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妍,李 光,趙冬麗,李 姣,劉 芳,張 琳,王 莉,指導老師:郎宜男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yī)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發(fā)病率不斷攀高,影響人們生活質量,西醫(yī)僅限于對癥及支持治療,臨床療效并不理想。郎宜男主任醫(yī)師為黑龍江省第1批省級名中醫(yī)指導教師,中醫(yī)功底深厚,其根據黑龍江特殊的氣候類型、人們起居習慣及特定心理情緒變化等因素,三因制宜,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總結國醫(yī)大師經驗,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對脾虛濕困型CFS的病因病機病位、舌脈、治則治法及方藥組成等進行了理論探索和臨床研究。筆者在老師指導下,應用郎宜男經驗方干預脾虛濕困型CFS患者,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與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哈爾濱市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科門診就診的脾虛濕困型CFS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3.21±0.46)歲,平均病程(3.01±0.32)年。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40.43±0.58)歲,平均病程(2.69±0.2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1994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關于CFS修訂的診斷標準[1]。主要標準:持續(xù)超過6個月的虛弱性疲勞,經過休息不能緩減,排除其他可解釋的引起疲勞的疾病。次要標準至少滿足以下4項及以上:發(fā)熱,咽痛,腋下觸痛,肌肉痛,關節(jié)痛,頭痛,睡眠障礙,活動后疲勞感持續(xù)24 h,精神神經癥狀(如易怒、健忘、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困難、抑郁等)。②中醫(yī)診斷標準:以原因不明的慢性、虛弱性疲勞為主要特征,疲勞的表現持續(xù)至少6個月以上,由于疲勞的出現導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動明顯下降,并且這種疲勞經休息或加強營養(yǎng)后不能緩解[2]231,并辨證為脾虛濕困型,癥見神疲乏力,四肢困重,酸痛不適,頭重如蒙,困倦多寐,胸脘痞塞滿悶,納呆便溏,舌胖,苔白膩,脈濡細[2]234。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20~60歲,男女不限;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慢性疲勞;各量表及資料記錄完整,完成治療療程: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有原發(fā)病解釋的慢性疲勞;有嚴重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體質量指數(BMI)>40 kg/m2。
2.1 治未病健康管理 兩組患者均采用治未病健康管理。①飲食:多食堿性食物和富含維生素C、B族維生素的食物,禁食肥甘厚味。②起居避寒濕,可給予溫泉浴或按摩以消除軀體肌肉酸痛。③運動宜循序漸進,以放松項目為主,如散步、練瑜伽、打太極拳或每日慢步30 min。④情志勿思慮、緊張及急躁等,可多聽音樂、垂釣、對弈。
2.2 對照組 采用西藥治療。谷維素片(陜西頤生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2026,10 mg/片)和復合維生素B片(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233,復方制劑)飯后口服,均為每次2片,每日3次。連用4周。
2.3 觀察組 采用郎宜男經驗方治療。組成:白術15 g,茯苓15 g,白扁豆15 g,豆蔻15 g(后下),薏苡仁15 g,滑石15 g(先煎),砂仁15 g(后下),陳皮15 g,白芍15 g,山藥15 g,藿香15 g,黃精15 g,太子參15 g,紅景天15 g,飴糖15 g,甘草片10 g,五味子15 g,肉蓯蓉片15 g。由我院藥房配制,每次200 m L,早晚各服用1次。連用4周。
3.1 觀察指標 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疲勞程度,采用疲勞評定量表(FAI)和疲勞量表-14(FS-14)評定。FAI包含29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1~7級評分,分值為29~203分,分值越高說明疲勞程度越重。FS-14量表由14個條目組成,分值為0~14分,分值越高說明疲勞程度越重。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及疲勞程度改善評定[3]。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70%~<95%;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所好轉,療效指數3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30%。療效指數依據FAI評分和FS-14評分評定,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傆行В街斡@效+有效。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FAI、FS-14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AI、FS-14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AI、FS-14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脾虛濕困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疲勞評定量表、疲勞量表-14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脾虛濕困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疲勞評定量表、疲勞量表-14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疲勞評定量表評分組別 例數疲勞量表-14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144.00±15.79 55.80±5.19△▲ 9.60±1.74 3.90±0.83△▲對照組 30 136.10±17.24 66.30±7.04△ 9.90±1.70 5.50±0.84△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脾虛濕困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CFS是目前快節(jié)奏生活和強壓力下出現的一組以長久疲勞為突出表現的多系統(tǒng)性疾病的癥候群,主要表現為人體神經、運動、消化及泌尿、感官系統(tǒng)方面功能的衰憊,且休息后不可緩解,各項檢查也無明確器質性病變。該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且呈低齡化趨勢[4],猝死和“過勞死”事件屢見不鮮。
CFS中醫(yī)病因病機為臟腑虛損、功能低下,治療應以健脾祛濕、行氣通陽為法。筆者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等治未病思想指導下,指導患者應用郎宜男經驗方,并通過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以強身健體,達到抵御疾病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郎宜男經驗方中,白術健脾和中、燥濕利水,具有增強免疫的作用,可應用于體質虛弱、疲勞乏力等癥[5]109-112。茯苓利水化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具有增強免疫作用,可治療體虛乏力[5]538-541。薏苡仁利水滲濕、舒筋痹、緩和攣急,用于濕痹拘攣[6]。藿香、豆蔻、砂仁、陳皮健脾和胃化濕?;疂B濕。白芍疏肝理氣、緩中止痛,具有抗疲勞作用,其醇提物可顯著延長小鼠游泳時間[5]221-226。山藥健脾胃,有顯著的增強免疫功能和耐缺氧作用,還可延緩衰老[5]942-943。黃精健脾潤肺,具有抗疲勞、抗衰老作用,可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等癥[5]113-115。太子參益氣健脾。飴糖健脾補中,可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5]987-988。甘草補中益氣,可治療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疲倦乏力等癥[5]118-122。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延長小鼠游泳時間,還有抗疲勞和抗衰老作用[5]841-844。肉蓯蓉主治筋骨痿軟,有促進代謝和增強體力作用,提供肌肉收縮和康復所需要的能量[5]176-179。諸藥合用,可祛濕醒脾、補益和中,治療脾虛濕困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有良好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FAI、FS-14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郎宜男經驗方配合治未病健康管理治療CFS的療效明顯高于西藥配合治未病健康管理,該結果為今后臨床中醫(yī)治療脾虛濕困型CFS提供了參考。中藥配合治未病健康管理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不需輔助器械,安全有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