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當代視野下的李白文化價值初探

        2021-11-30 01:29:34潘殊閑
        關鍵詞:李白詩歌文化

        潘殊閑

        (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李白文化是由李白的生平事履、李白的作品、有關李白的遺址遺跡及其相關傳說、有關李白的接受與傳播等綜合體系構成,在不同時代、不同語境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換言之,對李白文化的理解與闡釋,客觀上存在著古今、中西等方面的差異。但毋庸諱言的是,李白文化的一些價值具有超越時代、民族、地域、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共性,這是李白成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前提與基礎。也就是說,李白文化的一些共性價值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性。

        應該看到,關于李白的文化探討,學界此前已有一些研究①。這些研究多有開拓與啟發(fā)。本文試圖站在當代人的角度,用當代人的視野,去探尋李白文化的時代價值。

        一、李白的作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學遺產,滋養(yǎng)后世萬代

        李白在60余年的人生旅程中創(chuàng)作了上千首詩歌和數(shù)十篇文章,這些詩文,是李白思想、情感的結晶,是李白人生事履的藝術呈現(xiàn),是李白所處時代的藝術再現(xiàn),是唐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高峰,千百年來成為中華民族無比寶貴的文學遺產,沾溉著后世萬代。孔子講,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毛詩大序》謂“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1];鐘嶸言“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2]。李白以其卓越的藝術才情,將詩與政治、詩與自然、詩與社會、詩與人生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故其還在世時就轟動全國,人氣爆棚。當時李白的好友杜甫就曾毫不吝嗇地稱贊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②,稍后的文宗韓愈更稱贊李白與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3]。唐之后,仰慕李白、仿效李白的大有人在,蘇軾稱贊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雄節(jié)邁倫,高氣蓋世”[4],元代名儒吳澄甚至稱李白為“詩之圣”[5]。明人王世貞稱“五七言絕,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6]。而有一位清人則這樣禮贊李白及其詩歌:“誦供奉詩,如合大部樂,無論滯懣幽鄙之懷,為之沖曠;如焚百合香,無論邪僻穢敗之氣,為之消歇。隨舉一韻一篇,勢如轉丸,滅絕斧痕鑿跡。至其電之而為天笑,波之而為海立,豈凡才可擬,塵步可跂哉!”[7]

        在中國詩歌史上,李杜并稱與李杜比較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文學現(xiàn)象。在宋代,由于杜甫被無限拔高,以至有所謂“千家注杜”的繁盛。而托名王安石的這句“(李白)其識污下,詩詞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8],讓李白蒙受了不白之冤。揚杜抑李成為有宋一代的主流意識。元明清三季,宋人這種一邊倒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揚杜抑李與揚李抑杜和李杜并尊,成為學界的三種選擇。

        文學是人學,是人的心靈之學。詩歌更是最具有靈性的文學樣式。不朽的詩歌作品,是滋潤人生、人心、人性的良品,具有永恒的藝術價值與審美魔力。這種最具活力、最受歡迎的詩歌作品,可以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得到某種提示。比如,據王兆鵬先生統(tǒng)計分析,自唐以來最受歡迎的100首唐詩中,有13首是李白的詩歌,占13%,除《將進酒》《長干行》外,其余11首李白的詩歌是基礎教材選用重復度最高的[9]。張淑華曾比較了當下二十余種全國通用和地方使用的中小學教材,發(fā)現(xiàn)李白詩歌入選數(shù)量位居基礎語文教材選錄詩人詩作之首[10]。李白詩歌的不朽價值從這些枯燥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中可以得到答案。

        二、李白的精神世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白的精神世界由李白的生平與其作品構成。通覽李白全部作品,檢索有關李白生平事履的若干文獻,可以看到,李白的精神世界是非常豐富的,而且大多積極向上。站在今人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李白的如下品質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一)愛國報國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歷史,國脈與文脈相互涵養(yǎng)支撐,這當中有非常多的因素。其中有一點就是無數(shù)的中國人愛國愛家鄉(xiāng),無數(shù)的志士仁人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李白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直接寫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雹圻@是李白貫穿一生的情懷,也是他的夢想。類似這樣的充滿愛國報國情懷的詩作還有很多,如: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曲六首》之一)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塞下曲六首》之二)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塞下曲六首》之三)

        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靜妖氛。(《塞下曲六首》之六)

        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之一)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懐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一生欲報主,百代期榮親。(《贈張相鎬二首》之一)

