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惠明
(寧德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03)
板栗南瓜是小果型早熟南瓜新品種,果實扁圓形,單果質量1~2 kg,果皮濃綠色,有細白條紋,肉質致密,呈橙黃色,口感甜面,味如板栗,深受市場和消費者的喜愛。板栗南瓜營養(yǎng)豐富,富含淀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硒、鋅、鈣等),對降血糖、明目、平喘有一定的療效[1]。目前寧德市板栗南瓜種植處在發(fā)展初期,存在盲目引種、管理措施粗放等問題,造成南瓜產(chǎn)量、品質參差不齊,為了促進板栗南瓜產(chǎn)業(y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寧德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開展了板栗南瓜新品種篩選試驗,集成基質育苗、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并在霞浦、壽寧等地進行示范推廣,成功篩選出多個適合當?shù)胤N植的板栗南瓜新品種,經(jīng)測產(chǎn)新品種667 m2產(chǎn)量在2 000~2 500 kg,667 m2產(chǎn)值0.8萬~1.0萬元,效益0.5萬~0.7萬元,與其他瓜類蔬菜相比,每667 m2增收0.2萬元?,F(xiàn)將總結的板栗南瓜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板栗南瓜“勝栗二號”來源于廈門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該品種表現(xiàn)為早熟,長勢中等,主蔓5~6節(jié)發(fā)生第1雌花,主、側蔓均能坐果。果實扁圓形,單果質量1.0~1.5 kg,嫩瓜深綠色,帶細白條紋,老瓜深黑色,果肉橙黃色,質粉味甜,口感頗佳[2]。
板栗南瓜“味平”來源于上?;莺头N業(yè)有限公司,品種表現(xiàn)早熟,長勢旺盛,坐果率高。果實扁圓形,單果質量1.5~1.8 kg,成熟瓜為深綠色,表皮有淺綠色斑紋,果肉厚,色澤更加濃黃,肉質強粉質而風味甘甜,食味佳。
板栗南瓜“中栗6號”來源于中蔬種業(y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表現(xiàn)為早熟,生長勢較強,主側蔓均可結瓜。瓜形扁球形,單瓜質量1.0~1.5 kg,瓜皮深綠色,有淡綠條紋及斑點,口感甜面,品質好。
板栗南瓜應實行輪作栽培,選擇前茬為水稻或沒種過瓜類農(nóng)作物、土壤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塊,以確保南瓜品質優(yōu)、產(chǎn)量高、效益好。
板栗南瓜的根系發(fā)達,營養(yǎng)生長旺盛,吸肥能力強,種植時要施足底肥。整地施肥前需先進行土壤消毒,每667 m2撒施生石灰50 kg,深翻25~30 cm曬土,以疏松土壤,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定植前,采用溝施有機肥的方式,每667 m2施入精制商品有機肥1 000 kg、硫酸鉀復合肥50 kg。溝施基肥后,整平土地,覆蓋銀灰色地膜用于控草、提高地溫、防治蚜蟲。
閩東地區(qū)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種,高山地區(qū)推遲1個月播種。板栗南瓜屬于印度南瓜種群,抗熱性較差,易感染病毒病,不適宜秋季平原地區(qū)種植。為了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及殺滅種子表面攜帶的病原菌,宜先將種子曝曬2~3 h,然后置于55 ℃的水浴鍋中浸泡15 min,待水溫降至30 ℃左右時,再浸泡4 h。隨后用清水洗去種子表面的黏液,用濕毛巾包好,置于30 ℃恒溫箱中催芽。經(jīng)過36~48 h催芽后,待種子露白時,再進行播種。育苗基質采用椰糠、香菇菌渣、金針菇菌渣,按1∶1∶1的質量比例混勻,用32孔穴盤進行育苗。育苗穴盤裝好基質后,先用百菌清500倍液進行消毒,注意充分淋濕澆透。每穴播入1粒種子,種臍向下,上面覆蓋1層基質,用噴壺澆透水。春季育苗正處于低溫期,應在塑料大棚內架設小拱棚,以起到保溫作用。出苗后及時掀開小拱棚,防止溫度過高造成燒苗或徒長。
當板栗南瓜出苗15 d左右、真葉2~3片時,開始定植。定植前1 d,充分淋水潤濕育苗穴盤,選晴天下午或陰天,按株距1.0 m、行距1.6 m的規(guī)格定植,每667 m2定植400株。定植完成后,澆透定根水,以保證南瓜幼苗的成活率。
開花前宜多施肥水,定植后1周開始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硫酸鉀復合肥15~20 kg,以促進營養(yǎng)生長。等到第1個坐瓜雞蛋大小時,每667 m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30 kg。板栗南瓜采收時間長,需適量追肥2~3次,每次采收后667 m2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 kg。坐果前盡量少澆水,避免植株徒長而影響坐果。進入坐果期后,結合追肥澆1次催瓜水,促進果實發(fā)育。進入盛果期后,板栗南瓜葉片大,蒸騰作用強,要及時澆水,保證水分供應充足。
板栗南瓜屬于蔓生作物,要及時搭架吊蔓,整枝打杈。當瓜蔓長至30 cm左右時,用吊蔓繩進行人工引蔓。采用單蔓整枝,植株上架前只保留主蔓,其余側蔓、花蕾、黃葉、病葉全部摘除,以減少營養(yǎng)的消耗,增加通風通光性。單株留果4~6個之后,對主蔓進行摘心,以促進果實的生長發(fā)育。
當板栗南瓜進入開花期時,若田間昆蟲數(shù)量少,或處于陰雨天氣當中,需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筛鶕?jù)氣溫高低和雄花散粉情況選擇人工授粉的時間,一般為8:00—10:00,且用雄花的花蕊直接涂抹在雌花柱頭上。
板栗南瓜的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使用防蟲網(wǎng)對害蟲進行隔離,在大棚內懸掛殺蟲燈或黃板,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對其進行誘殺;也可根據(jù)南瓜生長的實際情況,選用無殘留化學藥劑對害蟲進行噴殺。
板栗南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霜霉病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20%腈菌唑微乳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選用20%病毒A 500倍液噴霧防治。
板栗南瓜的主要蟲害有蚜蟲、粉虱、薊馬和南瓜實蠅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粉虱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薊馬可用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南瓜實蠅可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噴霧防治。
板栗南瓜嫩瓜和老瓜均可食用,授粉后20 d即可采食嫩瓜,授粉35 d即可采收老瓜,而授粉50 d后即可采收面瓜,此時皮色均勻,呈暗綠色,有白色粉狀蠟質層,瓜梗龜裂木質化。采收時宜選擇晴天上午,在瓜柄3~4 cm處剪斷,輕摘輕放,避免傷害瓜皮和瓜柄,保證外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