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新,康奧博
(內蒙古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00)
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詩體形式之一,題壁詩,顧名思義是指古代詩人題寫于墻壁上的詩,而墻壁則有居室墻壁與影壁、驛站郵亭、景點別墅之壁、樓亭殿堂之壁、寺院墻壁、酒店商鋪或倡肆以及村壁、山壁、山石等。古代文人興會所至,提筆揮灑,寫詩于各種墻壁之上,墻壁遂成為他們發(fā)表詩作的場所。題壁,始于漢代,據(jù)《藝文類聚》卷六十三引《華陽國志》說:“蜀城十里,有升遷橋、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其門曰:‘不乘駟馬,不過汝下?!保?]1128又,據(jù)《晉書·衛(wèi)恒傳》載,衛(wèi)恒有《四體書勢》曰:“至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驎r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保?]1064兩漢尚有墓石、棺槨、石闕、墓地祠堂等處的題記,如《武梁祠畫像題記》,偶爾也有韻語題記,但應該說,無論題門還是題壁,題壁詩還尚未出現(xiàn)。
六朝時,題壁詩進入初創(chuàng)階段,時見于詩人的詩集中,像馬岌《題宋纖石壁》云:
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奇木蓊郁,蔚若鄧林。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3]951
從東晉到隋代,時見題手板(如梁武帝《戲題劉孺手板詩》)、題柱(如梁柳鎮(zhèn)《題所居齋柱詩》)、題屏風(如北周庾信《題畫屏風詩》)、題葉(如梁劉令嫻《題甘蔗葉示人詩》)之詩,而題壁詩只是偶或一現(xiàn),如梁陶弘景《題所居壁》:“夷甫任散誕,平叔做談空。不言昭陽殿,化作單于宮?!保?]1814梁蕭綸《入茅山尋桓清遠乃題壁詩》:“荊門丘壑多,甕牖風云入。自非棲遁情,誰堪霜露濕?!保?]2029隋王謨《東海懸崖題詩》:“因巡來到此,矚??床?。自茲一度往,何日更回眸?”總體來說,這個時期,是題壁詩初創(chuàng)期,數(shù)量不多,在體制上多為五言詩。至于題壁詩的發(fā)展與繁榮,那是唐宋時代的事了。
唐宋時期,是題壁詩發(fā)展與繁榮期。在數(shù)量上,據(jù)《全唐詩》統(tǒng)計,題壁詩有近千首之多,詩人達三百余人,而《全宋詩》里有題壁字樣的詩作,就已達三十多萬言。兩宋時期,文人雅士每到一處,必尋訪題壁詩,為一時風氣。題壁詩的作者,有皇帝、貴族、達官、士子甚至還有僧人、隱士、伎女等,幾乎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唐宋題壁詩之所以繁盛,主要在于以詩取士。由此文人群體的構成,不再像六朝時那樣僅限于貴族顯宦,大量出身貧寒的士子因科舉也有了晉身上層的機會。為了顯示個人的才華,士子們或向占據(jù)要津的大人物寫信,投遞自己作品的手卷;或題詩于墻壁,墻壁遂像今天的報刊一樣成為士人展示才華的平臺。更何況,宋代官方發(fā)布詔令,也往往粉墻特辟場地,這類墻壁就成了“布告墻”。文人也可以借此題詩,以吸引人們的注意,為自己的仕進鋪墊道路。其次,唐宋書寫工具如“文房四寶”,有了很大進步,攜帶比過去更為方便。像李賀外出,帶著奚奴,得詩后草就,便放進奚奴所背負的錦囊內,如果沒有隨身可攜帶的書寫工具,這就很難做到。再加上,唐宋時商品經(jīng)濟有一定發(fā)展,眾多城市涌現(xiàn),商家店鋪,常常設有題詩墻壁以及筆墨伺候,一旦高官、名人題詩,就可使鋪面生輝,借此可以招攬顧客,如王績就有《過酒家五首》(又題作《題酒家壁》)、《題酒家壁》、《戲題卜鋪壁》等。唐宋時,寺廟也是人流交會的地方,“老僧掃壁持筆硯,請予強此題歲年”(梅堯臣《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姜店》)[4]170,這種現(xiàn)象在唐宋時代極其普遍,故出現(xiàn)了大量的寺廟的題壁詩。