        這些作品充滿男兒豪情與真情,擲地有聲,表現(xiàn)了李白滿腔的愛國熱情與報國激情,令人感喟,也激人奮進。唐代被史家稱為盛世,與有一大批像李白這樣赤膽忠心、豪氣干云的鐵骨男兒有很大的關系。

        (二)自由平等

        李白有豪俠之氣,雖渴望效忠君主、報效國家,但不愿做沒有頭腦、沒有骨氣的奴才。他向往自由,追求平等,希望與達宦、名流甚至權貴平等對話、平等相待。在封建時代,李白的這些想法有些天真,從而導致其行為多被人誤解,但他這種不媚上、不欺下的自由平等意識,還是非常珍貴的。李白這種渴望自由平等的詩句不少,比如:

        府縣盡為門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少年行》)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

        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贈辛判官》)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三)積極向上

        李白的一生總體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其作品充滿了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按簌i一日同風起,摶揺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保ā渡侠铉摺罚┻@首詩的創(chuàng)作年代有開元八年前后、開元二十三年、天寶四—五載等多種說法,但較為一致的看法是,這首詩作于李白尚未成名之時。詩以“大鵬”自喻,以“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點出自己不同于蕓蕓眾生的壯浪雄心和不被世人理解的傷悲。李白喜歡以《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自喻,在《大鵬賦》中以此意象敷陳,最后一段有云:

        俄而希有鳥見謂之曰:“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我呼爾游,爾同我翔?!庇谑呛醮簌i許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輩空見笑于藩籬。

        這完全可以與“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對讀。“斥鷃之輩”無法理解李白這類大鵬之志,所以,李白最后直言“丈夫未可輕年少”。年少之狂是一種青春的狂放,不是魯莽的放蕩。如果年少時就無青云之志,人生未免太過低沉與萎頓。李白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始終都是激勵世人的一種文化力量。

        (四)樂觀自信

        李白在中國古代詩人中一向以樂觀自信贏得人們的尊重與喜愛,其詩歌中膾炙人口的樂觀自信名句俯拾皆是,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三首》之一)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洲。(《江上吟》)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中國人普遍比較內斂含蓄,像李白這樣開朗自信的表述,激勵了若干的后人。

        (五)誠信友善

        李白一生講誠信、重友情,所以,贏得好口碑,朋友遍天下?!渡习仓菖衢L史書》記載了他與蜀中友人吳指南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真情往事:

        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尸,泣盡而繼之以血。行路間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于湖側,便之金陵。數(shù)年來觀,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寢興攜持,無輟身手。遂丐貸營葬于鄂城之東。故鄉(xiāng)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明情。

        真是感天動地。正因為李白有這樣的真情實意,所以,“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

        在李白的詩中,這樣的情義與情誼,也隨處可見,如: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俠客行》)

        廉夫惟重義,駿馬不勞鞭。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贈友人三首》之二)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相知兩相得,一顧輕千金。(《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上述李白的精神世界的梳理可以看到,李白的精神世界與我們今天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有不少方面是吻合的。這說明,李白的精神世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李白的歷代接受與傳播是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的重要內容

        李白作為唐詩的高峰,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李白與杜甫被稱為“雙峰并峙”“雙子星座”,成為中國詩歌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的重要內容。早在李白二十歲時,就曾以文章拜謁當時文壇巨擘蘇颋,蘇颋贊之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天寶元年(742年),因文辭秀異,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入京師,文章耆宿賀知章就為其才華驚嘆,對此,孟棨《本事詩?高逸》這樣記述道:“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盵11]而李白自己的詩中也這樣說:“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保ā秾茟涃R監(jiān)二首并序》)李白的好友杜甫也說:“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保ā都睦钍锥崱罚├疃诺脑娍梢耘c孟棨的記載相印證。一位出道不久的詩人被文壇泰斗如此稱揚并與之同醉,足見李白的驚世才華所帶來的魔力。

        年齡略小于李白的杜甫,對李白傾慕不已,曾有十四首詩歌言及李白,其中的一些評論,已成為后世認識李白、感知李白、想象李白的經典,如: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不見》)

        杜甫還有《夢李白二首》,因久無李白訊息,又連續(xù)三個晚上夢見李白,于是寫下兩首情深誼長的詩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其一)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其二)

