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池 張潔
摘 要:耶魯大學擁有系統(tǒng)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其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全面實施于研究生培養(yǎng)的招生入學、過程考核、畢業(yè)審查三個階段,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制度詳盡,實施分流退出有章可循;入學申請?zhí)蕴矢?,生源質(zhì)量得以有效把控;過程管理嚴格,學生主動退出占比大;畢業(yè)出口多樣化,分流退出結果易于接受。我國高校在落實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時,應完善制度設計和相關法規(guī),確保分流退出有法可依;吸引優(yōu)秀生源,確保生源質(zhì)量;加強過程管理,擴大分流路徑;轉(zhuǎn)變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分流退出理念。
關鍵詞: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
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之后,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強調(diào)加強關鍵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監(jiān)控,完善分流選擇機制。培養(yǎng)單位要加強培養(yǎng)關鍵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監(jiān)控,完善研究生資格考試、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xù)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然而,我國高校踐行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shù)研究生分流僅是因修學年限超長,這種分流淘汰并未理解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真正意義。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是在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張的形勢下,高校、政府等機構為確保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而采取的相應舉措,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產(chǎn)物。保證質(zhì)量是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規(guī)??焖贁U大的底線,而切實實施分流退出制度則是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保障的關鍵。1861年,耶魯大學授予美國第一個哲學博士學位。1892年,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發(fā)展至今,該校擁有系統(tǒng)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分析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現(xiàn)狀和特點,以期為我國高校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提供新思路。
一、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現(xiàn)狀
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規(guī)定大多數(shù)研究領域的博士研究生學制為六年。就讀期間,博士研究生前三年或最多三年半的時間用于完成培養(yǎng)過程的各項考核要求,如課程學分、道德培訓、資格考試等;剩余時間一般為兩到三年,專門用于進行研究和撰寫畢業(yè)論文。與此同時,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的分流退出制度貫穿博士生招生入學、過程培養(yǎng)和畢業(yè)審查的全過程。
1.招生入學
招生入學是實施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第一道關口。嚴格把控博士研究生生源質(zhì)量,為耶魯大學的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遴選標準復雜多元,盡管各專業(yè)的入學條件和特殊要求各不相同,但都必須提交計劃書、非正式成績單及專家推薦信。
計劃書(Statement of Purpose)通常要求500~1000字。申請者需說明申請耶魯大學進行博士研究生學習的原因,表明自己的研究興趣,并展示之前在該研究領域所做的研究和相關經(jīng)驗,闡釋未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即如何把耶魯大學的師資、研究成果和資源結合起來以實現(xiàn)未來目標。例如,生物和生物醫(yī)學科學專業(yè)要求博士研究生提交的計劃書中必須包括申請者的研究動機、詳細的研究經(jīng)歷和職業(yè)抱負。計劃書的內(nèi)容可以直接影響學生能否有資格進入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非正式成績單(Unofficial Transcript),耶魯大學將其定義為申請者擁有的任何學習成績,是一種學習成績記錄。非正式成績單不需要加蓋學校公章,由申請者直接上傳報名系統(tǒng)。申請者需要向文理研究生院提交之前就讀的每個學術機構的非正式成績單,以供申請院系進行遴選參考,包括本科成績單和碩士研究生成績單等。
專家推薦信(The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一般要求3~5封,其中至少應有一份推薦信來自申請者作為全日制學生就讀的上一所學校的教師。耶魯大學只收取電子推薦信,由耶魯大學直接與推薦人聯(lián)系獲得。申請者填寫入學申請表時,系統(tǒng)會要求輸入推薦人的聯(lián)系信息并向推薦人發(fā)送通知郵件,說明推薦信的上傳步驟。例如,耶魯大學非裔美國人研究專業(yè)要求博士研究生申請者提交的推薦信中必須包含一封之前學校導師的推薦信和一封來自耶魯大學非裔美國人研究院教師承諾擔任其指導教師的推薦信,否則不予錄取。
