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果,李姿蓉,胡金輝,周忠志,陳其華*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0;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410008)
《外科正宗》由明代外科“正宗派”開創(chuàng)人陳實功所編撰,是中醫(yī)外科的經典著作[1]。本書主要以論治外科疾病為主,論治疾病往往層次分明,多首論疾病機理,次敘外在癥狀,再羅列治法,并輔以經典病案,后人謂之“列證最詳,論治最精”[2]?!锻饪普凇穼ν饪仆庵畏ㄌ岢隽酥T多精辟獨到的見解,其論治外科疾病所運用之理論治法、用藥配伍等并不拘泥于前人思想,善用攻蝕藥物,極具個人特點,首次提出“內外并重”“泄毒外出為第一要”的外治思想,構建了中醫(yī)外科比較完備、系統(tǒng)的外科外治法學術體系,具有極高的學術及臨床價值。本研究對《外科正宗》一書中的外科外治法學術思想進行探討總結,以期為現(xiàn)代中醫(yī)外治法臨床提供參考。
自《黃帝內經》始,中醫(yī)外科皆遵“整體審察”“內外結合”,但將內外合參治療疾病發(fā)揚光大的應首推《外科正宗》[3]。該書記載:“醫(y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于治內。瘡瘍之為病,毒邪由表入里,流竄經隧,深伏臟腑之故”,提出治療瘡瘍外科疾病應內外合參、標本同治,唯有在內治的基礎上結合外治之法,以“令膿毒外發(fā)”,才能獲得較好療效?!锻饪普凇酚戎卦谕饪萍膊♂勀摵笮小伴_戶逐賊,使毒外出”,不然“邪毒無所出,必致內攻”,倡導“毒既已成,當托其膿”,由此凸顯出該書治療外科疾病內外合參、標本同治的學術思想。這種認識在當時實屬不易,糾正了前人“重內輕外”“重技輕理”,即治療外科疾病或主內治、或傾外治之弊,給后世醫(yī)家診療外科疾病指明了正確方向,總結了治療原則[4]。
從《外科正宗》論治瘡瘍的總則里亦可管窺其強調外科外治法應用的學術思想,如 “膿脹而痛者開之,惡肉侵蝕者去之,損而痛者續(xù)之”等,為外科外治法中的刀、針等總結了手術適應證;再如 “寒而痛者溫熱散之,泄而痛者溫之”等,為外科外治法中熏、洗、溫敷等皮膚用藥外治法總結了適應證,指出應充分借助溫熱之力使藥物力透肌層,以溫散在體之邪;又如“實而痛者瀉之,塞而痛者通之,陰陽不和者調燮之,經絡秘澀者沖和之”等,指出外科外治法可根據疾病具體辨證運用不同藥性藥物作用于局部,并結合內治之法,使攻邪外出,以達平和[5]。在《外科正宗》論治瘡瘍的總則中,超過半數的治療原則均為內外合參、標本同治之法,無一不凸顯其重視內外兼治的學術思想。
《外科正宗》認為“癰疽雖屬外科,用藥即同內傷”,后世醫(yī)家吳師機對此做出進一步總結:“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內治之藥?!币虼吮孀C論治為《外科正宗》外科外治法的重要學術思想之一[6],具體為:一辨陰陽,外科瘡瘍癰疽紛繁復雜,但總體來看,大致能區(qū)分為陰證及陽證[7],陰陽既分,遣方用藥方可緊契病機,執(zhí)簡馭繁,切中病機,正如書中論述“癰疽不論上中下,惟在陰陽二癥推”;二辨疾病階段,外科疾病大多均能夠區(qū)分為初起、成膿、潰后等疾病階段,應根據不同疾病階段進行區(qū)分論治,如書中論治瘡瘍癰疽,認為疾病起發(fā)時應“輕者使毒氣隨火而散,重者也可拔引郁毒”;及至膿成,則應提升正氣,箍集圍聚,托毒外出;破潰以后,則需生肌扶正,清理邪毒,以免“閉門留寇”之患,但書中亦提出根據疾病階段論治雖存在一定規(guī)律,但仍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通權達變,方可取得良效;三辨疾病病位,疾病病位亦可影響疾病的治療與預后,《外科正宗》對此論述頗多,如認為疔瘡“初生項之以上者,必先針刺,以去惡血,庶毒不內攻;初發(fā)項之以下者,必先艾灸,以殺其勢,庶不侵良肉”,病位有項上項下之別,項上為三陽著邪,項下為三陰余毒,雖為同病,但論治迥異??傊锻饪普凇愤\用外治法治療外科疾病深得其奧,往往出奇制勝,效若桴鼔。
