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文
“至樂無如讀書”,這句格言源自先秦,后被清代學(xué)者金纓連同“至要莫如教子”一道收錄于《格言聯(lián)璧》一書中。千百年來,一直鞭策著人們在學(xué)海里暢游,在書山中攀登。
讀書至樂,樂在能夠激發(fā)人的生活情趣?!爸翗窡o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濒斞阜浅O矚g這副刻在三味書屋門框上的對聯(lián)。人生在世,最快樂最值得稱頌的是孝順長輩,最有味最有趣的是讀書。法國作家莫泊桑說:“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光?!碧K聯(lián)作家高爾基道:“熱愛讀書,它會使得你生活愉快輕松,它會幫助你了解紛繁復(fù)雜的思想、情趣和事件;它會教導(dǎo)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你的智慧和靈魂?!彼文┰踅逃椅躺K身以書為友,一年四季樂在其中,他在《四時讀書樂》詩中形象地寫道:春天“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夏天“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fēng)”;秋天“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當(dāng)我們手捧書卷,或圍爐細讀,或擁被低吟,或掩卷靜思,既能夠聽先哲一唱三嘆,與古人神交,又可以反觀自己,悟人生真諦,觀世間滄桑,這種樂趣和快慰非讀書人難以感受。
讀書之樂,樂在能夠凈化人的思想靈魂?!皶q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一個善于讀書學(xué)習(xí)的人,不僅可以從書中獲得知識,使自己聰明起來,而且能夠通過讀書學(xué)習(xí)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北宋文學(xué)家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奔毱菲溲允呛苡械览淼?。因為人不讀書,則會陷身于世網(wǎng)塵勞,困厄于名韁利鎖,苦惱煩心,自然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而讀書,等于尚友古人,與古人同游受其熏染,久而久之,一個人的境界自然變高了,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淳爽朗之氣。正如現(xiàn)代作家林語堂所說的:“讀書可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和增學(xué)問,廣見識,養(yǎng)性靈?!痹诂F(xiàn)實社會生活中,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能知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yù)見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驕。
讀書之樂,樂在能夠振奮人的拼搏精神。書對于奮斗者來說是達到目標(biāo)的向?qū)?,它能指引你披荊斬棘,一往無前;書對于探索者來說是通向彼岸的航船,它能載著你沖出激流,越過險灘。“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韋編三絕”“懸梁刺股”等成語就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就能夠以讀為樂,不斷地增長知識和豐富智慧;我們就能夠?qū)W以致用,出色地干好工作和成就事業(yè)。當(dāng)代作家余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睘榱藬[脫平庸和創(chuàng)造輝煌,莘莘學(xué)子潛心學(xué)習(xí),在他們身上,充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博大心胸。
讀書之樂,樂在能夠改變?nèi)说那巴久\。宋真宗趙恒在《勸學(xué)詩》中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jīng)勤向窗前讀。”宋真宗在這里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以“千鐘粟”“黃金屋”和“顏如玉”等概括了古代讀書人的目的和追求。今天看來,雖然格調(diào)并不高,但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的道理,卻是入木三分和亙古不變的。古往今來,一切有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學(xué)家,大都是勤于學(xué)習(xí),從讀書中獲取智慧和力量、成就人生和事業(yè)的。書是智慧的鑰匙和進步的階梯。它好似一扇窗子,打開了就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它恰如一道門坎,跨過去就能創(chuàng)造人生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