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公職人員充當保護傘,涉黑組織控制濰坊三分之二海域” “如果我不高興,全山東也別想吃一個好的海腸”……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曝光的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典型案例中,山東濰坊王雷案的犯罪情節(jié)格外引人關注。
狂妄的背后,是顯而易見的危害后果。正如通報所稱,2006年以來,王雷涉黑組織以承包海域養(yǎng)殖為名,私自成立“海上巡邏隊”,向當?shù)貪O民強行收費,采取暴力方式驅(qū)趕不交費的漁民,實施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至案發(fā)時該組織實際控制海域約占濰坊海域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不僅如此,王雷還通過違規(guī)運作將部分涉黑人員轉(zhuǎn)變成國企正式人員。
所謂“養(yǎng)稊稗者傷禾稼,惠奸宄者賊良民”(漢·王符《潛夫論·述赦》),王雷案和其他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典型案例一樣,他們的違法行為給民眾的切身利益帶來了極大的損害。比如王雷涉黑組織時常采取威脅辱罵、強行搜查的方式對漁民強買強賣;又如通過綁船、撞船等方式,脅迫正常生產(chǎn)作業(yè)的漁民向其交費,擠壓漁民生存空間。而相關部門作為“保護傘”,不僅褻瀆了職務的廉潔性,同時也因為不履職而封堵了民眾獲得救濟的渠道,以至于漁民們從“靠海吃飯”變成了“看王雷臉色吃飯”,敢怒不敢言,最終屈服。
不僅如此,由于王雷涉黑組織在當?shù)乇P踞時間長,在擠占漁民生存空間的同時,非法勢力也在不斷擴張,借此攫取更多的非法利益,并通過各種利益輸送與“保護傘”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在非法利益鏈條的勾連下,這些“保護傘”會進一步掩飾、掩蓋王雷涉黑組織的違法犯罪事實……這種惡性循環(huán)之下,只會讓違法犯罪組織更加難以被發(fā)現(xiàn),更加難以被懲處。也正是在這種情形下,王雷等人才會囂張地說出“如果我不高興,全山東也別想吃一個好的海腸”的狂妄的話。
王雷案被選為典型案例,有著不同于一般黑惡勢力的犯罪特征,它呈現(xiàn)出公權包裝甚至混同的新特點。比如成立所謂的“海上巡邏隊”,與當?shù)貪O政部門交替使用漁政執(zhí)法船,以及將組織中涉黑人員轉(zhuǎn)變成國企正式人員進行“洗白”等等。這種狐假虎威式的包裝無疑較一般的黑惡組織更具欺騙性,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危害,產(chǎn)生了更惡劣的影響:不僅擾亂正常的海鮮市場秩序,破壞海洋生態(tài)資源,同時還啃噬了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損害了政府公信力,侵蝕黨的執(zhí)政根基。
進而言之,王雷涉黑組織的觸角伸向執(zhí)法權,以及意圖洗白身份進入國企,說明其已向政治、經(jīng)濟領域深層次滲透。
該涉黑組織與當?shù)貪O政部門交替使用漁政執(zhí)法船,已經(jīng)導致漁政執(zhí)法權黑白不分。而另一方面,倘若涉黑團伙通過人事對國企進行滲透,“洗白”部分涉黑人員之余,也可能扶持部分人員借國企的優(yōu)勢地位進一步壟斷相關資源,最終產(chǎn)生更大的危害,這些無疑要引起我們高度警覺。
王雷涉黑組織之所以能夠成為長期盤踞濰坊并危害一方的“海霸”,離不開當?shù)睾O、農(nóng)業(yè)、交通、國企等多個行業(yè)系統(tǒng)諸多“保護傘”長期以來的庇護。正如新聞中所披露的,當前涉及王雷案的已有67名黨員干部受處理,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7人,采取留置措施6人,移送審查起訴7人。倘若沒有“保護傘”的庇護,王雷涉黑組織顯然無法做大,甚至可能剛冒頭就被依法處置。反過來說,倘若只是懲治王雷涉黑組織,而不能對“保護傘”除惡務盡,那就還會有下一個黑惡組織尋找庇護并逐漸壯大。
也正因如此,鏟除“海霸”、維護地方政治生態(tài)海晏河清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打傘破網(wǎng)”工作必須斬草除根,必須作最堅決的斗爭,徹底鏟除黑惡勢力賴以生存的土壤,防止黑惡勢力死灰復燃、禁而不絕,這既是人民群眾的熱切呼聲,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厚植黨執(zhí)政政治基礎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