《外科正宗》記載外科外治法治療疾病:“為醫(yī)善用方,如將善用兵……因其病而用其方,如矢發(fā)機投之必中,中之必勝,勝之則病無有不愈之理。此為醫(yī)得方,用方之大法也?!睍兴涗浲饪仆庵沃T法,可謂精彩紛呈,靈活多變。《外科正宗》集陳實功數十年臨床經驗之長,即便是同一藥物組成,均配以不同的劑型以佐證其效,在治療外科病證時往往多法并舉[8],如書中記載治療頸項部瘡瘍:“先以蔥艾湯洗凈舊藥,連煮藥筒拔提二處,隨用銀針斜插入根腳,透通患底數處,以蟾酥條插入孔內。總以膏蓋,走散處以真君妙貼散敷之。”總結了6種外治法進行治療,終取良效,正如遣兵用將數法并舉,靈活多變。
《外科正宗》記載了陳實功治療外科疾病均以四診合參、整體審察,力求緊扣扼要,調整內疏外治,綜合靈活運用針刀、砭石、藥毒治療疾病。書中記載治療外科疾病所采用之外治法調配應證變化,奧妙無窮,謂之“又在臨用之際,順合天時,洞窺病勢,使引為當也”?!锻饪普凇房偨Y了數十種外治方法,如溫敷、冷敷、熏洗、熨敷、栓劑、膏劑、艾灸、神燈照、腐蝕、桑木灸、墊綿等[9],可謂靈活多變,對外科疾病復雜的病因病機有極強針對性,可謂“醫(yī)者貴乎多應變,不可偏執(zhí)用其方”。
《外科正宗》所載外治法治療外科疾病的一大特點是善用攻蝕藥物,該書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實踐,精辟獨到地總結了攻蝕藥物的應用經驗。書中共記載了外科方劑四百余首,超過五十首應用了攻蝕藥物,包括升藥、硫磺、鴉膽子、雄黃、明礬等,這些藥物經現(xiàn)代藥物成分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多含汞、砷等有毒物質[10]。該書還重點論述了攻蝕藥物的配伍組成、劑型用法、適用禁忌等,相當完備實用,往往可以直接引用。
攻蝕藥物的功效一般為提膿祛腐、解毒攻蝕,多用于治療外科惡瘡疑難頑癥。如書中記載采用明礬、砒石、雄黃等攻蝕藥物制成三品一條槍治療疔疾、漏管、息肉、脂瘤等外科疾病[11];采用輕粉、朱砂等組成的立馬回疔丹治療走黃重證[12];采用水銀、雄黃、硫磺等組成結毒靈藥方治療“楊梅結毒、腐爛作臭”等。而在眾多攻蝕藥物中,輕粉是《外科正宗》中應用最多的攻蝕藥物,經統(tǒng)計運用攻蝕藥物的五十余首方劑中,包含輕粉的方劑高達三十七首。同時書中將含攻蝕藥物的方藥擬配為箍圍藥、油膏、散劑、洗劑等劑型,廣泛用于治療腫瘡、潰瘍、丹毒、臁瘡、痔瘡等外科疾病,緊扣不同外科疾病病機,力專攻蝕解毒,攻頑去堅,削腐梟蟲。如書中記載了關于“一般發(fā)背、癰疽或潰或未潰之證”的治療,多采用理氣活血、軟堅散結藥物,如沿用至今的加味太乙膏;治療“發(fā)背跟腳走散不收束”,多采用燥濕收斂、拔毒消腫藥物,如鐵箍散;治療“瘰疬、痰核、結塊,不分新久,但未穿破者”,多采用化痰軟堅、活血定痛藥物,如乳香膏[13];治療褲口毒,多采用提膿去腐、止痛生新藥物,如三香膏等,不勝枚舉?!锻饪普凇飞朴霉ノg藥物,陳實功有言:“瘡久不收口,用此研細,摻上少許,其口易完。若入于一般收斂藥中之用,其功效甚捷?!贝藶殛悓嵐ι朴霉ノg藥物治療外科疾病的佐證,亦體現(xiàn)了內外合參、標本兼治的精妙。《外科正宗》創(chuàng)制的“生肌散”“生肌玉紅膏”“生肌白鳳丸”“珍玉貼”等均沿用至今,受到后世醫(yī)家的廣泛贊譽,造福了萬千百姓[14]。書中還論述了攻蝕藥物的靈活辨證:“堅而不潰,腐而潰之,潰而不斂,補而斂之,皆活也。”書中所載藥物的配制及應用方法亦為后世學醫(yī)者之津梁,極大推動了中醫(yī)外治法的發(fā)展,清代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贊道:“明以后,無不假借陳氏?!?/p>