據(jù)文獻載錄,唐玄宗有兩首題壁詩傳世,即《續(xù)薛令之題壁》《過大哥山池題石壁》,其中前者云:“啄木嘴距長,鳳皇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5]172薛令之為東宮官員,嫌為官清淡,故題詩壁上。玄宗在東宮見到此詩,遂索筆題壁上,算是對薛令之牢騷的批評,薛令之見續(xù)詩后,不久便稱病歸鄉(xiāng)。可見,壁上題詩還是唐人信息交流的一種平臺。在宋代,徽宗趙佶被金人俘虜北行時作有《北上題壁》:“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保?]90并且,宋人不僅有題壁詩,也有題壁詞——這是題壁詩的變體。據(jù)載,南宋太后等人被元人押解北上,宮中女官王清惠在途中,題《滿江紅》詞于壁上,中有“愿嫦娥、相顧肯從容,隨圓缺”句子,文天祥讀后,嘆曰:“惜哉。夫人于此少商量矣。”于是,他代作二首[7]494。至于官員、文人士子題詩于壁,此期就數(shù)不勝數(shù)了,像李白、杜甫、崔顥、孟浩然、張繼、張籍、顧況、孟郊、崔護、劉禹錫、柳宗元、元稹、白居易、張祜等重要詩人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題壁詩,其中以元稹、白居易、張祜最多。宋人如蘇舜欽、王安石、蘇軾、秦觀、黃山谷、陸游、楊萬里、辛棄疾、吳文英等,除了題壁詩以外,還作有題壁詞。文人雅士外,一些隱居之士、僧人也不甘寂寞往往題詩壁上,最著名要屬唐代詩僧寒山,他題寫于山壁的詩達五六百首之多。如做考察,唐宋題壁詩的內容主要有如下方面:
其一,觸景生情,或贊美眼前的景物,或對景思人敘事,抒發(fā)感慨。
這類題壁詩數(shù)量較多,像王維《戲題盤石》:“可憐盤石臨泉水,復有垂楊拂酒杯。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保?]401泉水、盤石、垂柳、春風、落花在詩人眼中化為充滿生命力的和諧圖景,讓人領略出一種靈動的美感。此外,著名的還有崔顥《黃鶴樓》、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等;宋人中有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蘇軾《題廬山西林壁》等,也都是被人稱道的上乘題壁詩。黃庭堅有不少題壁詩寫得生動,不過有時以議論入詩,如《題君子泉》:“云夢澤南君子泉,水無名字托人賢。兩蘇翰墨相為重,未刻他山世已傳?!保?]11416宋人題壁詞有如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觸景生情而抒發(fā)愛國情懷的題壁詞,感人至深。
其二,表達政見,成為詩人批評時政、反映現(xiàn)實的工具。
唐順宗時,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的朝政革新,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后被憲宗召回京師。有一次,他到京郊玄都觀賞桃花,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結果被朝中新貴認為譏刺朝政,又貶他任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十余年后,唐文宗召劉禹錫回京,他又賞桃花,作《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10]912,不久,他又被排斥到外地。宋代,有不少題壁詩是譏刺時政的,像林升的《題臨安邸》,就是批評統(tǒng)治者醉生夢死的題壁詩。還有的針對某項時政措施的作品,如張宗橚《詞林紀事》卷十八引《江湖紀聞》云:“淳熙壬子,饒信行經(jīng)量。番陽以邑庠置局。有題詩云:‘大成殿下水漫漫,堂上盡是經(jīng)量官??鬃踊仡^顧孟子,是你說出許多般?!檀炯鬃樱謴徒?jīng)量湖南。醴陵士人有詩云:‘失淮失蜀失荊襄,卻把江南寸寸量。一寸縱教添一丈,也應不是舊封疆。’”[7]482南宋韓侂胄專權時,太學生敖陶孫賦詩于三元樓壁,敖陶孫縱筆之間,壁上詩板已被抬走。陶孫心知有異,急更衣下樓,與捕者交臂而過,幸得逃脫,足見當時政治斗爭的激烈。
其三,傾訴個人苦難,反映社會動蕩時期人們的悲慘遭遇。
五代后蜀有花蕊夫人,后蜀亡,被押送宋京師,路上曾題詩在驛壁上:“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11]417張宗橚《詞林紀事》卷十八引《中吳紀聞》:“建炎庚戌,兩浙被兵禍。有題《水調歌頭》于吳江者,不知其姓氏。其詞曰:‘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jīng)過。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簔。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鲙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干戈!欲瀉三江雪浪,凈洗邊城千里,不為挽天河?;厥淄鰸h,雙淚墮清波’”[7]480,這首詞寫得悲壯豪放。再如,據(jù)載,金人進犯汴京,武陽令蔣興祖死難,其女被擄至雄州驛,遂題《減字木蘭花》于壁間,曰:“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12]413,此類反映動蕩年代悲慘際遇的題壁詩詞不少。
