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文怡 蔡澤川 曹授俊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北京102442
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的概念最早由英國學者提出,主要是指滿足動物基本生理需求,使其能夠舒適安康地生存及無痛苦地死亡,即善待活著的動物,減少動物死亡的痛苦[1]。奶牛福利即為讓奶牛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滿足奶牛的基本自然需求,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的威脅,能夠自由表達其采食、飲水、反芻、排泄、運動、探究、尋求庇護、群居、效仿、競爭、護犢-戀母、性行為[2]等天性。
以往以傳統(tǒng)的方式飼養(yǎng)奶牛,飼養(yǎng)管理不精細、不到位,不注重奶牛營養(yǎng)狀況、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致使奶牛常期處于各種應激刺激中,而導致其產奶量下降、各種疾病發(fā)病率升高。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就要科學養(yǎng)殖奶牛。實現精細化管理,保證奶牛營養(yǎng)豐富、均衡,衛(wèi)生保健工作到位,減少應激發(fā)生。在奶牛場建立和諧的人牛關系,從而提高產奶量和奶品質,降低發(fā)病率,保證奶牛場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動物應享有的5 項基本權利:不應受饑渴的權利;生活舒適的權利;不能遭受疼痛、傷害和疾病的權利;生活無恐懼的權利和表達天性的權利[3]。以此為依據,奶牛福利應有以下幾個方面。
奶牛福利第一項就是保證奶牛不受饑渴,為奶牛提供營養(yǎng)均衡、適口性好的優(yōu)質飼料、溫度適宜、清潔的飲水,同時飼槽、水槽安放合理,距離合適,能夠讓奶牛自由采食,從而滿足奶牛生活的基本營養(yǎng)需要和溫飽需求。
奶牛舍要求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夏季避免強光直曬,冬季保溫,有良好的通風,并避免濕度過高,正常情況下,奶牛的最適環(huán)境溫度為8~21 ℃[1];具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軟硬適中的臥床和運動場,1頭成年奶牛應占有20~30 m2的運動場[1]。
奶牛場應依科學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用環(huán)保高效的消毒方式進行消毒、并準確用藥等以減少奶牛疾病的發(fā)生,同時定期對奶牛進行修蹄,降低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率,對患有其他疾病的奶牛進行合理治療、精心養(yǎng)護,以減輕奶牛病痛。日常管理中及時發(fā)現奶牛的異常表現,并避免場地設施設備等對奶牛造成的意外損傷。
奶牛場應在條件充裕的情況下保證奶牛能夠充分自由地表達天性,如不拴系奶牛,不受暴力驅打,能夠按奶牛自身的需求自由地進行采食、休息和擠奶等活動。
微生物感染是奶牛蹄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從奶牛蹄病病例中分離的微生物主要是各類細菌,也有部分是螺旋體等其他微生物。細菌主要有節(jié)瘤擬桿菌和壞死厭氣絲桿菌、產黑色素類桿菌、脆弱類桿菌等。此外,還有化膿性棒狀桿菌和其他化膿性細菌。螺旋體、糞彎曲桿菌、梭桿菌、球菌、酵母菌及其他一些條件致病菌也是蹄病的病原體。
日糧中過量添加精飼料和碳水化合物,而粗飼料過少或品質太差,或飼料中精料與粗料的比例不合適以及飼料突然變換、瘤胃內異常發(fā)酵等引起的瘤胃酸中毒從而導致機體產生大量乳酸、組織胺、內毒素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在蹄部組織的毛細血管中分布,引起蹄部瘀血和炎癥,剌激蹄部神經產生劇烈的疼痛。日糧中缺鋅會影響蹄的角化過程,是腐蹄病發(fā)生的因素之一。日糧中嚴重缺鈣、缺磷會影響其他礦物元素間的代謝平衡,導致骨質、蹄角質疏松,引起蹄部形態(tài)改變,是變形蹄及其他蹄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3]。
