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幼兒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 林曉青
教師選擇親子語言游戲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要選擇既符合各年齡階段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又能促進親子情感的游戲。比如小班的親子游戲“我是小偵探”,非常符合小班幼兒喜歡玩藏東西的天性;大班的“轉轉樂”,也很符合大班幼兒對漢字比較敏感的特點。但是,在設計游戲時,教師要考慮玩具材料和玩法不要太單一,盡量一物多玩;由易到難地設計玩法;充分發(fā)揮游戲的教育價值以及家長的指導作用。在語言類親子游戲活動中,家庭語言親子游戲建議緊扣生活,考慮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就地取材。家長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情節(jié)比較生動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探究問題,利用啟發(fā)提問的方式,刺激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并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鍛煉思維的流暢性。
親子語言游戲要和幼兒的生活、興趣緊密結合。家里的鍋碗瓢盆,蔬菜水果都可以用來開展語言游戲。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事務,能更好地喚起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家長要關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的語言交往,創(chuàng)設無所不在的家庭語言教育環(huán)境。例如,在“今天我當廚”這個游戲中,家長以閩南小吃為載體,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扮演角色,孩子玩起來,這既有生活的味道,又有游戲的情趣,更有學習語言的價值。
親子語言游戲的玩法有趣、形式多樣,能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孩子們可以在看一看、聽一聽、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多種游戲形式中感受語言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要注重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在語言游戲情境中,幼兒就能快樂地投入,游戲中的“語言”就能來自幼兒內心,更本真、更快樂。好玩的游戲都是規(guī)則簡單易學,勝負結果清楚。家長如果伴以夸張、趣味的肢體表現來輔助,更能吸引孩子參與其中。家長與孩子游戲,不要把自以為有趣的游戲強加給孩子,一定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
一是親子互動,親子語言游戲的主體是孩子和家長。游戲規(guī)則隱含了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配合進行游戲。二是與材料的互動。親子語言游戲不僅是孩子和家長的互動,也是孩子和材料的互動,如:與紙箱、口袋、撲克牌等的互動。
例如,中班親子語言游戲“齊心協(xié)力吃果果”,這個游戲的價值是:能用較準確的方位詞指揮家長找到果子并吃掉。這個游戲用到的材料:圣女果、橘子瓣、草莓、小餅干等適合一口吃掉的食物,還有眼罩和手帕等適合蒙眼的物品。游戲玩法:玩法一:媽媽手持果果,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背著孩子,原地轉三圈,在孩子的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的果實,并用嘴吃掉果實。玩法二:“逃跑的果果”:媽媽在爸爸快吃到果果時仍保持站立不動,將手上的果果變換方位,比如從上面放到下面,一次游戲最多換三個方位。
游戲規(guī)則應簡單易懂可操作,游戲材料能就地取材,為此,教師需要考慮這些:一是親子游戲的材料應易于收集,以方便家長準備,讓有限的家庭物品發(fā)揮更大的游戲價值。當然有些家中沒有的材料也可以引導孩子和家長以物代物。二是游戲玩法和內容應適合多種學歷層次的家長操作,游戲環(huán)節(jié)不宜太煩瑣。三是由于有些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給祖輩來帶,教師可以考慮選擇一些適合祖輩參與的游戲。如:有的爺爺奶奶習慣講閩南語,因此教師可以閩南童謠、閩南俗語切入的語言游戲組織祖輩參與。對一些民間傳統(tǒng)語言游戲,祖輩們也比較熟悉,易于操作。四是教師應該選擇規(guī)則簡單的居家語言游戲,讓作為非教育者的父母能把游戲規(guī)則說清楚,還能促進幼兒遵守規(guī)則進行游戲。
平等性即家長能和孩子平等地參與到游戲中。因為做親子游戲不是上課,家長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畫腳,而應當是游戲的參與者,并且跟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游戲的整個過程要能給孩子和家長都帶來樂趣,要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到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而家長則能夠體會到親子交流的幸福。玩游戲時,家長的精神狀態(tài)一定要飽滿,要能全情投入,既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又讓自己重溫童年,因此,家長要成為與孩子共同游戲的玩伴,多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選擇孩子喜歡的內容。只有當家長與孩子處于平等地位時,游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tài)進行。
親子游戲的話題素材可針對當下最新、最火熱的且幼兒有直觀體驗并感興趣的事件。教師應寓教于樂,讓孩子有感而發(fā)、遷移運用。傳統(tǒng)游戲融入時代元素,老游戲也可以有新玩法。家長只要巧妙地用這些經久不衰、自己也曾樂在其中的游戲,換上不同的語言素材,即可玩出新意。
父母的語言示范,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有聲對話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家長對孩子語言能力的了解。教師面向家長實施家庭親子語言游戲指導的過程中,很有必要引領家長了解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和注意事項。教師如何有效地實施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和幼兒玩好親子語言游戲呢?有以下幾個方面。
口語的發(fā)展需要有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這是在運用交流中發(fā)展起來的。在家庭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成員之間的對話都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好時機。例如,早晚成員之間的彼此問候、家人表現的聲情、運用的詞匯,都是孩子學習的最直接的素材。孩子可在對話中習得語言。生活即學習。親子語言游戲也要安全溫馨的氛圍,比如家長不要訓斥孩子,要包容在家長眼中不正確的回應,讓幼兒有安全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沒有童心、耐心的家長是很難做到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在親子語言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家長帶領孩子在游戲的場景下進行,家長要知道孩子在家經常玩什么,怎么玩,更主要的是能愉快地和孩子游戲。尤其是孩子在家庭中經常會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家長如能參與其中,則能讓這個游戲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游戲互動;幫助家長認識自己在游戲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對提高家長認識幼兒游戲具有一定的意義。同時,教師要引導家長在實施游戲時民主、平等地對待幼兒,在生活中提高語言文化修養(yǎng),善于把握和創(chuàng)造語言類親子游戲的機會,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游戲習慣。
家長要合理適度地選擇老師推薦的適宜自家幼兒的語言游戲內容開展游戲,在組織開展語言親子游戲活動時把握游戲精神和理念,不要只是為了任務而游戲,導致活動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家長可以根據家里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和孩子的興趣需要,因勢利導,將游戲貫穿在幼兒的一日家庭活動中;隨機開展游戲,不要把親子時光變成“上課”,可以更自然地將生活和游戲融合,要多一些陪伴和傾聽。
綜上所述,基于親子語言游戲有許多特殊的價值和意義,比孩子在伙伴游戲或單獨游戲中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父母要親子語言游戲并參與其中,幫助孩子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對教師而言,教師要做好親子語言游戲方面的教育引導,提升幼兒親子語言游戲的活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