其四,題壁于僧道精舍、隱士居所的,其或描繪居處的靜寂,或借此參道悟禪,表現(xiàn)詩人內心關于出世、入世的矛盾。
王維的《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保?3]740通過對寺院幽深靜寂環(huán)境的描繪,表達對佛禪的仰慕之情。再如劉長卿也有參道悟禪的題壁詩:“久迷空寂理,多為繁華故”“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10]344這類詩到宋代,詩人借題壁直接闡發(fā)對禪理的參悟,著名的有王安石《題半山寺》:“寒時暖處坐,熱時涼處行。眾生不異佛,佛即是眾生”,還有《題西太一宮壁》:“草色浮云漠漠,樹陰落日潭潭。三十六陂流水,白頭想見江南?!保?]6683蘇軾也有相似的作品《題靈峰寺壁》:“靈峰山上寶陀寺,白發(fā)東坡又到來。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臺?!保?4]548黃庭堅的一些題寺與題隱者居壁的詩,將禪語揉入詩里,如《題竹尊者軒》:“平生脊骨硬如鐵,聽風聽雨隨宜說。百尺竿頭放步行,更向腳跟參一節(jié)?!保?5]304讀懂此詩,需參照《傳燈錄》的禪語,方能了悟,至于蘇軾著名的《題西林壁》闡述的則是人生哲理而非禪理了。
其五,或抒發(fā)詩人坎坷遭遇,或披露對愛情的追求與失意的情懷。
最著名的是崔護人面桃花與紅葉題詩的軼事。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保?0]919再有,唐代流傳有宮女題詩于落葉上,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此事?lián)品稊d《云溪友議》卷十載,說舍人盧渥后來得到了這首紅葉詩,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緣。[16]124后來又有不同說法,或云于佑,或云李茵等,這類詩遂成為后世所津津樂道的佳話。還有的卻是悲劇性的遭遇,像徐君寶妻題壁詞《滿庭芳》,在動亂中,夫妻分散,妻被擄,主者屢欲侵犯,她遂在壁上題詞而自殺,絕命詞說:“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鑒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后,斷魂千里,夜夜岳陽樓?!保?2]417寫得哀婉凄惻,讀之令人落淚。
相類的還有陸游與唐婉的故事,據(jù)周密《齊東野語》載:“陸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于其母夫人為姑侄。伉儷相得,而弗獲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坪蟾倪m同郡宗子士程。嘗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翁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云:‘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17]17唐婉后讀陸游詞,和《釵頭鳳》詞一闋:“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18]1191唐婉和詞后,不久郁郁而終。他們的詞,千年后讀之,仍使人感動同情。
其六,唐宋時期的題酒家壁一類的詩,最初是詩人適意抒懷,但漸漸變?yōu)橛幸庾R的商家廣告,成為廣告詩詞的開端。
唐初王績曾寫過《過酒家五首》《題酒家壁》《戲題卜鋪壁》,這是題壁酒家、商鋪之始,其《題酒家壁》曰:“昨夜瓶始盡,今朝甕即開。夢中占夢罷,還向酒家來。”《戲題卜鋪壁》曰:“且逐劉伶去,宵隨畢卓眠。不應長賣卜,須得杖頭錢?!保?0]126這兩首題壁詩,只是借題壁抒懷。其后,詩人多在郵亭驛館以及客舍題壁,像孟浩然、張謂有《題長安主人壁》。間或題詩酒家的,像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詩中有“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10]408,可以看出當時文人在酒家會飲留別的風氣。宋代詩人題酒家壁詩,著名的有陸游《題酒家壁》:“明主何曾棄不才,書生飄泊自堪哀。煙波東盡江湖遠,云棧西從隴蜀回。宿雨送寒秋欲晚,積衰成病老初來。酒香菰脆丹楓岸,強遣樽前笑口開?!保?9]429題壁詞,著名的像辛棄疾《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閑意態(tài),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20]202