此外,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入學考核還包括申請者的學術成績、英語水平及其道德水平。該校文理研究生院規(guī)定每位申請者只能針對一個專業(yè)遞交申請,所有入學者必須獲得學士學位或國際同等學位。入學注冊條件取決于學生提供的正式成績單(Official Transcript)。正式成績單是指蓋有申請者之前就讀院校公章的官方成績,表明申請者在入學前至少已獲得學士學位或國際同等學力。無法提供正式成績單的學生將無法注冊學籍。另外,耶魯大學規(guī)定此前三次被文理研究生院拒絕錄取的申請人,不得再次申請。
據(jù)統(tǒng)計,2020年,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共收到10584份博士研究生入學申請,審核并發(fā)放1176份錄取通知書,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學申請通過率僅有11.1%,生源分流率高達88.9%。[1]
2.過程考核
培養(yǎng)過程是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核心階段,過程考核是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關鍵。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對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的考核包括:居住要求、道德培訓、課程考核、資格考試和教學訓練。
居住要求(Residence Requirement)是耶魯大學的一項學術要求。耶魯大學強調(diào)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必須在紐黑文地區(qū)至少居住三個學年,通常必須在學習的前四年內(nèi)滿足該要求。居住要求的任何特殊情況都必須得到院系的批準,否則將予以退出。
博士研究生入學后必須接受科研職業(yè)道德和責任行為培訓(Professional Ethics and 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該培訓旨在促進博士研究生理解其作為學者和研究人員的權利和義務。所有博士研究生在入學第一年必須參加關于職業(yè)道德的小組討論,包括學術誠信、行為規(guī)范等多個方面。第一學年秋季學期入學后,學生必須先完成一次基于專業(yè)知識基礎的職業(yè)道德在線考試,否則無法繼續(xù)學習。
耶魯大學規(guī)定只有完成由文理研究生院開設并正式編號為博士研究生水平的12門課程且獲得成績等級為榮譽、高級通過或通過,才能滿足博士學位的要求,該校博士研究生課程成績等級如表1所示。
盡管各院系可能會設置更嚴格的要求,但該校文理研究生院對博士學位的最低質(zhì)量要求是:學生在入學九個月的學年中,必須至少完成兩學分的博士研究生課程且拿到榮譽等級。除了與論文研究相關的課程外,其余課程必須達到榮譽要求。在全日制學習的第二學年結束時未達到榮譽要求的學生將無法注冊第三學年。根據(jù)文理研究生院制定的最低標準以及學生所在院系或課程的要求,課程學習或?qū)W術研究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將被文理研究生院清退。這一階段被分流的學生完成相應課程學分后通常獲得終端碩士學位(Terminal M.A./M.S.)。這種淘汰將在學生成績單上記錄。
耶魯大學每個專業(yè)在錄取博士研究生成為博士候選人之前都會組織資格考試(Qualifying Examination),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結束前進行。資格考試內(nèi)容包括主修科目和院系要求的附屬科目。根據(jù)專業(yè)安排,資格考試可以是筆試、口試或者二者結合。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學生都必須證明自己對所學專業(yè)的材料有透徹的理解。例如,耶魯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筆試考察博士研究生的知識廣度,內(nèi)容橫跨法律典籍文本、方法和原理;口試測試學生對所學領域相關的學術、理論和方法的理解。資格考試均按通過或失敗進行評分。資格考試失敗的學生在下一學期有且僅有一次機會申請重考,仍然失敗則只能獲得哲學碩士學位(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耶魯大學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須進行教學訓練(Training in Teaching),具體實習時長由院系決定,通常為兩學期。助教計劃(The Teaching Fellow Program)是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博士研究生可以在其中學習成為“有效率”的教師。學習教學和評估學生的工作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所有在耶魯大學首次教學的博士研究生都必須參加耶魯大學教學日的培訓。助教計劃通過鼓勵博士研究生積極參與耶魯大學本科生的教學,為博士研究生提供在教師指導下發(fā)展教學技能的機會,鼓勵助教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要求所有參與教學的博士研究生都必須具有良好的學術信譽,且博士研究生三年級及以上才能被任命為助教或兼職代理教師,開始教學實習。助教負責協(xié)助教師教授相對大型的本科課程。兼職代理教師負責開設小型本科課程,并需接受院系教師的指導。
第三學年結束前,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須有一個滿足本系規(guī)定且符合文理研究生院要求的論文委員會(Dissertation Committee),才能注冊第四學年的學習。論文委員會必須至少有三名成員,其中至少兩名成員必須是學生所在院系的教師。沒有獲得批準組建論文委員會的博士研究生需退出其課程。根據(jù)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0年有86名博士研究生退出攻讀博士學位,同年授予哲學博士學位417人,分流退出率為17.1%。[2]
