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史書中只言片語提到的“郇謨哭街案”,被創(chuàng)作成為三十六萬字的長篇小說。作家木訥以“安史之亂”結(jié)束后的唐朝為背景,以書生郇謨上京趕考后卷入“科舉舞弊”案為開端,講述了中唐時期政局波譎云詭、朝堂之上人心難測的歷史大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種種故事。主人公無論經(jīng)歷怎樣的磨難,始終不懼權(quán)貴,堅持正義,其人生道路的選擇和價值取向,對當今極具借鑒意義。
由甘肅省文聯(lián)主辦、甘肅省作協(xié)承辦的的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作品研討會在甘肅省藝術(shù)館舉行。甘肅省文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王登渤,省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正茂,小說作者木訥以及程金城、馬步升、葉舟、徐兆壽、牛慶國、唐翰存、滕飛等學者專家出席研討會并作了精彩發(fā)言。
程金城(甘肅省文聯(lián)副主席、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dǎo)師、文學評論家)《大唐布衣郇謨傳》的書名表明了作者的立意和作品的主旨。在特定的大歷史時段,在大唐從“安史之亂”巔峰墜落后亟需復(fù)興的背景下,一介書生,從進京趕考開始了他的人生旅程,而他并不夢想,但也并不排斥“做宰相”的可能,因為它對國家的復(fù)興產(chǎn)生了迫切的責任感。這是作品第一章《進京趕考》一開始就交代的郇謨?nèi)松壽E的起點,也是性格邏輯的起點。對國家復(fù)興的責任感是這個時代有識之士、青年才俊的共識,也是即將出場的他們的代表郇謨和卓英倩的初心。小說一開始的預(yù)設(shè)和鋪墊在整部作品的展開,構(gòu)成故事的主線,只是這兩個書生在此后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郇謨歷經(jīng)生死考驗、險象環(huán)生,與宰相混跡、離權(quán)貴咫尺之遙而初心不改,始終將布衣身份、草根立場與家國情懷融為一體,堅守了自己的人格情操。而另一個則為一己之私利投機取巧、趨炎附勢,最終落得可悲下場。作品的立意高遠不僅在于將他們的結(jié)局始終與“安史之亂”后的時代變局密切相連,在時代大潮中寫個人遭際,通過個人命運反映時代特點(這是百年來中國小說重要的敘事策略之一,它在今天依然有價值和意義);而且在于這種敘事策略引導(dǎo)讀者去認識、去思考——一個被多個高官青睞、被宰相欣賞被其女兒傾慕的布衣書生,在風云激蕩的歷史面前做了什么,沒有做什么,想做什么,卻又不能做什么,最后成了一個什么樣的歷史人物?啟悟讀者應(yīng)該堅守什么?這或許是作者將“大唐”與“布衣”并置進而與“郇謨傳”并置的原因。
徐兆壽(甘肅省影協(xié)主席、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院長、作家、文學評論家)《大唐布衣郇謨傳》發(fā)生在安史之亂之后的中唐。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展開一個布衣書生的人生,自然有一種豪情與悲情交織的中唐情懷。布衣在這個時候突顯出它歷史的形象,布衣也可以成為整個中唐歷史中推動帝國運行的堅強力量。它體現(xiàn)了一種歷史的動力。此書從主旨意義上便體現(xiàn)的是這樣一種宏闊的精神氣魄。小說有一條主線,以郇謨?yōu)榫€頭展開,還有一條副線,以另一個書生為卓英倩副線,以眾多人物的復(fù)雜交織而展開歷史,展開人物命運,以此來塑造布衣形象。其中有愛情、有對立面、有朋友、有仇恨、有各種各樣的斗爭,都寫得驚心動魄。
《大唐布衣郇謨傳》發(fā)生在安史之亂之后的中唐。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展開一個布衣書生的人生,自然有一種豪情與悲情交織的中唐情懷。布衣在這個時候突顯出它歷史的形象,布衣也可以成為整個中唐歷史中推動帝國運行的堅強力量。它體現(xiàn)了一種歷史的動力。此書從主旨意義上便體現(xiàn)的是這樣一種宏闊的精神氣魄。小說有一條主線,以旬謨?yōu)榫€頭展開,還有一條副線,以另一個書生為卓英倩副線,以眾多人物的復(fù)雜交織而展開歷史,展開人物命運,以此來塑造布衣形象。其中有愛情、有對立面、有朋友、有仇恨、有各種各樣的斗爭,都寫得驚心動魄。