不過宋代有的題酒家、商鋪的詩詞,還有逐步向商業(yè)性質轉變的特點。厲鶚《宋詩紀事》卷七載:“許洞以文辭稱于吳,尤邃《左氏春秋》。嗜酒,嘗從酒店貸飲。一日,大寫壁,作歌數(shù)百言,鄉(xiāng)人競來觀之,售數(shù)倍,乃盡捐其所負?!保?1]169宋無名氏《題太和樓壁》詩,就已帶有替酒家招攬生意的色彩,在宋劉應李編輯的《翰墨大全》里,所收的無名氏詞中有《少年游·題錦標社疏》《菩薩蠻·題刀鑷行簇》《滿江紅·賀人開酒店藥鋪》等,已明顯是商業(yè)廣告詞了。詩歌從陶冶性情供人欣賞的作品,逐漸增加了商業(yè)的使用價值,這是宋代社會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果。
在體制形式上,唐宋題壁詩既有古體詩,又有近體詩,并且還有詞。在表現(xiàn)形式上隨每個作家的風格不同而不同,并沒有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樣式。
元明清時代,題壁詩已不及題畫詩,數(shù)量大幅減少,走向了衰落,這可能與書寫工具以及印刷業(yè)的發(fā)展有關。唐宋時期,紙張比較昂貴,后來隨著造紙術的進步,元明清時期紙張越來越便宜,再加上印刷技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此期的文人抒發(fā)思想情感的手段不再單純倚托于詩墻、詩板,所以比起唐宋來,題壁詩大幅減少,但受傳統(tǒng)影響,文人仍有題壁詩創(chuàng)作,特別是社會動蕩時期,詩人們還常利用題壁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訴說自己的苦難。元人方回、趙孟頫、馬祖常、虞集、張養(yǎng)浩、貫云石等都有題壁詩,像虞集的《書上京國子監(jiān)壁》為古體詩:“神京極高寒,幽居了晨夜。雷風無時發(fā),零雨每飄灑。炎光不到地,蕭爽度長夏。大化漠無宰,豈必事陶冶。揚雄不曉事,守道棲棲者。玄經(jīng)百無征,白發(fā)謾盈把。”[22]26冊11他還有《宋誠甫侍郎垂綸亭》,是四言古詩,而《題南野亭》則是五律,可見其體制形式多樣,并且多以議論為詩。趙孟頫《題周秀才此山堂》:“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顧此山中人,風神照松色”[23]106,則是描摹景色,類似題畫。張養(yǎng)浩《書半仙亭壁自和二首》是自唱自和,可謂是別開生面的題壁詩。再有,元人題壁詩有許多并不明寫題壁,像貫云石的《題岳陽樓》《題廬山太平宮》等只說題某某。并且,元代是多民族融入中原的時期,像貫云石為維兀人,即維吾爾族人;馬祖常雍古人。在元代少數(shù)民族深受漢文化熏陶,多以漢文寫詩,他們的詩風往往別具一格,像馬祖?!兜嵌急鄙裆阶碇蓄}壁》《史館閑題二首》《閑題樹葉上》等,不妨看看馬祖常的《登都北神山醉中題壁》:“過溪踏瑤瓊,入山采蒼翠。仙宮名神山,下負六鰲背。我來訪丹藥,羽人已千歲。清嘯響山谷,幽姿媚松檜。白水從北來,南與眾川會。開窗目沃野,千峰儼相對。自是山林樂,何但官爵貴。……”[22]29冊297格調豪縱,頗有李白詩風。再如貫云石作為維吾爾族人,他的漢文題壁詩也比較豪放,形象靈動,如《題岳陽樓》:“天遠岳陽樓影孤。下窺夢澤渺平蕪。城南老樹依然在,試問仙童重到無?”[22]33冊315
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喜寫題壁詩,如《題老君廢廟》《題隱者》《題神樂觀道士》等,所以明代前期詩壇寫題壁詩者大有人在,且多喜古風體,如宋濂《東雒山房詩》《題王允岡山齋》、劉基《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題安仁余氏留余堂》等,偶爾也有適情遣興的短章,如宋濂《題亭上壁三首》之一:“意隨流水行,卻向青山住。因見落花空,方悟春歸去。”[24]1963劉基《題沙溪驛》:“澗水彎彎繞郡城,老蟬鳴作車輪聲。西風吹客馬上去,夕陽滿川紅葉明”[25]272,寫得較出色。在明代詩壇,寫題壁詩較多的是袁凱,這與他一生顛沛流離有關,故其題壁詩多寫他真實的生活情景與悲苦境遇,如《大雨書寓所壁二首》《浦上寓所一首》《書寓所西齋二首》《題東齋壁》等,像《大雨書寓所壁二首》之一:“濕云密密覆高軒,濁流滔滔注滿園。一雙白鳥當窗下,無數(shù)黃蜂入戶喧。親朋何由致音問,道路已絕無扳援。野瓜新菜最稱意,引蔓開花滿敗垣?!保?6]72只是,這類題壁詩在明代并不多見。
明代中后期,題壁詩逐漸減少,但并未斷絕,好似高潮后的退潮。一般詩人差不多都作有幾首題壁詩,像李攀龍的《少府伯徐公明明月軒三首》《題歐職方鵝山泉高齋》《題候濤山觀音寺徙自落迦》,湯顯祖的《題窗示兒二首》《甲申見遞北驛詩多為故劉侍御臺發(fā)憤者附題其后》,陳子龍的《題虎丘石上》《題梅花墅和眉公韻》《于忠肅祠》,而唐寅題畫詩較多,題壁詩只有《戲題機山》一首。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到清代,間或也有個別詩人作題壁詩,偶爾也會有好詩出現(xiàn),如王守仁《興龍衛(wèi)書壁》:“山城高下見樓臺,野戍參差暮角催。貴竹路從峰頂入,夜郎人自日邊來。鶯花夾道驚春老,雉堞連云向晚開。尺素屢題還屢擲,衡南那有雁飛回”[27]1783,他還有《紀夢題壁》也受人注意。明代還有題壁關塞的詩,有的寫得頗有氣勢,如楊一清《山丹題壁》:“關山逼仄人蹤少,風雨蒼茫野色昏。萬里一身方獨往,百年多事共誰論。東風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早閉門。記取漢兵追寇地,沙場尤有未招魂?!保?8]196該詩把邊塞與題壁結合起來,寫得雄渾沉郁,但這類詩在明代亦不常見。
