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儒 華欣宇 丁志勇
(青島農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受互聯(lián)網時代與當前教育體制的影響,大學生接受的審美教育較為不足,對中外經典的音樂、美術、文學、攝影等作品都缺乏認知。從調查結果中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很少甚至從未聽過中國古典民樂、欣賞過中外經典美術作品、去過美術作品展或者聽過音樂會。大學生更喜歡選擇與自己在時間上更加靠近的當下,或者對未來的探索,而很少愿意品位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最經典的、最具有歷史厚重感的藝術作品。
大學生利用網絡大多選擇休閑娛樂、網絡游戲、流行音樂,因此,他們的審美對象也大多來自這些,如當紅的影視明星、流行榜上的音樂、爆炸性的娛樂新聞等等。因審美對象往往具有精致奢華、美輪美奐、簡單易懂的特點,從而審美內容大多也具有娛樂性,大學生沉迷于這種娛樂性的內容無法自拔。
由于大學生成長、學習環(huán)境有所不同,性別、年齡有所不同,大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有所不同。如心理學家實驗發(fā)現(xiàn),八個月的男嬰更喜歡斷續(xù)的音調,而同年齡段的女生更喜歡復雜一點的爵士樂。由此可見,女生在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上發(fā)展的早于男生。并且,審美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不斷成長在生活中逐漸積累的,伴隨著審美者的經歷而逐漸豐富。但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教育經歷等不同,對審美結果的影響很大,導致審美能力具有明顯差異化。
大學生處于網絡信息化環(huán)境中,每天通過手機、微博、新聞網站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在課間看一眼微博,在吃飯時看一眼視頻,在睡覺前看一會抖音。接受到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也都是碎片化的,導致當代大學生養(yǎng)成了沒法耐心看完一篇長文章的習慣。浮光掠影地閱讀大量的信息,但除了滿足了自身的娛樂需求之外,并沒有其他作用。
經調查研究分析,90%以上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高達7 小時,主要應用于在微博、微信、QQ、淘寶及各類娛樂軟件。由此可見,大學生利用網絡的時間很長,但大多都是進行信息交流及娛樂消遣,極少進行自主學習等。加上審美教育的不足,使得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自身的網絡審美能力。
大學生網絡審美能力的提高需在自身自主接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充分整合學校、社會的力量,以做到真正提高大學生網絡審美能力。
大學生作為提高網絡審美能力的主體,首先要提升大學生網絡審美能力意識。網絡信息化時代,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形成網絡審美能力的途徑有很多,關鍵在于大學生自主去學習,自我要求很是重要,而不是一味地進行娛樂滿足。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學生應當多閱讀書籍,特別是經典著作,利用網絡欣賞經典文藝作品,品味精英文化,通過閱讀歷史、社會、文學等經典著作,提高思想境界與審美能力。
學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體,需加強關注對學生網絡審美能力的教育。
增加相應課程,進行美育,是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基礎。如青島農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開設《影視音樂與音效》課程,為學生教授關于影視音樂相關知識、作用,欣賞一些影視音樂作品或音效,學習制作音樂的軟件等,提高了大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感知力,提升了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凈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
增加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xiàn)著學校文化傳統(tǒng)。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自身文化道德修養(yǎng),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制定相關校園網絡制度,如信息發(fā)布和公開要及時并滿足師生的信息需求,發(fā)現(xiàn)和引導大學生的網絡輿論趨勢,減少謠言的產生和傳播,嚴厲打擊非法信息,鼓勵大學生主動抵制不良信息,從而實現(xiàn)對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改善,為大學生審美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并實施有效監(jiān)管,定時對網絡信息進行監(jiān)控,減少不良信息的進入與傳播。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鼓勵他們自覺對網絡進行監(jiān)管,提高網絡監(jiān)管效能,推進和鞏固審美教育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