3.畢業(yè)審查
畢業(yè)審查是高校嚴控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最后一壘,走出校門的博士研究生群體直接影響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口碑。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分流考核包括開題報告、博士候選人資格、學位論文的審查。
開題報告包括畢業(yè)論文主題陳述、詳細的研究計劃大綱和附有注釋的參考書目。必須經(jīng)所在院系批準,博士研究生才有資格參加開題報告答辯。該批準證明及開題報告的紙質(zhì)材料必須至少在提交論文之前六個月向研究生院注冊處提交。若指導教師和相關副院長認為博士學位論文與開題報告存在實質(zhì)性偏差,將要求學生至少在提交論文之前六個月重新撰寫開題報告,并得到論文委員會的批準,否則將沒有畢業(yè)論文答辯的資格。
獲得博士候選人資格表明院系和文理研究生院認為該博士研究生有能力開展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獨立性的科學研究。當學生完成除學位論文之外的其他所有要求時,將獲得博士候選人資格,通常稱之為ABD(All But Dissertation)。在升任博士候選人的時候,沒有申請途中碩士學位的博士研究生將自動被考慮獲得這些學位。無法獲得博士候選人資格的學生將被分流退出,不能繼續(xù)學習。獲得博士候選資格的博士生必須繼續(xù)在年度論文進展報告(The Annual Dissertation Progress Report)中證明自己的學習情況,不能提交年度論文進展報告的博士候選人將被分流,獲得途中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論文應證明博士研究生對相關資源和方法的掌握,并為該研究領域作出原創(chuàng)性貢獻。博士學位論文由3至5人評閱。評閱者的任命均需經(jīng)過副院長的審查。如果博士學位論文存在錯誤,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日期內(nèi)修改并重新提交,附加指導教師的說明信,證明學生已糾正錯誤。學位委員會(The Degree Committee)只有在文理研究生院收到所有評閱者的肯定評價,學生符合博士學位所有要求,且院系已建議授予學位,才會考慮授予博士候選人博士學位。例如:耶魯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規(guī)定博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之前,必須先獲得其論文委員會的三名成員批準且學位論文質(zhì)量符合要求。學位論文答辯會鼓勵院系所有教師參與,結束后,參會教師討論答辯結果,可以給予學生通過或失敗。如果有教師認為學位論文存在一些小問題,可以給予有條件的通過,并將有關這些問題的最終決定提交給論文委員會。
值得注意的是,耶魯大學不會自動授予學生學位。博士研究生必須在規(guī)定日期之前向所在學院提交學位申請書(A Petition for Degree)。學位委員會審查批準后,學位申請書將轉(zhuǎn)交文理研究生院,然后再轉(zhuǎn)交耶魯公司(The Yale Corporation)。如果申請成功,文理研究生院院長將以書面形式通知學生。根據(jù)耶魯大學院校研究辦公室統(tǒng)計,2019—2020學年,耶魯大學授予417個哲學博士學位,204個法學博士學位,5個法學科學博士學位和112個醫(yī)學博士學位。然而,按照博士生6年如期畢業(yè)的理想狀態(tài),追溯2013—2014學年的博士生實際入學人數(shù)為2632人[3],則博士學位授予率處于偏低水平。
二、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特點
耶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從源頭把控學生質(zhì)量,實行動態(tài)過程管理,對學生的分流退出考核工作直至其獲取學位為止,真正做到將分流退出制度貫徹落實于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全過程,釋放出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最大效用,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制度詳盡,實施分流退出有章可循
就廣義而言,制度是群體共同遵守的辦事規(guī)程或行動準則。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較為成熟,各項細則相對完善,基本囊括分流退出程序的所有步驟。除前文所述的關于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的各項考核有詳細說明外,博士研究生在校的其他方面也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及考核標準,具體表現(xiàn)在學籍注冊、學費說明、請假制度和申訴程序等方面。
一是學籍注冊。耶魯大學要求所有博士研究生必須進行全日制注冊。博士研究生進行課外兼職不能影響課程學習、論文撰寫。每周平均超過十小時的兼職必須獲得導師許可,并與院系副院長協(xié)商。既未完成注冊也未獲準休假的博士研究生將直接被文理研究生院清退。達到學制年限,但未完成學位論文的博士研究生通常只允許延長一年學習時間。第七年注冊獲得批準前,博士研究生及其導師必須先提交年度論文進展報告,說明學生在撰寫論文方面取得的進展,并提出第七年完成論文的詳細計劃。逾期未完成,則無法獲得博士學位。據(jù)統(tǒng)計,該校博士研究生平均注冊年限為6.5年。[4]
二是學費說明。耶魯大學要求在校博士研究生必須按時支付學費。除申請耶魯大學管理的貸款和獎學金外,如果學期賬單的任何部分到期未付,學生金融服務辦公室將收取每月125美元的滯納金(每學期總計375美元),且學生賬戶也將被凍結直至費用付清為止。賬戶凍結期間,學校將不為學生提供正式成績單或?qū)W位文憑等,并保留因經(jīng)濟原因而不予注冊或使其退學的權利。
三是休假制度。所有請假申請必須經(jīng)院系副院長批準。病假還需要耶魯大學健康主任醫(yī)師或其指定人員的書面說明。博士研究生最多可休兩年的事假和病假,但在學習第四年后不能休事假。休假的學生必須在假期結束前八周以書面形式將其返校計劃通知學校。休假結束,未按時注冊入學的博士研究生將被行政開除。
