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鑫斌 方旭 邊云 邱勇剛 董浩 邵成偉 王莉 陸建平
1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杭州 311200;2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醫(yī)學科,上海 200433
伴有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 UCOGCP)是一種罕見的胰腺外分泌腫瘤,首例由Rosai[1]在1968年報道,至今全球報道不足100例[2]。UCOGCP僅占胰腺惡性腫瘤的1.4%,屬于PDAC的變異類型,總體生存率優(yōu)于PDAC[3]。目前影像學對UCOGCP缺乏認識,診斷與鑒別診斷困難。本研究回顧性分析4例UCOGCP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學表現,旨在提高對該疾病的術前診斷率。
回顧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間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4例經病理證實的UCOGCP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齡46~70歲,平均58歲?;颊呔幸认貱T或MRI增強檢查,其中2例行胰腺CT增強檢查,1例行胰腺CT增強及MRI增強檢查,1例行胰腺CT增強及MRI平掃檢查。4例患者均表現為腹痛,其中1例合并黃疸,1例體重減輕。2例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例血清CA19-9升高,其余3例腫瘤標志物正常。1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2例行遠端胰腺切除術,1例行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術。
1.CT檢查:檢查前患者均禁食禁水4 h。采用日本東芝640層容積螺旋CT掃描儀。掃描參數為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50 mAs,螺距0.87,準直100 mm×0.5 mm,矩陣350×350,旋轉時間0.5 s,層厚3 mm。增強對比劑為非離子型碘普羅胺350 mg I/ml,總量90~95 ml,由高壓注射器經前臂靜脈注射,流率3.0~4.0 ml/s,分別在注射對比劑后20~25、60~70、110~130 s行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遲期掃描。
2.MRI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Signa HDxt 3.0T成像系統,嵌入式體部線圈用于信號激發(fā),8通道體部相控陣線圈用于信號接收。具體參數包括(1)橫斷面呼吸觸發(fā)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2WI。重復時間(repetition time,TR) 6 316 ms,回波時間(echo time, TE) 85 ms,矩陣224×320,視野(field of view, FOV) 440 mm×440 mm,層數20,層厚5 mm,層間距1 mm。(2)呼吸觸發(fā)單次激發(fā)平面回波擴散加權成像(du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b值為50、800 s/mm2,TR 6 000 ms,TE 58.6 ms,矩陣130×96,FOV 440 mm×440 mm,層數20,層厚5 mm,層間距1 mm。(3)肝臟快速容積成像(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 LAVA)T1WI。TR 2.58 ms,TE 1.18 ms,層厚5 mm,FOV 440 mm×440 mm,矩陣224×320。采用高壓注射器以2.0 ml/s的流率于肘靜脈注入對比劑釓噴替酸葡甲胺,劑量為0.2 ml/kg,注射結束后用20 ml生理鹽水以同樣流率沖洗,分別在15、20、40 s行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遲期掃描。
3.圖像分析:所有患者影像學資料均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影像科主治醫(yī)師獨立盲法閱片,意見不同時,經過協商達成一致。病灶內能同時觀察到明顯的囊性及實性成分,則定義為囊實性病變。觀察指標包括腫瘤部位、長徑、形態(tài)、邊界、密度或信號、包膜、鈣化、出血、囊變、強化程度、胰管直徑(胰管直徑≥3 mm為擴張)、有無胰腺實質萎縮以及有無周圍血管侵犯、淋巴結及器官轉移等。胰腺實性部分強化程度<20 HU為輕度強化,20~40 HU為中度強化,>40 HU為明顯強化。
4例標本病理證實均為UCOGCP。病灶切面呈灰白色,質硬,邊界清,病灶內部均含不同程度囊變壞死。鏡下見瘤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部分呈梭形;細胞體積較大,胞核多,胞質豐富,嗜酸性,異型性明顯;腫瘤間質散在破骨樣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示4例腫瘤組織破骨細胞樣巨細胞標志物CD68表達均呈陽性,2例vimentin陽性。
4例UCOGCP中1例病灶位于胰頭部,2例位于胰體部,1例位于胰尾部。腫瘤長徑3.3~13.0 cm,平均8.8 cm。3例病灶為類圓形,1例為不規(guī)則形。2例病灶邊界清楚并可見包膜(圖1),2例邊界不清楚。
CT平掃見4例腫塊均呈不均勻低密度,其中1例見斑點狀鈣化;4例腫塊均可見囊變壞死區(qū),其中3例有囊腔分隔(圖2)。增強后4例腫塊實性成分呈輕度強化,其中2例部分實性成分明顯強化(圖3)。強化峰值位于門靜脈期2例,動脈期及延遲期各1例。