        此詩寫作時間與背景歷來多有爭議,有的說寫于李白因為從璘事件而長流夜郎之后,有的說寫于李白卒后,有的說寫于杜甫棄官居秦州之后,等等。這些爭論,似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拋開這些爭議,僅從杜甫這首詩所述內容及其對后世的影響而言,可以說是不小的。后世文人,以“夢李白”為題目、為主題或者和杜甫之詩的詩歌、散文等作品眾多[12]。

        翻檢相關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自杜甫之后,與李白相識、不相識的同時代人、不同時代人,共同加入了對李白的接受與傳播的長流之中。這些人,有不少是蓋世的奇才碩儒,如唐之孟郊、韓愈、白居易、姚合、李賀、杜牧、李商隱、皮日休,宋之樂史、錢易、歐陽修、釋契嵩、蘇舜欽、宋敏求、曾鞏、徐積、蘇軾、黃庭堅、李伯時、李格非、李綱、張戒、洪邁、陸游、鄭厚、楊萬里、郭茂倩、吳沆、張孝祥、辛棄疾、陳亮、劉過、嚴羽、楊齊賢、薛仲邕、馬端臨,金之趙秉文、元好問,元之蕭士赟、石君寶、馬致遠、鄭光祖、郝經、胡祗遹、吳澄、薩都剌、喬吉、楊維楨、王冕,明之高啟、方孝孺、朱有燉、唐寅、梁辰魚、王世貞、屠隆、胡應麟、吳世美,清之馮班、尤侗、屈大均、王士禎、張韜、王琦、沈德潛、孫洙、楊潮觀、曹雪芹、蔣士銓、趙翼、黃景仁、龔自珍、劉熙載等等。他們或效法李白,或引用李白,或摹畫李白,或戲曲再造李白,或搜集編纂李白文集,或編纂李白年譜,或頌揚禮贊李白,或比較李白與杜甫的高低優(yōu)劣等,在李白接受與傳播史上推波助瀾,蔚為壯觀。漫長的李白接受與傳播史,非短篇小文能夠言清,這里僅舉兩例即可窺見一斑。

        李白詩歌喜歡用“獨”字,而“獨酌”一詞使用最多,達到13次。李白的“獨酌”,引起了后人的濃厚興趣,從杜甫開始,以“獨酌”為詩題、畫題的大有人在,“他們憧憬李白在‘獨酌’中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他們向往李白在‘獨酌’中銷熔孤愁、涌動靈感的神奇,嘗試著李白在‘獨酌’中所氤氳的糞土權貴、超越生死的英邁之氣??梢赃@樣說,李白的‘獨酌’,特別是他‘獨酌’時的孤影,已成為后世文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美麗剪影”[13]。

        在清代,有一部“詳論多家、人各一卷”的詩話著作《甌北詩話》[14],前十卷選唐迄清凡十家詩析而論之,李白為第一家。該詩話所論,涉及李白的生世、李白的思想和氣質、李白的仕履、對《古風》的充分肯定、對李白詩歌體裁的關注、李白詩歌的語言和風格、李杜并稱、李杜蘇詩之象喻、李杜韓之比較、李詩之“克隆”者等十個方面,在總體上存在“尊杜抑李”傾向的歷史大潮流中,顯得尤為理性和可貴,充分體現(xiàn)了趙翼本人所持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的詩論觀[15]。

        四、李白在各地的遺址遺跡與相關傳說,是各地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推動當?shù)貧v史文化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滋養(yǎng)

        李白喜歡游歷,一生到過不少地方。在他到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各種各樣的遺址遺跡或者傳說,有學者做過統(tǒng)計,“在李白漫游過的地方,留下上百處遺跡遺蹤,有些地方還為他建祠、立廟、塑像,全國紀念他的太白祠、太白樓、李白紀念館就有近20處”[16]。這些遺跡遺蹤,無疑已經成為當?shù)刂匾奈幕Y源,在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今天,這些文化資源是增強地方文化自信、塑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抓手。如果再加上各地有關李白的軼聞傳說以及由此形成的民俗祭祀、紀念、傳承等活動,事實上已成為當?shù)貙氋F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僅以李白的生地江油(以及四川、重慶相關地點)和葬地安徽當涂為例,可以窺見李白留存的遺址遺跡遺產概貌。