四是申訴程序(Grievance Procedures)。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成立了申訴委員會,負責審查博士研究生提出的各種投訴和申訴。申訴委員會由三名博士研究生、三名來自不同專業(yè)的教師和一名文理研究生院管理人員組成。不滿分流退出結果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直接咨詢所在學院院長,獲得申訴幫助和建議。
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從學生的修學年限、居住要求、學期注冊、課程考核等多個角度出發(fā)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則說明,幾乎全方位地規(guī)劃了博士研究生的分流退出制度。小到學生的休假制度,大到學生的學位論文考核方式,無一不體現(xiàn)出該制度的嚴謹性、全面性。
2.入學申請?zhí)蕴矢?,生源質(zhì)量得以有效把控
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實施的第一階段就是嚴控招生質(zhì)量“入口關”。因此,申請攻讀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的學生自遞交入學申請表起,就必須接受該校的層層考核。生源遴選階段,耶魯大學對申請者的各個方面均有相應的考核方法與標準。在研究生的招生階段,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摒除“唯成績論”觀念,堅持多維度考察申請者的綜合素質(zhì),不僅考核學生的英語能力,入學前的學習成績記錄有時還包括GRE、GMAT考試成績,而且文理研究生院還會核實學生的信貸情況、犯罪記錄等。嚴格審查申請者提交的所有資料,綜合考量,篩選出符合入學標準的申請者,發(fā)放錄取通知書。申請者必須滿足上述的所有考核要求,否則直接淘汰。由此可見,耶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入學申請具有復雜性和嚴苛性。面對每年如此龐大的生源數(shù)量,耶魯大學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招生原則。2016—2020年,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入學申請通過率分別為13.2%、12.8%、12.4%、12.7%、11.1%,可見其入學申請通過率之低。這個數(shù)據(jù)同時也再次印證了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在其生源遴選階段的嚴格把控。詳見圖1。
近乎嚴苛的入學資格審查使得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生源質(zhì)量得到有效把控。盡管該校博士研究生入學申請要求嚴格,入學申請?zhí)蕴矢?,但近五年,向該校申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數(shù)量均超過8000人。[5]由此可見,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的生源數(shù)量充足。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口關的嚴格把控不僅沒有阻擋莘莘學子的入學熱情和減少攻讀博士學位的申請人數(shù),反而在該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中,耶魯大學不斷提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質(zhì)量,提高其學術聲譽,吸引了更多優(yōu)秀學生的加入,這恰恰充分體現(xiàn)了該制度的先進性與優(yōu)越性。
3.過程管理嚴格,學生主動退出占比大
過程管理嚴格,是耶魯大學在嚴控培養(yǎng)質(zhì)量“過程關”中實施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充分體現(xiàn)。管理學理論指出,過程管理以組織中的過程為中心,每一個子過程都是過程管理的基本單元。由于過程的持續(xù)性與連續(xù)性,每一個子過程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子過程的輸出即是后面一個或幾個子過程的輸入,因此,必須對每一個子過程嚴加控制,不斷優(yōu)化每一個子過程本身,才能實現(xiàn)整體質(zhì)量的優(yōu)化。[6]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但耶魯大學對博士研究生的過程管理毫不松懈,對博士生在校期間的每一個考核節(jié)點都有明確劃分。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在入學后和獲得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之前,至少要面對6次分流退出考核。過程管理嚴格還體現(xiàn)在博士生的教學訓練環(huán)節(jié),該校文理研究生院尤其重視博士研究生的教學訓練,為此專門制定助教計劃,推動博士研究生教學訓練的考核分流。過程管理的嚴格執(zhí)行是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順利實施的關鍵。
在嚴格的過程管理中,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的分流退出率也較高。但淘汰率與分流退出率之間并不能直接畫等號。分流退出的博士生并不一定是被淘汰的,存在部分學生主動退出的現(xiàn)象。如圖2,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2016—2020年,每年均有超過60名博士研究生主動退出學習計劃,主動退出率在15%左右浮動。詳見圖3。[7]有的學生會因為興趣等原因主動放棄攻讀博士學位,有的學生注冊博士是為了獲得經(jīng)濟資助,有的學生可能轉(zhuǎn)學到其他高校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盡管他們被統(tǒng)計在分流退出率中,但也有可能在其他高校獲得了博士學位。因此,面對較高的分流退出率,應該考慮到其中存在學生主動退出的現(xiàn)象,且這種自主退出比例較大。
根據(jù)耶魯大學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博士研究生可以自愿退學,也可以因故退學,并且耶魯大學為主動退出后的學生提供重返校園的機會。該制度規(guī)定只有從文理研究生院退出時成績良好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請重新入學。通常情況下,申請重新入學的博士生必須在退學三年內(nèi)再次入學,且每人只有一次申請重新入學的機會。為分流退出后的博士研究生保留了最大化的學習機會,體現(xiàn)了該制度的人文關懷。
