~4周齡,玉米粉58、小麥4、麥麩2.2、豆餅27、魚粉6、骨粉1、貝殼粉1、食鹽0.3、添加劑(包括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促生長素和抗病藥物等)0.5;②5~8周齡,玉米粉56、小麥8、麥麩6、豆餅22、魚粉5、骨粉1、貝殼粉1.2、食鹽0.3、添加劑0.5。雛雞飼料應新鮮,且要定期飼喂細沙粒,每3天100只雛雞的飼料中配“雛雞型”細沙粒50g,并按所喂飼料量的5%~10%配給切細的青綠飼料。
防疫滅?。簽豕请u場的生產(chǎn)區(qū)和生活區(qū)要嚴格分開,生產(chǎn)區(qū)應謝絕和減少外來人員的參觀。生產(chǎn)場地要設有消毒間、消毒池,進去人員、車輛要消毒,工作人員要更換工作服;污物及雞糞要及時清除;定期更換墊料,保持雞舍干燥衛(wèi)生、通風良好、空氣新鮮;定期滅鼠滅蠅,減少疾病傳播。雞舍地面每周要用3%的氫氧化納或3%~5%的來蘇兒消毒1~2次,選擇對雞生長發(fā)育無害的消毒藥,如新潔爾滅、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百毒殺等定期在雞舍內進行帶雞噴霧消毒。消毒藥輪換使用,每2~3周更換1次。要注意水源衛(wèi)生和供水消毒,防止水源傳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