        江油的李白遺址遺跡(包括傳說中的)有:青蓮鎮(zhèn)、隴西院、月圓墓、粉竹樓、洗墨池、紫云山、大匡山、小匡山(李白讀書臺)、戴天山、竇圌山、磨針溪、石牛溝、羅漢洞、珠簾泉、月愛寺、亮洞、太華山、太白洞、白鶴洞、藏王寨、太白渡、謫仙渡、北川禹穴、太白臺、思賢堂、李杜祠、趙巖洞、濯筆溪、劍門關、散花樓、象耳山與磨針溪、平羌江、清溪、太白亭、峨眉山、三賢堂、內江太白樓、李渡、萬州太白巖、萬州太白祠、陽云臺、青蓮河、青蓮鋪等。后人興建的有關李白的紀念建筑與場地有:太白祠、李白衣冠墓、名賢祠、青蓮書院、李白紀念館、太白碑林、李白文化博物館、青蓮詩歌小鎮(zhèn)等[17]。

        當涂的李白遺址遺跡(包括傳說中的)有:牛渚磯、聯(lián)璧臺、望夫山、白壁山、慈姥山、太白樓、李白衣冠冢、捉月臺、橫江館、龍山、青山、謝公宅、謝公池、李白墓園、太白祠、橫山石門、靈墟山、化城寺清風亭、當涂黃山、黃山塔凌歊臺、姑孰溪、白纻山、桓公井、天門山等[18]。后人興建的有關李白的紀念建筑與場地有:李白文化園、太白草廬、懷謝軒、吟詩臺、史詩館、李白研究院、眺青閣、十詠亭、青蓮書院等[19]。

        基于這些有關李白的遺址遺跡及其相關傳說,各地逐漸凝練沉淀并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影響甚至有一定品牌效應的李白文化活動,如,安徽當涂青山李白墓清明祭掃活動、正月初一江油隴西院迎春會、正月十六江油太白長壽會、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三青蓮太華山羅漢洞廟會以及諸如太白燈會、李白國際吟詩會以及江油青蓮桃花節(jié)、江油青林口高抬戲、江油三月三竇圌山廟會等等[16][20]。如果相關各地能夠有效整合李白的資源,提升其文化品味,完善其基礎設施,加強營銷宣傳,精心構筑旅游線路,必定能有力助推當?shù)匚幕糜卧偕闲屡_階。

        五、海外李白的接受與傳播是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唐代,李白詩歌就傳入了日本。據馬歌東《試論日本漢詩對于李白詩歌之受容》一文披露,編定于日本寬平三年(891)至九年(897)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就已著錄《李白歌行集》3卷[21],這說明,李白詩集應該比這個時間段更早就已傳到日本。事實上,李白作品中有一首《哭晁卿衡》詩,表明李白與日本遣唐使(留學生)有直接的交往。而晁卿衡(阿部仲麻呂)、吉備真?zhèn)涞惹蔡剖?,回國時帶回了大量的漢籍,它們中一定包括了李白的詩集。這意味著,早在八世紀中葉前后,李白的詩集就已經漂洋過海去到日本。而日本的詩人,特別是漢詩人,深受李白的沾溉,在詩題、詩語、韻調、風格等四個方面都受到深刻的影響[21]。不僅是詩人受李白影響,此后,日本還有不少學者從事李白的研究,有的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如青木正兒的《李白》、松浦友久的《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等。

        在唐代,越南為唐的屬地,李白詩歌很早就傳入越南,李白瀟灑隨性的個性與詩風,對越南文人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他們欽慕李白,模仿李白,成為相當長時間內的一種審美風潮[22]。

        李白詩歌早在高麗時期即已傳入朝鮮半島,長期以來被廣泛接受與傳播。沈文凡先生曾以韓國漢詩文獻為例,從“李白性情、作品中折射出的自由疏狂文化、詩酒醉吟文化、游仙隱逸文化、仕途險阻文化及其對生命進行哲學化審視的反思文化”等五個維度,輯考了古代韓國上層文人對李白的踵繼模仿[23]。即使是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學界對李白的熱情仍未消減,短短十多年時間,已經公開出版的有關李白的專著就有38部,公開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有88篇,學位論文33篇(其中碩士論文29篇,博士論文4篇)[24]。