4.分流出口多樣化,分流退出結果易于接受
分流出口多樣化是耶魯大學落實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終極表現(xiàn)。為嚴控畢業(yè)生質(zhì)量“出口關”,耶魯大學靈活運用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設置多渠道的分流出口,體現(xiàn)出耶魯大學豐富的學位層次。文理研究生院根據(jù)被分流退出學生修讀情況授予不同程度的補償碩士學位,補償學位類別包括:哲學碩士、途中文學或理學碩士以及終端文學或理學碩士等學位。2019—2020學年,耶魯大學文理研究生院為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頒發(fā)了887個碩士學位,包含哲學碩士學位、途中碩士學位和終端碩士學位。其中,途中碩士學位是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被分流退出后授予的一種補償學位。因為其學位要求比終端碩士學位要高,所以途中碩士學位的分量更重??梢?,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并不是一味地淘汰學生,而是在培養(yǎng)過程中依據(jù)學生不同的學術表現(xiàn)授予相應的學位,構建多樣化的分流路徑,保障學生權益,維護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
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能夠合理分配學生的分流退出路徑,提供不同程度的補償碩士學位,有助于該校博士研究生群體客觀認識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理性接受分流退出結果。必須清楚認識到,學生對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認可與接受程度將直接影響該制度的順利實施,博士研究生對分流退出結果的接受程度越高,越有助于推動該校進一步實施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多元化的分流出口不僅實現(xiàn)了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內(nèi)循環(huán),更推動了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實施效果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目共睹,該制度擁有嚴謹?shù)姆至魍顺龀绦颉⒃敱M的分流退出細則和多層次的分流出口,它可以為我國盡早落實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提供有益的啟示。
1.完善制度設計和相關法規(guī),確保分流退出有法可依
完善的制度能夠有效指導實踐,盡快完善我國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是落實該制度的首要任務。我國早在199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就首次提出建立合理淘汰制和獎勵制等教育制度。然而,時至今日,關于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相關制度、法律條令仍未正式頒布。美國1958年《國防教育法》以及1959年《質(zhì)量大綱要求》和《檢驗系統(tǒng)要求》的頒布為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1961年美國研究生院協(xié)會的成立更是標志了美國研究生教育淘汰制在大學內(nèi)部的成熟。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有效落實離不開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立法支持和該校自身的細則設計。當前,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已經(jīng)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分流退出制度也屢提不鮮,當務之急是加快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設計,盡快落實相關法律條令,促進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有法可依。
一方面,教育部門需敦促各大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制定符合學校辦學實際情況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有條不紊地開展。必須強調(diào)的是,高校在制定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時,應全面考慮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各個方面,詳細說明分流退出的步驟,細化分流退出程序,從而有效促進該制度的落地與實施。另一方面,教育部門應聯(lián)合立法機構,商討研究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立法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學性,以促進相關法律條令盡快頒布。制度設計是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得以實施的關鍵一環(huán),法律條例是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根本依靠。因此,加強制度設計、細化分流退出程序和落實相關法律條令刻不容緩。
2.吸引優(yōu)秀生源,確保生源質(zhì)量
