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民,李金松
(德州市水利工程施工與維修中心, 山東 德州 253014)
建國以來,國家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建設,通過修建水庫、水閘、堤壩、渠道等各種水工建筑物進行水資源的調節(jié)和分配,對緩解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問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北方平原地區(qū)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為了擋水、引水或者泄水,經(jīng)常需要在河道或溝渠中修建多孔水閘[2]。這些水閘除了在泄洪和排澇時期,大部分時段都采用的是少數(shù)孔小開度的運用方式,在這種應用方式下,上游水流下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流速較高、能量集中的下泄水流, 與水閘下游造成極強的沖刷破壞作用,這些問題如不能妥善處理,往往會造成下游河床的嚴重沖刷以及折沖水流,從而威脅到兩岸建筑物的安全[3]。從具體的水流形態(tài)來看,在多孔水閘少數(shù)孔開啟的工況下,下泄水流的寬度相對較小,而隨著水體勢能轉化為動能,其流速會不斷加快,從而對下游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沖刷破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在水閘的下游采取消能措施。另一方面,在多孔水閘少數(shù)孔開啟的情況下,水流流態(tài)會比較復雜,其質點會發(fā)生縱向、橫向和垂向位移,從而產(chǎn)生十分復雜的三元水躍,而并非簡單的二元水躍。但是,閘下消力池的設計一般都根據(jù)二元水躍進行計算,因此與實際水流流態(tài)不符,因此會造成閘后嚴重的沖刷破壞。針對這一問題,此次研究以具體工程為背景,設計出一種三道坎消力池,并通過模型試驗的方式驗證其消能效果。
某水閘屬于控制性攔河建筑物,建成于1973年,主要用途為攔污、灌溉、防洪等。由于設計建設標準低和年久失修,損毀情況比較嚴重,不僅影響到其功能發(fā)揮,同時也帶來一定的防洪安全隱患,因此需要重建。按照工程的設計,重建后的水閘為7孔開敞式平底閘設計,閘門凈寬為8.0m,總長64.0m,高12.5m。在原工程設計中,水閘的下游為挖深式消力池,斜坡段長度為6.0m,水平段長度為13.0m,總長為19m。為了對比研究三道坎消力池的消能效果,設置等間距的三級消力坎,坎高為1.1m,坎頂寬為1.0m,間距均為6.0m,其設計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三級消力坎設計方案示意圖
由于水閘的閘后流態(tài)比較復雜,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需要保證模型與原水閘水力參數(shù)的一致性,因此需要按照幾何相似、運動相似和動力相似的原則進行物理試驗模型的設計[4]。鑒于幾何相似是運動相似和動力相似的前提,而同時保證水流運動過程中多種力的相似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試驗中可以將問題適當簡化,滿足主要作用力的相似性,因此模型試驗設計中僅需要保持和原水閘的佛汝德數(shù)相等即可[5]?;谏鲜鏊悸罚P偷膸缀伪瘸邽?∶100,流速比尺為1∶10,流量比尺為1∶100000,時間比尺為1∶10。
模型制作采用的是亞克力板,這種材料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和抗老化性,綜合性能優(yōu)異[6]。按照幾何比尺換算,閘門寬為8cm、閘墩寬為1cm,下游為下降護坦式消力池,消力池斜坡段長6cm,坡度為1∶4,水平段長度為13cm。在模型制作和安裝過程中,制作和安裝精度均滿足SL 155—2012《水工模型試驗規(guī)程》。根據(jù)工程的平面圖以及地形圖上的設置三角網(wǎng)進行控制,利用全站儀進行控制點的釋放,在地形復雜的區(qū)域進行加密處理[7]。為了保證高速水流條件下水流流態(tài)的穩(wěn)定性,利用水準儀高程測量。模型系統(tǒng)通過水泵將下游蓄水池中的水抽到上游水箱,在閘門調節(jié)后下瀉至下游渠道,最終進入下游的蓄水池,從而實現(xiàn)水的循環(huán)。