        16世紀,李白詩歌就開始傳入西方。現(xiàn)在李白詩歌已有數(shù)十種外文翻譯版,在100多個國家流傳。

        1735年,法國著名學者杜哈德出版《中華帝國全志》,該書在述及中國詩歌時曾說:“唐代詩人李白好比阿那克里翁。”[25]1776—1814年,法國來華傳教士錢德明在法國陸續(xù)出版《北京耶穌會士雜記》,該書第五卷(1780年出版),對李白的生平作了詳盡的專章介紹,原文長度達到八頁[25]。1862年,得理文侯爵在巴黎出版了唐詩翻譯集《唐詩》,“這是法國乃至西方第一本唐詩斷代譯本”。作者在長達百頁的序言中對以李白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的寫作技巧和風格作了深刻的評述[25]。1867年,朱迪特·戈蒂耶出版了譯作《玉書》,“該書隨即在法蘭西帝國的大小沙龍中掀起了一股唐詩熱”,其中,“李白是全書譯介的核心詩人,被收錄的詩歌最多”,總共有十九首之多[25]。1921年,貝爾佩爾·布爾諾在巴黎國家印刷局出版了《李白詩歌四十首》[25]。

        在其他西方國家,李白的身影也隨處可見。如在英國,19世紀是李白詩歌英譯的預熱階段,進入20世紀之后則變成了加熱期,其中,1950年韋理出版的《李白詩歌與生平》是“第一本由西方學者創(chuàng)作的李白傳記,受到了西方翻譯界人士的高度贊譽,對二戰(zhàn)后深陷道德危機和精神泥潭的整個世界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26]。

        在德國,李白詩歌譯介與研究已有160余年的歷史。早在1857年6月18日,時任普魯士皇家科學院院士和柏林大學教授的肖特,就在皇家科學院宣讀了題為《論中國的詩歌藝術》的文章,此文于翌年發(fā)表。肖特在文中從《佩文齋詠物詩選》中選取了數(shù)首詩歌,用以展示中國近體詩,其中就包括李白的《靜夜思》《金陵城西樓月下吟》[27]。1894年,德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布羅克百科全書》的前身《布羅克豪斯社交詞典(16卷本)》的第11卷就收錄了李白的詞條,將其定義為“中國抒情詩人”[27]。20世紀初,“大批頗有影響力的德國詩人盡管不懂中文,但紛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介入對中國詩歌的改寫,從而使處于新舊交替之際的德國文壇涌現(xiàn)出一股‘李白熱’”[28]。

        而在西班牙語系中,李白已有10部詩歌專集和3部合集流傳[29]。

        美國是今天西方國家的最大代表,它雖然建國時間較短,但自19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古典詩歌就已開始受到美國作家和批評家的重視。比如,1915年,龐德就根據美國著名東方學家厄內斯特·費諾羅薩有關漢詩研究的遺稿,選譯了十九首中國古詩,其中有十二首是李白的詩,取名《神州集》出版。自20世紀50年代起,到六七十年代,美國再次掀起了翻譯中國古詩的高潮,影響一直綿延至今。與詩歌譯介相頡頏的是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海陶偉1950年就出版了《李白詩歌與生平》,阿瑟·庫柏1979年出版了《李白與杜甫》。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已逐漸成為西方世界研究中國唐代詩歌的中心。李白詩歌不僅對美國詩壇和普通讀者產生影響,而且其詩歌的英文譯文還被收進教材和經典文學選集中[30]。

        顯然,李白在海外的接受與傳播難以一一例舉。

        今天,中國已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這是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鏗鏘腳步與有力證明。李白作為唐代詩人,其作品流傳海外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在全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李白文化這一千年海外接受與傳播的歷史,更增添了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

        注釋:

        ① 如王定璋:《李白文化意義的現(xiàn)代審視》,《文史雜志》2002年第1期;蔣志:《略論李白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中國李白研究》(2006—2007),黃山書社,2007;丁稚鴻、敬永諒:《李白研究二題:李白文化與李白精神》,《當代文壇》,2008年第4期;唐之斌:《論李白文化體系構建與傳承的走向》,《文化學刊》2013年第3期等。

        ② 本文所引杜甫詩歌,如未特別注明,均據(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文中僅標注篇名。

        ③ 本文所引李白詩歌,如未特別注明,均據(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文中僅標注篇名。

        猜你喜歡
        李白詩歌文化
        詩歌不除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誰遠誰近?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詩歌過年
        人妻乱交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亚洲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水蜜桃久久| 国产精品三级1区2区3区|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日本色噜噜| 中文字幕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久播在线一区二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 2021久久最新国产精品| 日韩av中文字幕亚洲天| 久久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少妇人妻精品久久888|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 国产小毛片|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1页|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自拍精品在线|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少妇高潮尖叫黑人激情在线| 色yeye在线观看|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免|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