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珍 (甘肅永昌縣六壩中心小學)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還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外界的事物很容易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因此,讓學生更多的接收到積極陽光的事物,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擁有健康心理的人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夠成功激發(fā)自己的全部潛能,呈現出理想的狀態(tài)。小學生還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年齡比較小,思維方式比較簡單,心思單純,自控能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同時,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有不好的習慣和想法,有些學生的心理素質比較脆弱,很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這對其今后的發(fā)展非常不利。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能不僅僅只重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該要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而心理健康的教學任務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從這部分來看,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有共同的目標。因此,老師可以借助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的人,擁有正常的認知能力,能夠正確客觀的反映外界的事物,正視自己,客觀看待事實,接受現實,并且能對其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擁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情感,對于生活中的挫折能夠做到樂觀看待,不過分放大自己的情緒,能夠控制不良情緒的發(fā)酵;有比較強的耐挫力,有正常的行為反應和堅定的意志,不會輕易被生活中的苦難打到;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夠和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交狀態(tài),有正常的交友觀念;擁有良好的自我評價體系,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能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不盲目自信或過分貶低自己;擁有正常的智力,心理年齡符合生理年齡。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智能發(fā)展教育、非智力教育、人際關系教育、抗挫性教育、健全人格教育,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堅定的品質,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友好的社交能力,能夠保持自我獨立的同時,融入社會中,能夠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和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境。
語文老師想要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重視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致力于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放松學生在課堂中緊繃的狀態(tài),敢于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可以在課堂中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言論,讓學生在課堂中做到敢說敢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這就需要老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要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當學生出現不恰當的想法時,老師要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改變錯誤的觀念,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此外老師還可以結合情景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參加課題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不知不覺的樹立起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文章中,老師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飾演課文中的角色,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課本的內容進行表演。同時,無論學生是否是表演者,都能夠通過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來,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關注度。此外,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老師也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心理狀態(tài),以鼓勵的方式為主,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從而學會去尊重他人。
學生在課外的閱讀中,可以學到優(yōu)良的品質,擁有健全的人格,從而完成對人格的塑造。閱讀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時,應該注意對于課外讀物的選擇,要貼合學生的心理生長狀況,篩選書目進行推薦。
比如在進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篇課外文章的閱讀時,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平凡的工人成長為無產階級的斗士,身份的轉變很好地表現出其即便在艱苦環(huán)境中也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的不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樹立起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時也更加有韌性;閱讀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面對今后生活的困難。
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所以很容易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其自信心,不斷的否定自己的成就,影響其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了解自己。對于學生的優(yōu)點老師要給予表揚,而對于學生身上的缺點,老師切忌不要用否定打壓的方式進行教育,應該要適時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起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
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對于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是積極的課堂表現,并沒有給予過多的積極回饋。老師平淡的反應會讓學生不再熱衷于在課堂中表現自己,打壓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特別是對于心理比較敏感,或者是自身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老師如果對其態(tài)度比較冷淡,或者長期處于忽視的狀態(tài),很容易會讓學生否定自己,屆時學生將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老師應該要積極的給予學生反饋,如在學生回答對了問題之后,要多給鼓勵性的話語,可以結合鼓掌豎大拇指的手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老師的熱情。此外老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小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還比較淡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的加入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思維模式,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幫助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樂趣。
比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中,老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圍繞自助游來介紹西沙群島,用這種方式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團隊的合作交流,加深對彼此之間的認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合作學習中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密切關注小組的研究動向,對于學生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給予引導,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溝通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打開心扉,變得更加積極開朗。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想要幫助學生擁有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其自身要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老師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學生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思想觀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說服學生。
比如學習《一面五星紅旗》時,老師可以用自身的愛國情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也具備同樣濃厚的愛國情緒,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中的情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老師還可以結合有趣的課堂授課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可以通過課文學習來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基本教學,還能夠利用各種活動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