奶牛日?;顒拥牡孛嫒绻撬嗟孛妫驗榈孛娴挠捕忍髸怪闩c地面的摩擦加大,奶牛站立時地面沒有緩沖,造成奶牛肢蹄挫傷甚至發(fā)生感染。又由于奶牛體重過大而造成奶牛四肢疲勞。奶牛長時間缺乏運動,蹄組織血液循環(huán)不暢,造成蹄部微循環(huán)障礙,蹄組織的正常代謝紊亂,而使蹄部抵抗力下降、蹄病的發(fā)病率增加。牛舍通風不良,氨氣、一氧化氮、硫化氫等不良氣體積聚,在氨的作用下蹄角質蛋白易分解變性成為死角質,使蹄底部變性成“粉蹄”。高溫、高濕環(huán)境會引起奶牛熱應激反應,使機體抗病力下降,同時病原微生物繁殖增快增多,使肢蹄更易感染[4]。
不同品種奶牛蹄病的易感性、發(fā)生率、淘汰率均不同,據研究不同品種牛蹄炎發(fā)生率表明,夏洛萊奶牛的蹄炎發(fā)生率高達33.8%。因蹄炎而淘汰的奶牛主要集中在3~7 歲的奶牛中。蹄變形與種公牛的遺傳性也有關系,如果公牛有先天蹄變形等蹄病,則其后代也易出現同樣的蹄病[4]。
由于日糧營養(yǎng)不均衡,會導致奶牛蹄病的發(fā)生,也不能保障奶牛不受饑渴的福利要求。因此,在奶牛生產中應保障奶牛日糧平衡,對實行自由采食TMR、散欄方式飼養(yǎng)奶牛的每天能夠保證20 h 以上有飼料提供。在奶牛想采食的時候,都能吃到新鮮的飼料。另外,奶牛每天在白天采食的干物質量達到了總采食量的65%~70%,因此要滿足奶牛白天大量采食的習性。每頭泌乳牛每天飼喂60~120 g的礦物補充料(舔磚為宜),一般每天9.2~12.8 kg精補料,奶牛每天采食粗飼料應占其體重的1.8%~2.5%,每年應定期檢測粗飼料成分并進行日糧調整,一般不少于4 次[5]。始終保持日糧中粗精比例、鈣磷比例、其他營養(yǎng)素比例適當合理,以降低奶牛蹄病的發(fā)生率。
奶牛在運動中牛蹄接觸的地面過于光滑,會造成奶?;?。如果地面過于粗硬,會使牛蹄的磨損更嚴重,因此,牛舍地面結構能直接影響奶牛的肢蹄健康。Flower 等[6]的試驗結果表明,鋪有橡皮膠墊牛舍的牛群步態(tài)評分比水泥地板的牛群好。地面設計不舒適、環(huán)境條件差、溫度高、濕度大都會使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率升高。奶牛1 d 中采食、反芻、休息各8 h 左右。奶牛躺臥在干凈舒適的地面上,休息充分后蹄部壓力減小、跛行也相應減少[7]。因此,舒適的牛舍地面保證了奶牛生活舒適的福利需求,并降低了蹄病的發(fā)生率。
現代化奶牛場的建設均有地面、頸枷、擠奶機、臥床和刮糞板等設施設備,這些設施設備均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分布,進行鈍化處理,防止奶牛撞傷、擦傷。夏日防暑、防潮設施及冬季的保溫設施要高效合理,科學合理的牛場設施可以避免奶牛肢蹄部的外傷,保障奶牛的健康福利。
長期以來,人類為獲得更多的鮮乳和更高的利潤,通過選育獲得乳房更大、產奶更多的奶牛。但是過大的乳房導致奶牛四肢受力加重,增大四肢患病的機率。選育過程中的反復近交等方式會導致奶??共⌒越档停龃罅藬y帶遺傳病的機率,單純追求奶牛高產相應威脅了奶牛福利[1]。控制高產能夠減少奶牛四肢負重,增強機體抵抗力,對蹄病防治有積極意義。
經過奶牛福利培訓的專業(yè)養(yǎng)殖人員,在奶牛養(yǎng)殖過程中一般不會大聲吆喝奶牛、毆打驅趕奶牛,在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中動作輕微,不驚嚇刺激奶牛。對奶牛的日常狀態(tài)觀察細致,及時發(fā)現奶牛的異常行為,能對可能影響奶牛福利的因素及時進行更正。Breuer 等[8]發(fā)現,經歷過不良接觸的奶牛出現瘸腿現象的占比44%,但良性接觸處理的牛瘸腿現象僅占11%。對飼養(yǎng)管理人員的高度應激及因此出現的躲閃、逃避行為,有可能是遭受不良接觸奶牛瘸病發(fā)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2]。
綜上所述,肢蹄病容易導致奶牛的損失較大,體重、產奶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增加奶牛場對奶牛疾病的治療費用,增大奶牛的淘汰率[9]?,F代化奶牛場按照奶牛福利的要求,將福利措施應用到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中,定期給奶牛進行專業(yè)修蹄,滿足奶牛正常行為的自由表達等。通過奶牛福利的應用,有效降低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生,降低治療費用,增強奶牛生產力,保障奶牛場獲得理想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