還有一首反映女子不幸命運的題壁詩。據(jù)載,明末崇禎(或云萬歷時),有會稽女子題詩新嘉驛壁。據(jù)詩前小序,可知女子生于江南,幼讀詩書,受父母逼迫,“事負腹之將軍,加以河東獅子,日吼數(shù)聲……鞭棰亂下,辱等奴婢?!庇谑窃隗A壁題絕命詩三首:“銀紅衫子半蒙塵,一盞孤燈伴此身。恰似梨花經(jīng)雨后,可憐零落舊時春?!薄敖K日如同虎豹游,含情默作恨悠悠。老天生妾非無意,留與風流作話頭?!薄叭f種憂愁訴與誰?對人強笑背人悲。此時莫把尋常看,一句詩成千淚垂?!保?9]517這三首題壁詩最初被袁中道、錢謙益等所推重,并有和詩,故廣為流傳,一時間和者甚眾,說明這位薄命女子的不幸命運,得到了許多人的同情。
明末清初,社會動亂,滿州入主中原。這期間的一些題壁詩反映了人們悲苦的處境,如江陰女子《題城墻》:“雪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30]927類似這類書寫不幸的題壁詩,在明末清初,約有二十余首。褚人獲《堅瓠集》中收錄了一些,如卷一《琉璃河館壁詩》,作者是長沙女子,在良鄉(xiāng)琉璃河館壁所題:“多慧多魔欲問天,此身已判入黃泉??蓱z魂魄無歸處,應向枝頭化杜鵑?!保?1]5她共題三首,和者也很多。此外像吳芳華《逆旅題壁》是被擄北去女子的題壁訴哀詩,而查嗣庭女《題驛詩》則是入清后因文字獄牽連而遭流放入邊的題壁詩了。明亡入清,像顧炎武等志士有志復明,他們雖不能公開題壁,以免殺身之禍,但顧氏作《書女媧廟》《介子推祠》一類的懷古詩,偶爾作《題李先生矩亭》,也都含而不露。再如馮班有《朝歌旅舍》:“乞索生涯寄食身,周前波浪馬前塵。無成頭白休頻嘆,似我頭白有幾人”[32]729,吐露出自己保全志節(jié)的豪邁之情。相類的題壁詩還有陳恭尹的《虎丘題壁》:“虎跡蒼茫霸業(yè)沉,古時山色尚陰陰。半樓月影千家笛,萬里天涯一夜砧。南國干戈征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吳門秋又深?!保?3]820此期的錢謙益,作題壁詩較多,像《臨淮田舍題壁贈王鶴年》《聞山東賊平喜而書驛壁代書示顧伯欽小儀》《新嘉驛壁和袁三小修會稽女子詩》《西溪鄭庵為濟舟長老題壁》《浮丘公題記于南峰石壁》以及《初八日雨不止題壁》等,其中以《初八日雨不止題壁》最有名:“憑仗鞋尖與杖頭,浮生腐骨總悠悠。天公侭放狂風雨,不到天都死不休?!保?4]138
清代康乾之后,文人題壁詩中,故國之思漸被傷時懷古、賞花觀景、隱逸閑適以及個人失意的述懷所取代。比如袁枚,他是清代題壁詩數(shù)量較多的詩人,其《宿海會寺題壁》《茌平題壁》《和良鄉(xiāng)題壁詩》,多為寫景抒情,而《題李后主百尺樓》《再題馬嵬驛》等,均為懷古之作,如《再題馬嵬驛》:“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玉環(huán)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不須鈴曲怨秋聲,何必仙山海上行。只要姚崇還作相,君王妃子共長生?!保?5]20這個時期,可以說更多的題壁是寫景抒情,像厲鶚《湖樓題壁》:“水落寒山處,盈盈記踏春。朱欄今已朽,何況倚欄人”[36]312,或者如王士禎的唱和題壁詩《題新樂縣驛寄宋荔裳》之類,或者像盛遠的《自題壽域》:“窣堵波成傍佛寮,鐘魚香火伴昏朝。不知一盞花前酒,誰向劉伶墓上澆?”[37]530除了寫景抒情外,也有的是題壁于精舍、寺院道觀的詩,像張問陶《寶蓮精舍自題》:“寶蓮精舍一枝燈。照我回光得未曾。經(jīng)卷堆成無佛廟。旃檀薰透在家僧。最難身脫千重障。及早心從七處征。參遍具多真實語??弦罊嗾f問三乘?!保?8]1317這是自題精舍繪畫的詩,當是題壁詩的變型。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朱暝庵榜詩于門》載曰:“同治時,朱暝庵僑居長沙,歲暮貧甚,榜詩于門曰:‘申椒零落菊英殘,從古瀟湘作客難。連日市門三尺雪,更無人記問袁安?!瘯r曾忠襄方家居,聞之嘆曰:‘文人至此,我輩之責也?!痹煸L,贈錢十萬。至除夕,復榜門曰:‘羔酒笙歌餞歲時,蓬門苔瘦得春遲。蒼生莫問安危局,我且無聊爾可知?’有告巡撫者,巡撫怒,將迫逐之?;蚪庵唬骸靠駪B(tài)固爾,不足責。’巡撫笑曰:‘名士能辟谷乎?’暝庵聞之,又為詩曰:‘名士原無辟谷方,貴人休替達人忙,冰山我有天公在,勝似人家沈部堂?!保?9]109這類題于門上的詩,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名士的狂放桀驁之態(tài)。
