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吉
鼻外傷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耳鼻喉科急癥之一,泛指因外力作用造成的鼻部損傷, 多以鼻骨骨折、鼻軟骨脫位以及鼻軟組織挫傷為主, 其損傷程度因外力大小、 方向不同而存在差異, 一旦治療不當,可造成鼻部畸形, 不僅影響鼻腔的呼吸、 嗅覺、 共鳴等功能, 而且還可嚴重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1]。目前, 臨床常采用的傳統(tǒng)鼻外傷修復手術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鼻部的解剖結構, 但由于損傷程度及病情變化等原因導致鼻部外觀的修復效果并不理想, 術后多遺留不同程度的鼻部畸形[2]。 為提高鼻外傷患者的鼻部功能及美學效果, 本研究筆者將整形美容技術應用于鼻外傷的修復,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盤錦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72 例鼻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6 例。觀察組男性 19 例、 女性 17 例, 年齡 (39.23 ±12.51) 歲, 創(chuàng)傷類型為軟組織缺損或裂傷25 例、復雜傷6 例、 鼻骨骨折5 例, 致傷原因為撞擊傷10例、 摔傷15 例、 交通事故傷11 例; 對照組男性21例、 女性 15 例, 年齡 (38.80 ± 13.38) 歲, 創(chuàng)傷類型為軟組織缺損或裂傷24 例、 復雜傷8 例、 鼻骨骨折4 例, 致傷原因為撞擊傷8 例、 摔傷13 例、交通事故傷15 例。 兩組患者性別、 創(chuàng)傷類型、 致傷原因對比采用卡方檢驗,χ2= 0.225、 0.417、0.981,P= 0.635、 0.812、 0.612,P均 > 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年齡對比采用t檢驗,t= 0.141,P=0.888,P> 0.05,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jīng)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 符合 《臨床診療指南: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冊》[3]中鼻外傷的診斷標準; 具有整形美容修復術指征且無手術禁忌癥; 意識清醒、 溝通能力正常, 能夠配合完成全程治療及隨訪。 排除標準: 瘢痕體質; 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 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對照組患者行傳統(tǒng)手術修復: (1) 軟組織缺損或裂傷者皮下注射0.50% ~0.75%利多卡因與腎上腺素混合液局部麻醉滿意后, 采用生理鹽水與雙氧水混合液沖洗創(chuàng)面, 修剪創(chuàng)面邊緣, 清除壞死組織及血痂等, 并于徹底止血后, 常規(guī)縫合。 (2) 復雜傷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創(chuàng)面清理、 骨折矯正, 并于徹底止血后, 常規(guī)縫合軟組織, 放置可塑夾板固定塑形。 (3) 鼻骨骨折者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 切開復位移位鼻骨, 并于徹底止血后, 常規(guī)縫合軟組織, 放置可塑夾板固定塑形。 術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 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定時更換敷料, 嚴密觀察鼻部皮膚色澤變化。
觀察組患者行整形美容技術修復: (1) 軟組織缺損或裂傷者皮下注射0.50% ~0.75%利多卡因與腎上腺素混合液局部麻醉滿意后, 采用生理鹽水與雙氧水混合液清洗創(chuàng)面, 嚴格按照美觀需求修剪創(chuàng)面邊緣, 清除壞死組織及血痂等, 并于徹底止血后, 給予組織缺失較少者肌束正確對位后, 使用5-0可吸收線逐層縫合肌肉及皮下組織, 使用6-0 或7-0 可吸收線間斷縫合皮膚, 盡量將縫合切面張力分散至真皮層以下, 實現(xiàn)皮膚層的無張力縫合; 組織缺失嚴重者行皮瓣移植修復。 (2) 復雜傷者在全身麻醉下嚴格按照美觀需求行創(chuàng)面清理、 骨折矯正, 并于徹底止血后, 分層、 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 (方法同上), 放置可塑夾板固定塑形。 (3) 鼻骨骨折者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 切開復位移位鼻骨, 并于徹底止血后, 分層、 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 (方法同上), 放置可塑夾板固定塑形。 術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 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創(chuàng)面均勻涂抹濕潤燒傷膏, 每4 ~6 h 換藥1 次, 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 期間嚴密觀察鼻部皮膚色澤變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修復滿意度。 修復后, 相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復位效果及美學效果良好為顯效; 遺留或并發(fā)輕微臨床癥狀, 復位效果及美學效果尚可為有效; 不符合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 = (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4]。 采用醫(yī)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評估患者滿意度, 總分為 0 ~ 100 分, ≥90 分為非常滿意, 60 ~89 分為基本滿意, <60 分為不滿意, 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檢驗或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表示, 組間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均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修復后, 觀察組患者顯效23 例、 有效12 例、無效1 例, 臨床總有效率為97.22%,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顯效 15 例、 有效 15 例、 無效 6 例, 臨床總有效率 83.33% (Z= -2.173,P= 0.030)。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20 例、 基本滿意14 例、 不滿意2 例, 總滿意度為94.44%,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非常滿意12 例、 基本滿意16 例、 不滿意8例, 總滿意度77.78% (Z= -2.265,P=0.024)。
鼻位于人體面部中間位置, 易受外力作用導致鼻軟組織損傷、 鼻骨骨折, 出現(xiàn)鼻畸形或鼻腔功能障礙[5], 面部解剖結構遭受嚴重破壞者可影響面部美觀, 進而影響患者心理健康[6], 因此, 及時采取有效的鼻外傷修復方案尤為重要, 且目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 鼻外傷患者對面部的美容修復效果要求越來越高, 治療期間醫(yī)務人員除需要考慮復位效果外, 還必須高度重視美容修復效果。
整形美容技術是指通過相關醫(yī)療器械、 藥物、手術及其他醫(yī)學方法對人體各部位形態(tài)、 容貌進行修復和再塑, 使得人體外在美感得到明顯提升的一種藝術性醫(yī)學技術[7]。 近年來, 整形美容外科及其相關技術快速發(fā)展, 整形美容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并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手術修復的治療效果。 與傳統(tǒng)修復手術相比, 整形美容技術具備更加精細的縫合技術以及處理措施, 能夠對創(chuàng)面進行精細縫合, 有效分散和轉移切面張力, 保證修復后可獲得正常的組織層次, 確?;旧硇枨螅?-9]; 此外, 鼻外傷缺損嚴重時, 修復難度較大, 傳統(tǒng)植皮修復或轉移皮瓣術后易出現(xiàn)外觀畸形, 整形美容技術的應用可減輕縫合后瘢痕組織的增生, 提高外在美感[10-11]。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應用整形美容技術修復后, 臨床療效及修復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修復的對照組, 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 可見, 鼻外傷修復治療中應用整形美容技術, 根據(jù)患者實際損傷程度合理選擇修復方案,可有效保證面部美學效果, 維持面頰輪廓及立體感, 彌補傳統(tǒng)修復手術易遺留增生性瘢痕等缺陷;嚴格遵循鼻外傷處理原則, 在維持患者穩(wěn)定體征的情況下實施美容修復技術治療, 盡快復原患者鼻部解剖結構, 可有效降低術后鼻腔功能障礙的發(fā)生風險, 提高臨床療效[12]; 縫合時, 選用較粗的可吸收線進行肌肉、 皮下軟組織及真皮深層組織縫合,可有效分散切面張力, 選用較細的可吸收線進行外層皮膚縫合, 可確保縫合松緊度適宜, 保證皮膚能夠達到自然縫合效果[13]。
綜上所述, 根據(jù)鼻外傷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宜的整形美容技術進行修復, 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 獲得更理想的修復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