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華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西葦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伊通 130708)
東北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玉米,調查可知,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占據全國的31.2%左右,年產量可達7475.57萬噸,占全國玉米產量的33.9%。玉米種植中,病蟲草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應強化治理力度,重視推廣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通過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玉米病蟲草害問題,在保證玉米產量的基礎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獲得更長遠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綠色防控概念來源于綠色植保,主要通過綜合治理保證農作物產量與質量,避免因使用農藥與化學藥劑產生環(huán)境污染,促進農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目前農業(yè)專家分析了東北地區(qū)的種植情況,結合玉米生長現狀,針對種植期間出現的病蟲草害問題制定了綠色安全防治方案,最大程度控制病蟲草害問題,提高種植效益。
綠色安全防治技術不同于傳統(tǒng)的農藥化學防治,始終堅持綠色環(huán)保理念,使用低殘留、低毒、高效藥劑,提高玉米產量與質量水平[1]。種植戶需加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盡量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在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減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在東北地區(qū)常年發(fā)生,可以使玉米減產20%,嚴重時甚至達到50%。大斑病由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初期為青灰色小點,之后變?yōu)辄S褐色,并產生黑色霉狀物,最終使葉片枯萎。氣溫在18~22℃的多雨、多霧期較易引發(fā)大斑病。
(2)黑穗病
黑穗病也是東北地區(qū)較為嚴重的病蟲害類型之一,嚴重威脅玉米生產。早期玉米染病后會僵化,生長速度放慢,葉色變?yōu)闈饩G,厚度增加,上部葉片出現明顯黃色條斑[2]。玉米苞內果穗變?yōu)楹诜郯?,寄生絲狀維管束組織,嚴重影響了玉米產量。
(3)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不僅限于東北地區(qū),其他地區(qū)也較常發(fā)生。當玉米灌漿中期得不到充足光照、雨水較多時,就會發(fā)生青枯病。染病后,葉片由上至下呈黃枯狀,稈部紅色。氮肥施加量過多時會導致青枯病,種植期間應結合玉米的生長條件合理施加氮肥。
(1)地下蟲害
地下蟲害包括黏蟲、地老虎等,在地下危害玉米根系,減緩玉米生長速度,甚至死苗。
(2)玉米螟
玉米螟為多食性害蟲,不但會危害玉米,還會危害谷子、高粱等農作物,一般在夜間活動,在葉背面中脈附近產卵,呈魚鱗狀排列。當長為成蟲時,玉米螟會侵害玉米稈內部。
1 年生的玉米野稗、狗尾草、蒼耳、牛筋草、馬齒莧;多年生的車前草、刺兒菜、莎草等均屬于玉米草害。防治難度最大的為多年生具備地下根莖的雜草,切斷根莖后依然具備再生能力。禾本科、馬齒莧等雜草的再生能力也較強,防治難度大,闊葉1年生雜草較好防治。
合理規(guī)劃農田耕作制度,保證耕作質量。同時,采用科學的農田管理模式,以達到防控效果。收獲玉米后精細整地,切碎秸稈,深耕細耙,連續(xù)旋耕2~3 年的地塊應深耕1 次,將草籽埋入地下,使其無法出土,降低雜草的危害程度。
合理施肥,及時檢測土壤養(yǎng)分,平衡使用氮、磷、鉀、鈣、鋅等肥料,形成不利于雜草與病蟲害生長、有利于玉米生長的環(huán)境。為了避免因水分過多引發(fā)疾病,還應配置全套灌溉排水設施,大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優(yōu)先采用滴灌、噴灌等節(jié)水方式,適量灌溉。
收獲前茬作物后,及時集中深埋或將殘枝落葉帶出田間無害化處理。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且適宜東北地區(qū)的玉米品種,播種前在陽光下暴曬2~3 天,利用紫外線充分殺菌消毒?;蛘呃脽崴莘N子,有效殺滅種子表面攜帶的細菌與害蟲。
