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飛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四地質隊,廣西 南寧 530000)
在找礦過程中,針對于以往其他區(qū)域的找礦經驗,并對其進行有效分析??梢缘弥谡业V過程中,必須對整個找礦的區(qū)域位置以及地質條件、因素等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此外,亦需要對廣西省的地理位置進行全方面的分析評定[1]。廣西省位于中國華南地區(qū),其廣西界于北緯20°54′~26°24′,東經104°28′~112°04′之間。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其為鋁土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質條件[2]。目前,我國在廣西鋁土礦地質特征以及找礦前景分析中,與以往相比整個工作體系已經形成了合理且有效的找礦體系[3]。分析了廣西省目前的地質特征,根據(jù)礦床以及區(qū)域地質概況,得出鋁土礦的分布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4]。
鋁土礦以三水鋁石、一水鋁石為主要礦物組成的礦石,是工業(yè)生產的重要原材料。鋁土礦整體占據(jù)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90%以上,鋁土礦包含了金屬以及非金屬兩個應用領域,是生產金屬鋁的最佳原材料。鋁土礦用途非常廣泛,莫氏硬度為2.5~3.5之間。且鋁土礦的形成原因包含了三個階段,其一為陸生階段[5]。在大氣條件下,鋁土礦經風化作用,形成有機礦物體,包含了粘土礦體以及氧化物礦體等。在第二階段,在土層中,以海水淹沒階段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巖化作用,逐漸埋至地下。第三階段,通過表生富集階段。原始鋁土礦隨地殼抬升至地表淺部后,由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改造作用,使鋁質富集,形成具有工業(yè)價值的鋁土礦礦床[6,7]。
對區(qū)域地質概況進行分析,其包含了較為豐富的層次。包含了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等,其累計厚度已達至10000多米。為地臺型沉積,在寒武系以及奧陶系,整個碳酸鹽以中上石炭統(tǒng)的碳酸鹽含煤泥質巖為主,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在二疊系以及白堊系,其內陸盆地顯示出兩次較大的沉積。
對整個礦床的地質特征進行分析,在廣西省鋁土礦中,其含鹽及含礦巖系厚度為5m~18m,最厚度保持在31.6m。且整個特征為由東向西,逐漸變薄,變化幅度極大。按照建造的類型,自上而下劃分,可將其劃分為三階段。如下段為鐵質巖土建造,有較不穩(wěn)定的山西式鐵礦[8]。其中段為粘土巖,包含礦層位。上段則為含碳泥質粉砂巖,整個產狀穩(wěn)定。由北至北西,傾角為5°~15°。在含礦巖系頂部標志中,其包含了泥質灰?guī)r以及煤層等。
在整個含礦巖系中,鋁、鎂等具有各自的富集部位。且整個炭治以有機物富集,含鹽系完成有效的整合,與上覆上石巖統(tǒng)呈現(xiàn)明顯的相容關系。
因此,可以得知,其整體成礦規(guī)律包含以下5點:
其一,鋁土礦經長期腐蝕后,聚集于鈣化土層上,其與中石炭統(tǒng)本溪組、鐵鋁巖系的中上部,這些位置需要進一步探究證實。且在數(shù)值分析中,此地理位置的元素反應較為強烈,因此可將此地區(qū)標記為找礦關鍵部位。
其二,鋁土礦在地理位置上,其自身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整體呈現(xiàn)一定的差異。例如,分布于洼地的斜坡地帶以及相關的巖溶洼地池中心。且?guī)r溶洼地池通常為小型巖溶洼地中心,因此整體具有明顯的可行性。
其三,整個含鋁鹽系表現(xiàn)自上而下,呈現(xiàn)負極規(guī)律。且厚度以及礦層厚度呈現(xiàn)正比,即含巖系厚度大,且鋁土礦層較豐富[9]。
其四,在盆地控制中,其整體分布范圍以及發(fā)展方向是鋁土礦成礦的一級控制單元。根據(jù)整個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等,完成鋁土礦的二級控制單元。
其五,鋁土礦具有明顯的負極規(guī)律,在鋁土礦形成后,可以經長期風化、沖刷等作用,使AI富集,形成優(yōu)質的鋁土礦石。
在找礦過程中,礦區(qū)地表形成NE向以及NW,呈現(xiàn)網格狀構造。其破碎帶中間,包含了相關的角礫巖。角礫巖分布呈現(xiàn)兩種形式,其一為寬度不大的帶狀分布,其二則為大規(guī)模的爆破式分布[10]。
因此,在找礦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構造破碎帶的特征,起到導礦、容礦的作用。按照F5構造破碎帶,可以發(fā)現(xiàn)其在巖漿熱液的作用下,整個成礦元素得以活化,并在一定區(qū)域內形成富集區(qū)。因此,在局部找礦當中,分析構造破碎帶的特征,得出云英巖化以及黃鐵礦化物質。這些物質在熱熔時,便應屬于斑巖型礦床,其伴生的金屬礦物為星點狀網狀以及破碎狀。根據(jù)土壤檢測分析,整個土壤呈現(xiàn)異常元素,且異常元素以中、高溫組合為主,異常值較高。濃度分帶以及濃度及中心明顯,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進行探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低電阻異常存在。因此,在找礦過程中,其根據(jù)廣西省的地理位置特征,得出礦體產出的部位。在通常情況下,包含以下兩種:
其一,為斑巖體內;其二,為斑巖體周圍。在巖體內外,整體呈現(xiàn)接觸帶式的微裂縫隙結合。整個地理物質的資料探測,其巖板體以及構造接觸部位可能性更大。
在找礦方向中,其區(qū)內具有強烈的腐蝕以及礦化。因此,分析W、Mo異常中心的特征,得出其鎢石英細脈。但在Cu異常中心中,未發(fā)現(xiàn)任何的銅礦化。因此,需要分析其是否CU礦化埋藏點遭到腐蝕或巖板體多次地殼運動導致Cu礦埋藏至深部,需要更進一步的地質工作進行驗證。目前,得知Mo礦化較好,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礦體分布在角礫巖碎裂巖內,但均非構造角礫巖。在云英巖化、絹云母化等品種,其腐蝕性變強。但黃鐵礦化規(guī)劃腐蝕性變強,其Mo數(shù)值不良,這兩種腐蝕變化與整體框體的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參照斑巖型Cu、Mo礦模,可以得知Cu礦化位于上部,且Mo礦化位于下部,整個呈現(xiàn)環(huán)形的接觸帶。從土壤測量的異常分布形態(tài)進行分析,推斷斑巖在斷匯交界處,形成成礦的有利位置。在南西石英山附近,云英巖反應強烈,且中、高溫異常元素負極。因此,應將其作為下一步找礦的重點目標。
綜上所述,廣西省鋁土礦是廣西省重要的礦產資源。因此,其與我國河南、山西鋁土礦具有類似的成礦條件,以及相關的礦體沉積環(huán)境。在沉積期間,多次的地殼運動為鋁土礦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同時亦是泥土鋁土礦成型的理想成績場所。在沉寂期后,經風化、淋濾作用,使礦體進一步富集,具備了良好的鋁土礦成礦地質條件。且經過近幾年的勘查,已初步發(fā)現(xiàn)其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礦體。因此,廣西地區(qū)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且隨著我國鋁工業(yè)的發(fā)展,未來鋁土礦資源將會格外緊缺。因此,加大廣西鋁土礦找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礦土緊缺的缺陷,并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