此期,也有的題壁詩帶有戲謔性,如清錢德蒼輯《解人頤》卷下《驚奇集》載:“有一士人,居山寺讀書。午夜月明,有女叩門而入,強士通之,士堅執(zhí)不從,至五更鐘鳴而去,惟壁間一吟:‘妾住小水邊,君主青山下。青年不可再,日月坐成夜。只見船泊岸,不見岸泊船。豈能源谷里,風雨誤芳年。薄情君拋棄,咫尺萬里遠。一夜月空明,芭蕉心不展。解下綠羅裙,無情對有情。哪知妾意重,只道妾身輕。經(jīng)從佛口出,佛不在經(jīng)里。郎在妾心頭,郎身隔萬里。月色照羅衣,永夜不得寐。莫打五更鐘,打得人心碎?!蛟唬骸按嘶ㄑ病!保?0]173其實,這類詩只是小說家之言罷了。
清代后期值得一提的題壁詩是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保?1]308此詩生動地表達出為變法而獻身的英雄氣概,在清代題壁詩中,可謂是放出異彩的杰作。
如前所論,在宋代,當題壁詩蓬勃發(fā)展之時,文壇產生了題壁詞,這當然和當時詞體文學創(chuàng)作的興盛有關,但這也標志著題壁詩體制的轉型。如前所述,兩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頗有特色的題壁詞,比如陸游與唐婉的《釵頭鳳》、辛棄疾的《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等,這些作品宣示了題壁詩的藝術新變。到了元代,題壁詞繼續(xù)發(fā)展,盡管數(shù)量不是很多。在這些數(shù)量不多的題壁詞中,一類是游覽題景,像耶律楚材《鷓鴣天·題七真洞》、白樸《念奴嬌·題鎮(zhèn)江多景樓用坡仙韻》《滿江紅·題呂仙飛吟亭壁》、虞集《法駕導引·廬山尋真觀題》等;另一類則是或題別墅、齋室,或題隱士道人居所等,像王惲《浣溪沙·題韓氏別墅》、朱晞顏《哨遍·題坐忘齋》、張雨《南鄉(xiāng)子·題李紫·山居》、謝應芳《水龍吟·題曹德祥水居》、張埜《念奴嬌·題釣臺》、吳存《水調歌頭·江浙貢院》、廉希憲《水調歌頭·讀書巖》等,總起來說元代題壁詞的數(shù)量遠不及宋代,且在藝術水平上,正如元詞不及宋詞一樣,元代題壁詞也趕不上宋代。其中題壁詠樓者較有趣味,據(jù)明人都穆《南濠詩話》載:“元盛時,揚州有趙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樓,人作春題,多未當其意者。一日,趙子昂過揚,主人知之,迎致樓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銀器。酒半,出紙筆,求作春題。子昂援筆書云:‘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lián)P州第一樓?!魅说弥采?,盡徹酒器以贈子昂?!保?9]523貫云石亦有詞詠樓,其調寄《水龍吟》云:“晚來碧海風沉,滿樓明月留人住。璚花香外,玉笙初響,修眉如妒。十二欄干,等閑隔斷,人間風雨。望畫橋檐影,紫芝塵暖,又喚起,登臨趣。回首西山南浦。問云物,為誰掀舞?關河如此,不須騎鶴,盡堪來去。月落潮平,小衾夢轉,已非吾土。且從容對酒,龍香涴繭,寫平山賦?!保?2]126程文海跋貫云石詩文時,曾稱其“五七言詩、長短句,情景淪至”[42]160,以之評判這首題壁詞,也是允當?shù)摹?/p>
明代題壁詞的創(chuàng)作情形與元代相似,也相對寂寥。值得一提的題壁詞,是劉基《浣溪沙·處州葉叔安溪南草堂》:“細草垂楊村巷幽,白沙素石引溪流。青苔磯上有扁舟。門外好山開庵畫,屋頭新月學簾鉤。窗風一榻似清秋”[43]536,以描繪景色為主,相類的還有沈謙《月籠沙·九日題南樓壁間》以及劉侗的《金菊對芙蓉·書壁》等。此外,有的雖未標明題壁字樣,也屬于題壁詞,如瞿佑《滿江紅·紫陽洞》。明代另一類題壁詞是題于客舍、驛館、廟宇與隱士居所的詞,像王行的《虞美人·顧氏隱居》《虞美人·題鄒氏隱居》、瞿佑的《南柯子·書吳興客舍》《蝶戀花·題西湖隱居》以及《滿江紅》(香火依然)等,其中王行的《虞美人·顧氏隱居》曰:“黃花翠竹臨溪處,正是幽人住。不嫌拄杖破蒼苔,便道有時煙雨也須來。隔簾塵土紛紛起,久厭襄陽市。若能招我作西鄰,從此一溪春水兩家分?!保?4]48至于像楊循吉《洞仙歌·題酒家壁》的作品,在明代不多見。其詞云:
吳郊春滿,綠草熏南陌,風弄輕簾小橋側。瞰荒垣濃麗,幾樹夭桃,仿佛似、薄醉西施顏色。醞香飄十里,更著流鶯,亂擲金梭向林織。天宇凈繁芳,日暖蠭游,早闌住、高陽狂客。便典卻羅衫又何妨,算容易飛花,韶光難得。[45]503