MRI檢查示2例腫塊在T1WI呈混雜低信號,其中1例見小斑片T1WI高信號,提示有出血灶(圖4)。T2WI呈混雜高信號,DWI彌散受限。
2例(胰頭部與胰尾部各1例)腫瘤伴上游主胰管擴張。1例胰頭部腫瘤侵犯十二指腸降部。1例病變伴胰腺實質萎縮(圖5)。3例伴周圍血管侵犯,包括脾動脈、脾靜脈、門靜脈,其中1例伴門靜脈和脾靜脈瘤栓(圖6),1例伴發(fā)胰源性門靜脈高壓。1例發(fā)生淋巴結轉移,4例均無遠處臟器轉移。
4例患者術前影像學檢查分別診斷為PDAC、胰腺癌(變異型)、胰腺腺泡細胞癌和胃間質瘤,僅1例診斷正確,誤診率達75%。
UCOGCP發(fā)病年齡32~93歲,平均62歲,男女比例2∶1[2]。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腹部包塊、體重減輕、黃疸等,無特異性。部分患者CA19-9水平升高[4]。病理學特征為腫瘤內部可見骨樣和軟骨樣結構,并伴有片狀壞死、出血、囊變[5]。鏡下主要見兩類細胞:一類為卵圓形或紡錘形的單核細胞;另一類為破骨細胞樣巨細胞,該細胞呈多邊形,所含胞核通常>20個[2,6-7]。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示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標志物CD68呈陽性。目前關于UCOGCP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由于單核細胞表現出上皮起源特征,破骨細胞樣巨細胞表現出間充質起源特征,因此組織來源是上皮細胞還是間充質細胞仍有爭議[5,8-9],也有文獻報道認為是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過程中起源的病變[6]。關于UCOGCP的影像表現多為個案報道,對其影像特征仍缺乏認知。
UCOGCP體積較大,80%腫塊長徑>5 cm[7],可能與腫瘤生長速度快且多發(fā)生于胰尾部,惡性程度相對低導致臨床癥狀出現晚有關[4]。本組3例腫塊長徑>5 cm,與文獻報道一致。Fukukura等[10]報道的6例UCOGCP中有4例腫瘤周圍有包膜,可能是腫瘤結節(jié)狀生長并推壓邊緣移位,繼而周圍形成反應增生性包膜。于進超等[11]報道1例UCOGCP內部伴有囊腔分隔。本組3例有囊腔分隔。Sah等[12]認為囊腔分隔是由于UCOGCP在形態(tài)學和組織學上與骨巨細胞瘤相似,因此具有骨巨細胞瘤的多房囊性分隔的特點。另有學者提出約20%的UCOGCP可與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或黏液性囊性腫瘤共同發(fā)病[13],筆者認為這可能也是多房囊腔分隔表現的另一個原因,但本組4例UCOGCP均未發(fā)現與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或黏液性囊性腫瘤共存。出血、鈣化被認為是UCOGCP常見影像學表現。王夢辰等[14]認為破骨細胞樣巨細胞具有吞噬紅細胞的特性,因此巨細胞集中區(qū)容易發(fā)生出血。Sah等[12]報道1例囊實性UCOGCPP內見斑點狀鈣化灶,本組有1例見斑點狀鈣化灶,筆者認為鈣化灶與病灶內類骨樣結構或類軟骨樣結構形成有關。Fukukura等[10]報道,UCOGCP在T2WI呈環(huán)狀低信號,增強后延遲強化。Guo等[13]認為病灶邊緣及內部實性成分輕度強化,呈乏血供改變。李燁與劉愛連[15]報道1例病灶壁及其內結節(jié)早期明顯強化。本研究4例腫塊實性部分均輕度強化,其中2例部分實性成分明顯強化。Sah等[12]認為明顯強化與病灶內存在炎性反應有關,而李燕菊等[16]認為與骨巨細胞瘤的富血供特征相關。本組有2例出現主胰管擴張。主胰管擴張是UCOGCP的常見繼發(fā)征象,但發(fā)生率不及PDAC,這與兩者的生長模式相關[6]。UCOGCP呈侵襲性擴張性生長和向導管內生長兩種模式[17],而PDAC為單一的導管內浸潤生長模式,這一模式更容易出現主胰管擴張。Muraki等[3]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發(fā)現UCOGCP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明顯低于PDAC,63%病灶可出現腸系膜上靜脈或脾靜脈瘤栓。本組1例發(fā)生淋巴結轉移,1例伴門靜脈和脾靜脈瘤栓,無遠處轉移。
本組4例UCOGCP術前影像學診斷僅1例診斷正確,誤診率達75%,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原因:(1)UCOGCP臨床上罕見,影像學醫(yī)師診斷疾病時首先考慮常見病與多發(fā)病。(2)UCOGCP與PDAC均可引起主胰管擴張、胰周血管侵犯;而囊變、出血、鈣化為UCOGCP與胰腺腺泡細胞癌的共同影像學特征,當對UCOGCP認識不足時容易誤診為以上兩者。(3)UCOGCP具有外生性生長特征,病灶體積較大且累及肝胃間隙時,定位存在困難,容易誤診為胰外器官起源病灶,如胃間質瘤。
UCOGCP需要與以下病變鑒別:(1)胰腺黏液性囊性腫瘤。它好發(fā)于中年女性,胰體尾部多見,呈多房囊性腫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增強后可見強化,如囊壁出現強化的壁結節(jié)則提示惡變。(2)胰腺實性假乳頭狀腫瘤。它好發(fā)于年輕女性,病灶邊界清,內部出血、鈣化多見,增強后延遲強化。(3)胰腺導管腺癌。腫瘤體積小于UCOGCP,多表現為胰管截斷伴上游胰管擴張、胰腺實質萎縮,邊界模糊,呈浸潤性生長,增強后輕度強化。(4)胰腺腺泡細胞癌。腫瘤多呈分葉狀,可有囊變、出血、鈣化,增強后具有延遲強化的特征,可伴有甲胎蛋白、脂肪酶升高。
綜上所述,UCOGCP術前影像學診斷困難,主要表現為體積較大的囊實性腫塊,部分有包膜,可伴出血及鈣化,增強后實性成分多為輕度強化,部分實性成分可明顯強化。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學診斷。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