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松,唐宜煩
(東莞市大朗醫(yī)院放射科 廣東 東莞 523770)
目前腹部的臨床診斷中比較多用的是影像學檢查手段,包括CT、超聲檢查、磁共振成像等[1]。超聲檢查快速、安全,具有一定的檢查效果,但是其分辨率欠佳,對小病灶的檢查效果不理想。CT與磁共振成像均能夠發(fā)揮更精準的檢查效果,但是CT檢查具有一定的輻射損傷,而磁共振成像能避免這一問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為了臨床上比較多用的腹部疾病檢查方式[2]。但是在腹部磁共振檢查中,其圖像質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受檢者的掃描前準備、掃描過程中的操作技術等,進而影響最終的檢查結果[3]。因此,在腹部磁共振檢查中,應當采取規(guī)范化檢查技術,以確保其檢查效果。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腹部磁共振受檢者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規(guī)范組和常規(guī)組各60例,常規(guī)組采取常規(guī)腹部磁共振檢查技術,規(guī)范組采取規(guī)范化檢查技術。常規(guī)組中男性與女性受檢者的占比分別為41.67%(25例)、58.33%(35例);患者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為(42.61±10.58)歲;單純平掃與平掃+增強的受檢者分別占13.33%(8例)、86.67%(52例)。規(guī)范組中男性與女性受檢者的占比分別為45.00%(27例)、55.00%(33例);患者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為(43.55±10.62)歲;單純平掃與平掃+增強的受檢者分別占16.67%(10例)、83.33%(50例)。將兩組受檢者的上述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具備可比性。
納入標準:懷疑為腹部腫瘤的患者;不存在磁共振檢查禁忌證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腹部傷患者;存在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等不能良好配合的患者。
兩組所使用的磁共振檢查儀為同種型號(飛利浦1.5T)。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腹部磁共振檢查技術,指導受檢者采取仰臥體位,頭部由雙臂交叉抱住,進入的順序為先頭后腳。平掃時采取常規(guī)掃描序列,增強掃描時進行多期掃描,包括動脈早期、晚期、門靜脈期以及延遲期。
規(guī)范組采取規(guī)范化檢查技術進行腹部磁共振檢查。在檢查前,仔細詢問受檢者的病史,了解受檢者是否存在磁共振檢查的禁忌證,同時也便于制定檢查方案。要求受檢者在檢查前保持空腹,叮囑受檢者將各種包括醫(yī)用設備在內的電子設備等除去,叮囑需要進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或者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檢查的受檢者禁食禁飲。選擇線圈為8通體,使用軟墊,避免線圈對受檢者的呼吸門控軟管造成壓迫。隨后對受檢者進行呼吸訓練與檢測,通過語言提示,讓受檢者配合所提示的語言進行呼吸以及屏氣,將受檢者的呼吸頻率控制在13~15次/min,同時確保受檢者的呼吸門控窗口顯示波形的振幅超過全長的1/3。將線圈的上、下片擺放平整并且保持對齊。將線圈的中心向胸骨劍突對準,并將此作為0點。確保受檢者的肝臟處于線圈中心位置,最后開始掃描,從膈頂?shù)谨那吧霞瑸閽呙璧耐暾秶?。在進行掃描前,對信號區(qū)與線圈之間的匹配度進行再次檢查與調整,確認無誤后開始掃描。平掃時采取常規(guī)掃描序列,增強掃描時進行多期掃描,包括動脈期、門脈期、平衡期以及延遲期。
對兩組的腹部磁共振檢出圖像質量進行評定,對比兩組的評定結果,包括空間分辨率、均勻度、對比度以及偽影。并對比兩組的疾病診斷準確性。
圖像質量評定:空間分辨率的評定是指對檢查局部細微結構的顯示效果是否清晰;均勻度的評定是指圖像信號整體顯示是否良好、壓脂是否均勻,從內到外的圖像亮度分布是否均勻;對比度的評定是指對臨近區(qū)域圖像信號強弱差別的評定,即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對比是否明顯;偽影的評定是指斷層組織信號強度與實際解剖結構信號強度是否不相對應,是否出現(xiàn)了圖像變形、重疊、缺失等現(xiàn)象[4]。
疾病診斷準確性:以病理檢查結果為標準,計算陽性與陰性判斷的準確率。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經(jīng)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jīng)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規(guī)范組的腹部磁共振的空間分辨率、均勻度、對比度以及偽影方面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規(guī)范組的陽性與陰性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腹部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多見,病變種類多,而不同的腹部疾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相似癥狀,比如腹痛、腹脹、惡心等癥狀,難以從受檢者的癥狀表現(xiàn)上完全區(qū)分不同的腹部疾病類型[5]。而對該類疾病的診斷還需要依靠有效的檢查方式。在眾多影像學檢查方式中,腹部磁共振檢查是其中具備較高診斷價值與安全性的檢查方式[6]。但是臨床上的一些不規(guī)范檢查技術對其檢查效果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漏診、誤診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因此,采取規(guī)范化檢查技術十分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規(guī)范組在腹部磁共振檢出圖像質量的空間分辨率、均勻度、對比度以及偽影檢出率方面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且規(guī)范組的陽性與陰性判斷的準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表明規(guī)范化檢查技術的運用提高了腹部磁共振檢查的質量與臨床應用價值。腹部磁共振檢查的規(guī)范性主要注意方面包括檢查前準備、體位擺放與呼吸訓練,而需要根據(jù)受檢者的呼吸狀況以及鑒別診斷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掃描序列,這對檢查醫(yī)師的專業(yè)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7]。根據(jù)《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8],我們認為在常規(guī)的腹部磁共振檢查中需要注意的有:(1)選擇T1WI序列時,將二維快速梯度回波序列(2D FSPGR)作為首選,能夠均勻呼吸但難以完成屏氣的受檢者,用呼吸觸發(fā)快速梯度回波;均勻呼吸與屏氣均難以完成的受檢者,用快速反轉恢復運動抑制序列(FIRM)。(2)選擇T2WI序列時,將RTr Fse Fat-Sat中短ETL(7~16)作為首選,能夠屏氣但是不能完成均勻呼吸的受檢者,用長ETL Fse Fat-Sat;均勻呼吸與屏氣均難以完成的受檢者,用SS-Fse Fat-Sat。補充序列選擇快速平衡穩(wěn)態(tài)進動序列(FIES-TA),以觀察局部的解剖結構情況。常規(guī)T2WI應進行壓脂,TE值設置在70~90 ms。在增強腹部磁共振檢查中需要注意:動脈期、門脈期、平衡期的三期掃描是基礎,分別為5 s、50~70 s、3~5 min,延遲期掃描的進行根據(jù)需要決定。
綜上所述,在腹部磁共振檢查中應用規(guī)范化技術,能有效優(yōu)化其檢查圖像的質量,進而提高對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