此次模型試驗主要使用秒表、三角量水堰、GS- 5光柵水位儀等進行水位和流量測量的儀器。其中,秒表主要用于測量水流的時間,三角量水堰主要用于流量的測定,CS- 5光柵水位儀主要用于多點同步測量以及水位的記錄。
為了方便描述,試驗中對水閘閘孔進行編號,從左向右依次為1#、2#、3#、4#、5#、6#、7#。為了考慮閘門開度的影響,將閘門開度設置為1、2兩級,結合水閘的設計資料以及具體的使用要求,設計出不同開啟閘孔、不同閘門開度、不同消能設施相互組合的12種試驗工況,結果見表1。
表1 計算工況設計 單位:cm
在閘下消能設施中,急流段的長度是檢驗消能效果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如果效能設施中的急流段長度越長,就越會對下游造成比較嚴重的沖刷,破壞作用越明顯,因此消能效果也就越差[8]。利用構建的水工模型,對各個試驗工況進行試驗,并對試驗過程中的急流段長度進行測量和記錄,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獲得急流段長度,見表2。由表2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不同的消能方式對消能設施的急流段長度存在比較明顯的影響??傮w來看,如果其他條件相同,三道坎消力池和普通的挖深式消力池相比,其急流段的長度明顯偏小。由此可見,采用三道坎消力池可以顯著縮小急流段的長度,減輕下瀉水流對下游海漫段的沖刷,消能效果更佳。
表2 不同試驗工況急流段長度 單位:cm
對多孔水閘而言,在少數(shù)孔小開度運行工況下,下瀉水流的能量相對比較集中,中間部位的水流流速明顯偏大[9]。在這種情況下,水閘消能設施部位的主流區(qū)和兩側水體之間存在明顯的速度差,因此會產(chǎn)生十分明顯的紊動剪切效應,最終使兩側的靜水區(qū)演變?yōu)榛亓鲄^(qū),而回流區(qū)的水流又會對中間的主流產(chǎn)生明顯的擠壓作用,阻礙其向兩側橫向擴散,進而進一步惡化水流流態(tài)。由此可見,回流區(qū)長度也是評價消能設施消能效果的重要指標。試驗過程中對不同工況下的回流區(qū)長度進行測量,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繪制出如圖2所示的回流區(qū)長度變化曲線。由圖2可知,雖然不同工況下均有明顯的回流區(qū)存在,但是不同消力池結構設計方案對回流區(qū)的長度仍舊存在比較明顯的影響。具體來看,在相同的閘孔開啟方式下,三道坎消力池的回流區(qū)長度明顯偏小,究其原因,多道消力坎的存在能夠實現(xiàn)對回流的有效堵截,有利于水流向兩側擴散。因此,三道坎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消力池的消能效果。
圖2 回流區(qū)長度變化曲線
斷面流速也是衡量消能效果的重要指標。研究中對工況11和工況12下的消力池流速進行測量,從測量結果中提取3個典型斷面的表層和底層流速,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在0+15斷面,工況11和工況12的表層和底層最大流速值相差不大,而在0+30斷面和0+45斷面部位,采用三道坎消力池工況的表層和底層最大流速值明顯偏小。由此可見,采用該消力池設計方案,有助于控制和調整消力池內(nèi)的表層和底層流速,這對于減小水流對池底和下游海漫段的沖刷十分有利。
表3 斷面流速計算結果 單位:m/s
此次研究以具體工程為背景,探討了水閘下游三道坎消力池的消能效果。結果顯示,與傳統(tǒng)的挖深式消力池相比,三道坎消力池設計方案的消能效果十分明顯,具有顯著的工程應用價值,建議在相關類似工程中設計使用。另一方面,此次研究僅就三道坎消力池和傳統(tǒng)挖深消力池的消能效果進行對比研究,驗證了三道坎消力池的工程應用價值。當然,消力坎本身的尺寸以及設置位置也會對消力池的消能效果產(chǎn)生顯著影響,在后續(xù)研究中需要在上述兩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獲得消力坎的最佳尺寸和布置位置,以便為工程應用提供更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