良好的生源質(zhì)量可以為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提供堅實基礎。我國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難以落實的原因之一在于學生不愿退,高校不敢清。高校擔心該制度影響其生源數(shù)量。實則不然,耶魯大學是全美第三大高校,距今已有300多年的辦學歷史,其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享譽世界,該校文理研究生院嚴格執(zhí)行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便是其追求卓越研究生教育的最佳體現(xiàn)之一,同時也為耶魯大學贏得了嚴謹治學的教育口碑,助力其在世界知名的諸多大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贏得較高聲譽,吸引世界各地優(yōu)秀學子的追捧。
當前,我國高校必須客觀認識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切不可瞻前顧后。從內(nèi)部角度出發(fā),各高校應積極反思自身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端正學術態(tài)度,嚴守研究生教育底線,自覺形成追求真知、培養(yǎng)卓越人才的教育理念,認真落實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并將其“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提升學術聲譽,吸引更多優(yōu)秀生源。從外部角度出發(fā),在院校市場,聲譽就是通貨。[8]構建科學有序的學術聲譽競爭機制是加快我國高校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外部驅(qū)動力。應努力促進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與生源數(shù)量、學術聲譽和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四者之間形成生態(tài)閉環(huán),使其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我國高校培養(yǎng)卓越的博士高知人才。
博士研究生生源的遴選是執(zhí)行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主要有普通招考、碩博連讀、直接讀博以及“申請—考核”制。其中“申請—考核”制占主導??荚嚦煽儭⒁酝鶎W業(yè)成績、學術潛力和學術成果是影響博士研究生入學資格的主要因素,尤以學術成果作為生源遴選的決定性因素。耶魯大學的招生入學要求申請者必須符合所有嚴格的入學條件,才有資格獲得錄取。因此,我國執(zhí)行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首要措施便是綜合評估學生素質(zhì)、嚴控生源質(zhì)量。生源質(zhì)量的提升不僅有助于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落實,更有助于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懊鞔_招生標準,遵守招生規(guī)則”是高校落實生源遴選的基本原則。
3.加強過程管理,擴大分流路徑
過程管理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這一培養(yǎng)階段直接決定著博士研究生的學習效果與科研產(chǎn)出能力。然而,過程管理一直是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痛點,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至今仍被人詬病的現(xiàn)象是“兩頭嚴,中間寬”“中期考核形式化”,并且中期考核與資格考試二者并未明確界定,許多高校將二者混為一談。耶魯大學堪比“過五關斬六將”的博士研究生過程考核的確有值得借鑒之處。其中該校明確規(guī)定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直接決定學生是否有資格成為博士候選人。另外,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的教學訓練也是其過程管理中的一大特色,在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學術能力之外,還增加了博士研究生的教學技能培訓。因此,我國高校在落實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過程中首先需準確定義中期考核與資格考試,明確界定二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中期考核包括對學生課程學分、道德品質(zhì)和學術水平等多維度的考察;資格考試則應著重于考察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注重對博士研究生的技能培訓,重視技能考核并將其納入分流退出制度,旨在培養(yǎng)綜合化高素質(zhì)人才,提升研究生質(zhì)量。
此外,耶魯大學多元化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渠道同樣值得借鑒。我國現(xiàn)行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辦法往往是直接將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轉(zhuǎn)為碩士研究生進行培養(yǎng)或淘汰,分流出口較為單一。在實施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過程中,耶魯大學為分流退出學生提供了哲學碩士、途中文學或理學碩士以及終端文學或理學碩士等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補償碩士學位,以滿足學生分流退出后的多重需求,例如求職或再次升學等。美國將碩士學位作為一種過渡學位,作為分流過程中的補償學位頒發(fā)給被分流的學生,這一點與我國相對獨立的碩士生教育不同。故而,設計分流退出路徑時還需考慮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實際情況,酌情參考。
