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偉
應變能力是立足于客觀環(huán)境對決策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進而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素養(yǎng)能力。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時容易受各類客觀因素的干擾,采訪過程會出現(xiàn)偏離目標的情況,陷入困境,面對此類問題,記者是否可以審時度勢及隨機應變,考驗其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也決定了新聞質量的好壞。
就應變能力而言,指的是新聞記者遇到危險或其他各類突發(fā)狀況時,可以立即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新聞記者需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可以較好地掌握被采訪者情緒方面出現(xiàn)的變化,然后對采訪方式與內容進行調整,做到隨機應變、靈活反應。如此一來,新聞記者就可以便捷、高效地完成采訪工作,深入挖掘信息的價值,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作品。
一方面,應變能力具有迅疾性。記者在具體采訪時可以迅速、敏銳地對變化的事物作出判斷,尤其是面對突發(fā)和危險狀況時,能夠以流利、準確的語言對信息進行概括,防止采訪工作被中斷。
另一方面,應變能力具有靈活性。新聞記者在采訪時面對突發(fā)狀況,需沉著冷靜、從容面對,運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解決問題,將采訪藝術性展現(xiàn)出來。并且,應變能力還存在著獨特性特點,新聞記者在采訪中需擁有一定的主體意識,針對采訪中出現(xiàn)的變化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及時調整采訪策略,進而確保采訪工作的有序進行。
另外,變通性屬于應變能力的顯著特點,記者在采訪中需要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轉變思維定式,通過實踐不斷積累經(jīng)驗,學會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
專業(yè)能力強的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前,應預判被采訪者對采訪的接受程度以及采訪狀況,結合采訪現(xiàn)場迅速制訂合理的采訪計劃,若采訪過程出現(xiàn)意外情況,那么應對采訪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并轉變采訪思維,避免偏離采訪思路,但要做到適應現(xiàn)場變化,確保整個采訪過程有序、順暢地開展下去,并對最具價值的采訪內容進行深入挖掘。
例如,某記者暗訪調查“保健品騙局”十分成功,針對特定采訪內容,記者需要結合內容調整采訪策略。得到被采訪者的信任后,通過他的講述可以發(fā)現(xiàn)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具體原因,即大部分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邊,缺乏關愛,較為孤單,容易對熱情的銷售人員產生好感,加上自身難以判斷保健品真假,進而被銷售者欺騙。所以,調查“保健品騙局”不只是暴露了保健品背后的陷阱,還揭示出現(xiàn)實生活中空巢老人缺乏親人陪伴、內心情感缺失的問題,進而呼吁大家關注空巢老人。通過此種方式挖掘出來的新聞價值包含社會屬性,可以更深刻地反映現(xiàn)實問題。
記者主導著現(xiàn)場采訪形式及內容,所以不能只是依靠自身主觀意識與需求進行采訪,還需全面考慮被采訪者情緒變化以及意愿等。同時,提問在新聞采訪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屬于采訪重點,因此記者需要通過敏銳的眼光,對新聞深層次價值進行挖掘,確保提問的高效性、科學性及適當性。
一是,立足于具體狀況,采訪事件與對象不同,提問方式也會不同。
二是,采訪現(xiàn)場存在著開放式與閉合式的區(qū)別,切入角度也有正、反、側面之分,在已知、未知因素的影響下,變動可能性較高。所以,采訪工作需要諸多技巧,若實際經(jīng)驗匱乏、應變能力不強,就難以勝任。
基于此,要想保證提問的適當性與科學性,新聞記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避免問句過于冗長,難以理解。采訪并非像與朋友聊天那樣輕松,有的人在害羞以及緊張等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出現(xiàn)思維緩慢以及語言組織能力下降的情況,這就需要記者保證提問句子的簡潔性與易懂性,防止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其二,注重問題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保證提問的高效性、準確性。記者在進行提問之前,需要將準備工作做好,防止采訪出現(xiàn)形式化的狀況。同時,還需控制好問題數(shù)量,避免耽誤被采訪者過多的時間。若時間與實際情況允許,記者需與被采訪者,抑或新聞當事人,就收集到的新聞信息進行深入交流,確保新聞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新聞采訪工作十分考驗記者的判斷能力,只有確保采訪方式的靈活性,并掌握好時機,才能深入挖掘新聞信息。對此,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的過程中,需要明確采訪方向,并對采訪過程予以預判,分析采訪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以及通過哪些方式可以引導采訪順利回到原本的軌跡中。除此之外,記者需提前了解被采訪者的性格、經(jīng)歷等。
例如,現(xiàn)階段訪談類節(jié)目盛行,競爭激烈,《魯豫有約》這個節(jié)目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方面,從節(jié)目定位來講,《魯豫有約》定位精準,采訪對象選得好,均屬于飽含故事的人,就像是陳年老酒,意蘊悠長,觀眾能夠較好地融入相應的情境中,并產生共鳴。另一方面,就談話內容而言,關注的重點都是社會人文等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話題,可有效調動觀眾興趣。
綜上所述,新聞記者要想促進采訪能力的提高,需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思考和總結。在現(xiàn)階段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增強新聞價值是記者職業(yè)發(fā)展的重點,對此記者需對思路進行調整,拓展思維,立足于多元方向提升采訪能力,以便更加靈活地應對采訪困境,確保新聞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