馬步升(甘肅省作協(xié)名譽主席、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作家、文學評論家)我個人對隋唐史曾經(jīng)愛好并研究過。看見木訥老師的《大唐布衣郇謨傳》,眼睛一亮,這部書是以這個為背景寫的。我想談?wù)勎业囊粋€猜想,猜想木訥老師寫的這部小說路數(shù),就是說在咱們中國傳統(tǒng)小說里面發(fā)現(xiàn)一個情況:在歷史的斷裂處,往往是小說的出發(fā)地。因為我們中國向來是一個尊崇歷史而輕視小說的國度,作為我們傳統(tǒng)的小說而言,這些小說家他要博得自己的話語權(quán)和文學地位,就得往歷史上靠。一個路數(shù)就是直接從某個歷史的縫隙或者歷史本身出發(fā),而去結(jié)撰他的小說。直到現(xiàn)在,不僅僅是歷史小說,是所有的小說都有的繞不開的歷史情結(jié)。木訥的這部作品有著滿滿的歷史感,就要往歷史框架里嫁接。所以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小說傳統(tǒng)。
從唐朝斷代史來看,這一段時間也是大唐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作者截取了這么一段歷史,我覺得這正好是一個高明之處。因為像這種歷史本身就是有故事的時代。同時他又挑選了這么一個歷史人物,就郇謨這個歷史人物而言,按照歷史的大框架來看的話,他是一個歷史的邊緣人物。郇謨這個人物本身歷史記載比較少,那么用他作為敘事聚焦,寫起小說來就顯得收放自如。需要他的時候可以讓他身上多發(fā)生一些故事,不需要他的時候呢,與他有關(guān)的人物,就可以填充了上來,我覺得這個虛實互換的手法,在小說中的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葉舟(甘肅省作協(xié)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我看到《大唐布衣郇謨傳》這部書時,就想“大唐布衣”這是多么輝煌的一個名字呀。在閱讀之后,我感覺這部書給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呈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一種翹望的姿態(tài),不是眺望,而是翹首以盼的姿態(tài)。
在這種姿態(tài)下,本書對“士”這一階層作了最精彩的描述,這就是封底上的推介語:“朝堂之上,人心叵測,大唐布衣,家國情懷”。它對應(yīng)了中國文化中最動聽的幾句話,比如“違千人之諾諾,做一士之諤諤”,比如“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木訥老師的這本書用了三十六萬字的篇幅,描繪了一個諤諤爭臣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一顆釘子,釘在了大唐盛世這么一個龐大帝國的肌體上,讓人看見了這個“桃子”里面的斑斕與潰爛。
牛慶國(甘肅省作協(xié)副主席、《甘肅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詩人)《大唐布衣郇謨傳》是一部好看的小說,傳承了中國章回小說的一些優(yōu)點,故事精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作為一部小說,有好看的故事,這一點很重要。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是很愿意讀一部有故事的小說的。這是一部按照電視連續(xù)劇的腳本來寫的一部小說。故事展開的方式,還有場景的描寫,很適合電視劇的拍攝。從簡介上看,作者對電視劇很了解,他也策劃過電視劇和電影的拍攝,很熟悉電視劇的這些路數(shù)。如果這部小說能夠搬上電視,觀眾一定會叫好。當然小說本身也是讓讀者很喜歡的。
唐翰存(蘭州交通大學文學與國際漢學院副院長、文學評論家)我覺得《大唐布衣郇謨傳》這本書融歷史寫實主義與傳奇或類型化的想象為一體,比較精彩好看。武俠、言情與歷史人物的寫實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大優(yōu)點。小說里面在朝的東西寫了,在野的東西也寫了。我自己特別看好在野的那些內(nèi)容。在朝的官場的這些東西,寫爾虞我詐的,老謀深算的、你死我活的,在野的描寫,處江湖之遠,容納進來,給小說增色不少。還有大我與小我的關(guān)系問題,書中的一些闡述非常出彩。木訥老師在有家國情懷的同時,也十分肯定小我的價值。個人化的問題,小我的問題,他怎么在政治的這么一個生死場當中體現(xiàn)出來,顯得頗具人性,也很溫情。我還有個建議,作者在某些地方的考證或者實證再加強一下。
責任編輯 閻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