4.轉(zhuǎn)變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分流退出理念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承擔專業(yè)技術工作的高級專業(yè)人才。近年來,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迅速擴張,“十三五”規(guī)劃期間,全國共計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9]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功利主義色彩愈加明顯,存在一定比例的研究生的求學深造并非為了做好科研工作,而是為了提高就業(yè)競爭力或逃避就業(yè)等。面對單純追求學歷提升競爭力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確難以接受。然而,包括耶魯大學在內(nèi)的美國高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主動退出博士學位攻讀計劃。
因此,轉(zhuǎn)變當下眾人追捧的功利主義價值觀便顯得尤為重要。第一,社會媒介應借助宣傳優(yōu)勢,大力弘揚博士研究生教育追求科學主義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公眾對被分流學生的態(tài)度,同時,呼吁社會對被分流退出的學生留有足夠的包容與機會,解決分流退出學生的后顧之憂。第二,高校必須堅持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學主義價值本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強調(diào)通識教育的本科教育,必須承擔應有的科研任務。這也要求高校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錄取階段,著重篩查學生的升學動機、學術能力,為真正追求科學和真知的學生提供入學機會,及早過濾不適合進行科學研究的申請者。第三,積極引導博士研究生群體擺正心態(tài),正確認識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理念,即“分流不等于失敗,退出不等于淘汰”,從而接受分流退出結果。分流退出并不是為了淘汰,而是為了確保在博士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日益擴張的同時,能嚴守博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底線。
參考文獻:
[1]Ph.D.Statistics.Admission Rate[DB/OL].[2021-03-06].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Yale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sStatisticsOctober2020/Admissions?:embed=y&:display_count=yes&:showVizHome=no.
[2][7]Ph.D.Statistics.Ratio Graduation/Attrition by Departing Year[DB/OL].[2021-03-06].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Yale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sStatisticsOctober2020/Admissions?:embed=y&:display_count=yes&:showVizHome=no.
[3]Graduate School of Arts & Sciences Ph.D.Enrollment[DB/OL].[2020-12-14].https://oir.yale.edu/sites/default/files/w122_gs_phd_enroll_2021_vf.pdf.
[4]Ph.D.Statistics.Median Registered Years until Degree[DB/OL].[2021-03-06].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Yale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sStatisticsOctober2020/Admissions?:embed=y&:display_count=yes&:showVizHome=no.
[5]Ph.D.Statistics.Applications,Offers and Matriculations[DB/OL].[2021-03-06].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Yale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sSt
atisticsOctober2020/Admissions?:embed=y&:display_count=yes&:showVizHome=no.
[6]白宗穎.基于過程管理的博士生分流退出機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36-40.
[8]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等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180-181.
[9]梁丹,焦以璇.建成世界規(guī)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經(jīng)濟社會能力顯著提升:“十三五”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N].中國教育報,2020-12-04(1).
(責任編輯 黃銘釗)
收稿日期:2021-05-13
作者簡介:蔣洪池,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學博士;張潔,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教育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武漢/430074)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文化視野中的一流大學學科生態(tài)生成機理與治理策略研究”(BIA180211)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