清代題壁詞數(shù)量遠超元明兩代,這與清代詞的中興有關,除題畫詞、詠物詞外,題壁詞在清詞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不少詞人都有題壁詞創(chuàng)作。清代題壁詞的內容,一類寫于士大夫莊園與隱居之所,如陳維崧《醉太平·題孫無言半瓢居》《賀新郎·題思嗜軒,為姜勉賦,用題青瑤嶼原韻》、朱彝尊《風中柳·戲題竹垞壁》、李符《綺羅香·和蘅圃蕓筑題壁》、龔翔麟《綺羅香·蕓筑成、同耕客賦》、沈皞日《摸魚子·題王咸中石隖山房》、陸綸《邁陂塘·題荻雪邨莊》、陸培《摸魚兒·題荻雪邨莊》、王時翔《南浦·題香濤園中小舫》、沈德潛《解佩令·王岡齡園居)、湯寅《最高樓·題張氏隱居》、張四科《高陽臺·著老書堂新筑露臺歌以落之》、王又曾《望湘人·述庵三泖漁莊》、朱昂《清平樂·題三泖漁莊》、韋謙恒《邁陂塘·述庵先生三泖漁莊》等,這類詞表現(xiàn)了士大夫的閑適生活,他們或于仕宦時筑好安樂窩,過著風雅園林生活,或急流勇退,歸隱田園,以詩酒自娛,所以這類詞極力美化莊園的恬靜安逸,最典型的要數(shù)沈德潛《解佩令·王岡齡園居》:
古楓江宅,小停云館,又移徙、梅家橋左。手自鋤園,植海外、名花佳果?;伞⑶创伋`。畫師文沈,詩師王孟,會精神、藝林稱可。喜宴嘉賓,每分咐、河干留舸。白頭翁、座中惟我。[46]2612
另一類題壁詞多寫風景名勝、亭臺廟宇之類。此類題壁詞多有名作,如曹寅《洞仙歌·三屯道上,題龍女苗》、納蘭成德《清平樂·彈琴峽題壁》等,后者云:“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些。極天關塞云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保?7]190此外,像陳維崧《臨江仙·寄題淡公丹霞精舍》《婆羅門引·題露筋祠》、朱彝尊《南鄉(xiāng)子·游鼓山,題靈源洞壁。相傳五代時,有高僧喝水,水移他處,遂涸》以及徐薌坡《臺城路題邵西樵釀花小圃,黃云廊、冷香徑、花韻館妙香亭話雨蓬》等。題詠廟宇、精舍的詞很少借機談禪,只不過微露懷古之情而已,如朱彝尊《南鄉(xiāng)子·游鼓山,題靈源洞壁》:“披霧曉同游,竹杖籃輿各自由。翠磴紅亭三十里,淹留,行到松門路轉幽。僧飯雨初收,風末鐘聲樹杪樓。多事山僧曾喝水,橋頭,至少飛泉一道流?!保?8]94清人也有不少詞,并不標題壁,直接記游寫景,讓人很難判斷是不是題壁詞,如吳錫麒《摸魚兒·平望》、史承謙《一萼紅·桃花夫人廟》、陳章《點絳唇·宛轉橋》等作品。
還要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元明清時期不僅有題壁詞,而且還出現(xiàn)了題壁詩的另一種新形式——題壁曲,題壁曲經(jīng)歷了元代的初步形成、明代的繁盛、清代則漸漸衰落的過程。
整個元代,題壁散曲數(shù)量并不多,這是因為散曲最初是通過歌唱來抒情表意的,即在歌樓酒館與士大夫宴集的酒會上,多歌唱男歡女愛以及風花雪月的曲子,故元代題壁曲較少,盧摯【黃鐘節(jié)節(jié)高】(題洞庭鹿角廟壁)、【中呂喜春來】(陵陽客舍偶書)比較有名,前者是這樣的:“雨晴云散,滿江明月。風微浪息,扁舟一葉。半夜心,三更夢,萬里別,悶倚篷窗睡些?!保?9]10通過寫洞庭夜景,抒發(fā)曲家旅途的孤寂無聊。此外,趙禹圭有【雙調蟾宮曲】(題金山寺),喬吉有【雙調水仙子】(玉壺園題水亭贈國公十一公子),劉時中有【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題和靖墓),張可久有【雙調落梅風】(第一樓醉書)、【中呂朝天子】(題惠山寺)、【中呂滿庭芳】(題小小蓬萊)等,其中尤以張可久的題壁曲數(shù)量最多,內容多為名勝景觀的題詠,形式上都是小令,而與張可久同時的任昱,有【南呂一枝花】(題東湖),為套曲,改變了小令獨占題壁曲的歷史,具有標志性意義。
元末明初的湯式是創(chuàng)作題壁曲最多的曲家,且多為套曲,如【正宮端正好】(題梧月堂)、【南呂一枝花】(題心遠軒)、【南呂一枝花】(題友田老窩)、【南呂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洲上居)、【南呂一枝花】(題云巢),此外又有小令【雙調天香引】(題金山寺)、【南呂一枝花】(題舜江寺)、【中呂酔高歌帶紅繡鞋】(客中題壁)等,因而成為元代重要的題壁曲作家。在其散曲中,有一首【般涉調哨遍】(新建構欄教坊求贊),這是為勾欄瓦舍寫的宣傳作品,帶有商業(yè)廣告性質,很獨特。他的題心遠軒、題友田老窩一類散曲,只說題某某,沒有明標題壁字樣,這在明代很普遍,從內容來看,介于題詠與題壁之間。
明代散曲數(shù)量遠遠超過元代,題壁曲亦然,其大抵吟詠男女戀情、詠物、題畫之類的作品,然明標題壁的并不多,多數(shù)標題是題某某之類,如朱有燉【北雙調清江引】(題隱居)、沈貞【北雙調蟾宮曲】(題于有竹居)、王九思【南南呂梁州序】(題舫齋)、王磐【北雙調沉醉東風】(再題石亭風花雪月分得風字)、康?!颈敝袇畏鄣麅骸浚}集翠樓)等。內容不外題詠士大夫田園歸隱之所或風景名勝之地,在盡情描繪風光之余,或贊美隱居的幽寂恬淡,或吐露自己的內隱衷,如朱有燉【北雙調清江引】(題隱居):“些兒利名爭甚的,枉了著筋力。清風荷葉杯,明月蘆花被,乾坤靜中心似水?!保?0]4寧獻王朱權、周憲王朱有燉身為皇族,在明初永樂奪嫡為帝之后,他們不得不寄情聲曲,一心求道問仙,不問世事,所以盡量把自己的生活描繪得如隱士一般。其他如王九思、康海被罷官不得錄用,故寄身詩酒,只談風花雪月,但內心中一肚子牢騷,這些在題壁曲中都有隱約的表現(xiàn)。