為了有效隔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應將玉米與其他農作物間作、套種,合理選擇玉米-水稻、蔬菜-玉米-水稻、油菜-玉米-小麥-水稻水旱輪作模式,減少越冬害蟲數量,降低雜草危害程度,在減少農藥使用量、確保玉米品質的基礎上,達到病蟲草害的綠色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主要指在防治玉米病蟲害時采用物理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害蟲數量與種類。使用物理防治技術可以減少化學藥品使用量,達到綠色安全效果。
(1)殺蟲燈
殺蟲燈主要利用趨光性捕殺害蟲。玉米螟、黏蟲對玉米的危害較大,盛發(fā)期可以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利用趨光性進行捕殺。此種方法不但可以誘殺黏蟲與玉米螟,還可以消滅地下害蟲與草地螟等。
(2)黏蟲板
利用昆蟲對黃色、藍色等色彩的趨向性捕殺害蟲。干旱年份會發(fā)生嚴重的蚜蟲與雙斑螢蟲甲,可以按照密度30 張/畝懸掛25 cm×40 cm 的黃色黏板,黃板應高于玉米植株20 cm。此方法也可以誘殺黃曲跳甲、薊馬等害蟲。
(3)食物誘殺
田間放置糖醋液殺蟲盆或懸掛食誘劑誘捕器,以消滅地老虎、金龜子、棉鈴蟲、甜菜夜蛾等害蟲[3]。配制糖醋液時,紅糖、醋、水的比例為5:20:80,盆內放置,也可將容器顏色模擬為花或果實的顏色,以達到更好的捕殺效果。
(4)物理除草
及時清理溝渠邊、田邊以及路邊雜草。為了抑制雜草生長,播種玉米后可以使用厚度2 mm 的黑色薄膜覆蓋,能減少90%的雜草,且長出的雜草也會因為缺乏光照而變黃。收獲玉米前應將地膜帶出田間,以免污染土壤。
(1)天敵誘殺
利用天敵誘殺是最普遍的生物防治方法。每種害蟲均有天敵,可以利用生物之間的抑制機制維持生物種群平衡。應明確玉米田中害蟲的主要天敵并進行投放,通過天然生物捕殺害蟲。
防治玉米螟時,東北地區(qū)一般在7 月上旬釋放赤眼蜂,每畝懸掛8~10個蜂卡,懸掛在玉米中部葉片下方或接近穗軸的葉下。放蜂5 天后還應再次放蜂,全面消除害蟲。放蜂期間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防治蚜蟲時,可以使用異色瓢蟲,顏色豐富多樣,可以大量捕食介殼蟲、蚜蟲、葉螨等,但其對資源爭奪能力較強,應謹慎釋放。也可以在田間釋放食蟲益鳥,有效捕食多種害蟲。
(2)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常見藥劑包括細菌、真菌、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病毒提取液等。青枯病與枯萎病可以使用芽孢桿菌制劑,在調節(jié)玉米體表微生物體系的基礎上減輕病原菌侵襲。或者使用蟲生真菌,效果明顯的有綠僵菌,可以侵入葉心消滅害蟲,控蟲率可達80%?;蛘呤褂美ハx病原線蟲,有效防治地下害蟲與蛀干害蟲。
(3)信息素誘殺
當棉鈴蟲、玉米螟等羽化成蟲時,應根據種群放置昆蟲的性信息素誘芯誘殺雄性成蟲。每個誘捕器安裝1 枚誘芯,每畝放置1~2 個。誘捕器間隔30~50 m 防治,距離地面高度為0.5~1.0 m。
玉米種植期間適量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害,并不違反綠色安全理念。防治害蟲時,可以使用低毒、低殘留化學藥品,并嚴格控制使用量,避免污染環(huán)境。
(1)藥劑拌種
根據東北地區(qū)玉米田中害蟲的具體種類,針對性選擇適當的種衣劑拌種,一般采用70%吡蟲啉可分散粉劑6~8 g,兌水20 mL 處理種子。黑穗病發(fā)生區(qū)域,拌種時每千克種子加入5 g立克秀懸浮種衣劑。拌種后放置通風處陰干,播種深度保持在2~5 cm。切忌暴曬種子,有效趨避地下害蟲,避免苗期受到薊馬、蚜蟲的危害。
(2)應用低毒、低殘留農藥
生長期防治害蟲時,應使用適量菊酯類、苦參堿、阿維菌素等低毒、低殘留藥劑進行防治。防控大斑病、小斑病、銹病等時,可以使用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顆粒??刂齐s草時,使用苯吡唑草酮進行莖葉處理,可有效預防狗尾草、牛筋草、蒼耳等1 年生雜草?;蛟诿磕?~4 月灌水前,使用濃度為41%的草甘膦150 mL 消滅雜草。在保證水流暢通的基礎上,切斷由水傳播的水花生等雜草種源。需要注意的是,應保證藥劑低毒、低殘留、高效,并嚴格控制藥劑使用量,在減少害蟲數量的基礎上,降低對玉米的危害程度,避免污染環(huán)境,達到生態(tài)防治效果。
玉米種植期間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集中治理病蟲草害,不但可以保證玉米品質,還可以增加產量。但當前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依然存在較多問題,種植人員應結合東北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合理引入各種綠色治理技術,并提高自身的綠色發(fā)展意識,真正實現綠色持續(xù)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