《外科正宗》極為重視刀圭之術,陳實功在書中記載“余少日即研精此業(yè),內主以活人心,而外悉諸刀圭之法”。在外科外治法中,刀圭外治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諸種疑難痼疾,應用刀圭方可收效。陳實功在其青年時游歷河北江浙,遍訪名家,但其往往不拘泥于前人思想,觀點獨到,敢于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并融會貫通,擬定了較為系統(tǒng)的刀圭外治方法,對于后世臨床診療外科疾病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陳實功同時也是繼東漢華佗之后尤善刀圭之術的中醫(yī)外科學家[15]。
《外科正宗》記載的刀圭工具頗多,如砭針、鉤刀、皮剪、蠟團、銅管、疔針、麻線、繃帶等。記載的外科手術方式有膿腫切開術、提膿術、削骨術、藥筒拔法、針砭術、爛舌切除術、枯痔術、大腹去水術、磨痣術等,手法記錄詳盡,理論邏輯縝密,辨證論治精辟,效若桴鼔,并附以多個典型醫(yī)案,令人信服,登門求醫(yī)者絡繹不絕[16]。如陳實功采用膿腫切開術治療腫瘍,在瘡瘍膿成后“開戶逐賊”,并先辨瘡瘍膿之生熟,確定切排位置,避免傷及筋骨經絡,如“膿熟而不針,腐潰益深,瘡口難斂”“膿既已成……必當驗其生熟、淺深、上下而針之”“所謂有膿即當針,膿孔宜順下”“按之陷而不起者膿未成,按之軟而復起者膿已成……膿生而用針,氣血反泄,膿反難成……膿深而針淺,內膿不出,外血反泄;膿淺而針深,內膿雖出,良肉受傷”等。在當時極為簡陋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下,陳實功以莫大的勇氣、高超的醫(yī)術、過人的魄力,一舉改變了當時外科醫(yī)師多鉆研技巧而輕視醫(yī)理之弊,難能可貴。此外,《外科正宗》中亦記載多套臨床有效的外科外治法,如溫敷、冷敷、熏洗、熨敷、栓劑、神燈照、腐蝕、桑木灸、墊綿法等,并注重臨證應用。此書不愧為中醫(yī)外科的集大成者,對于當代的中醫(yī)臨床亦有重大參考價值。
外科外治法是中醫(yī)外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諸多外科痼疾頑癥,應用外治法可收功。清代徐大椿評述《外科正宗》:“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薄锻饪普凇匪d外科外治法均為外科大家陳實功數十年外科臨床的經驗總結,門類全面、層次分明、簡明精煉、條文完備、方藥詳細,書中所載諸多醫(yī)理技法可直接用于臨床,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書中所載一系列適用大眾、切實可行的外科外治方法,開闊思路,啟迪后學,重理而不趨于空,重法而不落窠臼,注重臨床實踐和臨證取效,均在前人外治思想上有所發(fā)揮,對后世影響極廣,為后世學醫(yī)者之津梁,極大推動了中醫(yī)外治法的創(chuàng)新,成為中醫(yī)外科外治法的不二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