明代有一種題壁曲很獨特,像馮惟敏【得勝令】(題劉伊坡壽域),寫的是劉伊坡生前為自己筑好了墳墓陵園、時邀親朋宴飲之事。作者贊嘆道:“呀,人都道拼死命逞英雄,俺只道尋活計覓從容。為甚么看日月如飛箭,這期間覷乾坤似轉蓬,心胸,好世界游仙夢。疏慵,潑生涯過耳風?!保?1]93馮惟敏因看不慣官場黑暗辭職,過著笑傲山林的生活,所以他的《題市隱園十八景》《題丹元樓》《題長春園》等套曲,都是歌頌皈依山林、美化隱居的草堂是桃源、誠心慕道。明人從湯式開始,多喜長篇套曲,除馮惟敏上述幾首散曲外,其他如康海的【北中呂粉蝶兒】(題集翠樓)、【北中呂粉蝶兒】(題華嚴三友亭),施紹莘【南仙呂入雙調步步嬌】(泖上新居)等。除了這類士大夫散曲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無名氏的諷刺亂題壁的曲子,見于李開先《詞謔》,其【北正宮叨叨令】曰:“東來的也寫在墻兒上,西來的也寫在墻兒上,南來的也寫在墻兒上,北來的也寫在墻兒上,兀的不羞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惡殺人也么哥,再來的休寫在墻兒上!”[52]4657此曲活潑有趣,又富諷刺性,有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表現(xiàn)出題壁曲子的戰(zhàn)斗力。
題壁曲到了清代與近代,呈現(xiàn)出衰微的趨勢,直接署題“題壁”的曲作,唯寥寥數(shù)首而已,如金農《題僧壁》、許惠《妙香庵題壁》、張文虎《茌平題壁》、盧前《溫泉寺題壁》,其中盧前已是近現(xiàn)代人了。還有一類是可以看出是題壁曲作的,像徐石麒《自題坦庵》、厲鶚《題大滌貝錬師房》、黃圖珌《題竹石主人居》、張塤《題汪山樵木杏橋新居》、潘普恩《自題風月雙吟樓》、凌廷堪《題李問原數(shù)椽瀟灑臨溪屋》、盧前《題快活鋪》《題雞鳴寺》《戲題酒店埡時黔中禁酒》《戲題老舍多鼠齋》、許寶善《題邵西樵釀花小圃》等,上述兩類合起來也不過十幾首而已。其余像標題只寫“登金山”“木蘭院”“村居”“黃葉村莊曲”“淮陰漂母祠”“西泠息養(yǎng)社”之類,介于題詠與題壁之間,難于判斷。題壁曲創(chuàng)作數(shù)量較多的作家是盧前,其題壁散曲的內容以題僧寺廟宇、喬遷新居或園林隱居為多,題于酒店、旅舍則很少。至于題僧寺隱居之所的曲子,時有佳作,如金農《題僧壁》:
溪禽格格,山花索索,莫把酒杯空,卻須滿滿斟著。三百六十少年場,紫毫一管顛狂。醉來題字不成行,亂寫僧家粉墻。[53]153
再如凌廷堪的【北南呂四塊玉】(題李問原數(shù)椽瀟灑臨溪屋):
歌詠懷,吟招隱??偷介e庭破苔痕,眼前名利君休問。柳抱村,花映門,酒在尊。地靜深,人蕭散。鎮(zhèn)日開軒對青山,倦來欹枕饑餐飯。水半灣,屋兩間,竹數(shù)竿。[54]6
除小令外,不少題壁散曲是套曲作品,其以細膩描繪周圍環(huán)境為其所長,像徐石麒【北南呂一枝花】(自題坦庵):“圖書擁百城,花竹開三徑。衣冠羞濟楚,杖履怕經(jīng)營。閉戶先生,沒針砭的疏狂病,有擔當?shù)娘L月情。只會向筆尖說短論長,不會學圈套中偷炎送冷?!杯h(huán)境的刻畫意在襯托對世態(tài)炎涼與現(xiàn)實黑暗的不滿與擺脫的心境,故其結尾說:“盡聰明不換我癡情性,任熱鬧難開我冷眼睛,少甚傀儡衣冠好形徑。鼓槌兒住停,戲棚兒拆凈,則我一覺南窗夢初醒。”[53]41總之,清代的題壁曲也與整個散曲的走向一樣,逐漸衰微,只有少數(shù)專家與愛好者支撐著局面罷了。
綜上所論,題壁詩有著漫長的發(fā)展史,它發(fā)端于六朝,至唐宋達到繁榮高峰,元明清既是題壁詩的衰落期,也是它的轉型期。唐宋時期題壁詩作者幾乎涵括了社會各個階層,在體制上它既有古體詩,又有近體詩,還有詞的形式,作品數(shù)量多,內容豐富多樣,可以說它與唐宋詩壇繁榮發(fā)展的歷程是同頻共振的。迨至元明清時代,隨著造紙術的進步、印刷技術的發(fā)明與改進,詩人不再單純依托詩墻以抒情達意,題壁詩逐漸走向衰微,但受傳統(tǒng)影響,文壇仍有題壁詩創(chuàng)作,并且伴隨著詞曲文學的發(fā)展,此期的題壁詩發(fā)生了值得注意的新變,即出現(xiàn)了題壁詞曲。相較于兩宋,元明清的詞文學趨于低迷,但在題壁詞創(chuàng)作上仍有慣性發(fā)展,尤其伴隨著清代詞學的中興,不少詞人都有題壁詞創(chuàng)作,此期題壁詞的內容較為豐富,顯示出新的成績。與此同時,還產生了題壁散曲,其在體制上既有小令,也有長篇套曲,在思想內容上與此期散曲的主調是一致的。歷史的車輪演進到清末民國,隨著古體詩詞的式微,題壁詩也逐漸淡出文壇。所以,題壁詩發(fā)展演變的進程,幾乎就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一個生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