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識標注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纖維含量達不到聲明級別……近年來,孩童消費市場持續(xù)擴大,消費觀念轉向追求品質化、品牌化的高端領域,兒童家紡產品得以迅速發(fā)展。然而,頗受消費者青睞的進口兒童紡織產品中,部分產品仍存在質量問題?!?·15”將至,黃埔海關實驗室為消費者對進口兒童紡織產品檢驗結果進行梳理,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查看產品的整潔程度,觀察是否具有完整的標識,并注意保存相關憑證作為維權重要依據。
進口嬰童紡織用品主要包括服裝、彩襪、暖被、床墊、手帕、毛巾和睡袋等。近年來,在海關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抽查中屢屢發(fā)現(xiàn)不合格產品,主要產品質量問題涉及標識標注和色牢度級別不合格、纖維含量達不到聲明的級別等。
標識標注不合格。標識和使用說明是用戶獲取產品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用戶正常使用和維護產品的重要依據。在國內銷售的嬰童紡織用品應按要求以簡體中文標示相關的產品標識,以便消費者清晰了解產品的執(zhí)行標準號、注冊商標等來源信息、型號和纖維含量等相關信息。消費者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從側面簡單了解產品質量。以黃埔關區(qū)抽查數據為例,出現(xiàn)的各類標識標注不合格情況占比如下:36.4%未標注“產品型號和規(guī)格”,18.2%未標注“執(zhí)行標準及GB 31701要求類別及嬰幼兒用品”,18.2%未標注“注冊的名稱和地址”,18.2%未標注“纖維成分及含量”及“洗滌方法圖形(文字)”,9.1%未標注“耐久性標簽”。
色牢度不合格。所謂染色牢度(簡稱色牢度),通俗說法就是防掉色,是指染色織物在使用或加工過程中,經受外部因素(擠壓、摩擦、水洗、雨淋、曝曬、光照、海水浸漬、唾液浸漬、水漬、汗?jié)n等)作用下的褪色程度,是織物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色牢度不合格不僅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污染其他衣物,而且色牢度差的產品在穿著過程中,面料上的顏料一旦碰到雨水或汗水會脫落褪色,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屬離子等都有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而危害人體健康。通過一系列的色牢度試驗后,采用比色卡進行等級比對,最終判定色牢度等級,發(fā)現(xiàn)纖維含量達不到聲明的級別。
部分產品的纖維定量分析不符合標準要求。一是纖維含量標稱值與實際檢測結果不符;二是未標明該產品的代理商或進口商或銷售商在中國大陸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紡織品纖維含量是紡織標識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消費者判定產品價值的重要依據。GB/T 29862—2013《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規(guī)定了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簽要求、標注原則、表示方法、允許偏差及標識符合性判定等要求。所有在國內銷售的紡織品,其纖維含量的標注都必須與標稱值相符。纖維含量的檢測可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部分。定性分析一般通過拉伸試驗、燃燒法、顯微鏡法、溶解法、紅外光譜法等檢測方法中的一種或多種來判定樣品中所含有的纖維具體種類(如棉、麻、羊毛、聚酯纖維、錦綸等),然后根據樣品的結構類型和纖維分布情況借助于手工拆紗法、化學溶解法、纖維投影儀法等一種方法或幾種方法來確定各種纖維具體的含量比例。比如,彩襪樣品通過上述定性分析方法在確定好纖維種類為棉、錦綸、氨綸后,就可繼續(xù)采用化學溶解法將它含有的錦綸、氨綸分別逐次溶解后,剩下的就是棉纖維,最后利用計算公式就可算出它的具體纖維含量。顯微鏡法定性分析檢測過程煩瑣,計算更是復雜,一組樣品需要近2 h的工作量。因此,海關與科研機構聯(lián)合研發(fā)了智能AI纖維含量定量定性分析儀,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提升檢測效率。
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在購買進口兒童紡織產品時,應該注意:一是外觀觀察,查看產品的整潔程度,觀察是否具有完整的標識,包括產品使用說明、耐久性標簽;是否明確地標注了供應商名稱、產品名稱、產品號型、規(guī)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滌方法、產品標準編號、產品質量等級、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及安全技術類別等必須標注的內容;二是感官評價,可以近距離聞一下產品是否存在刺激性的氣味,尤其是折疊帶包裝的產品,對存在刺激性的氣味的產品應提高警惕(該產品可能存在甲醛超標、可致癌芳香物資超標等質量問題);三是保留憑證,在商品購買后的一段時間內,盡量保存好有關該商品的所有憑證,包括購買票據、服裝吊牌等,其不僅可用于指導產品維護,還可以在出現(xiàn)質量糾紛時作為維權的重要憑據。(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