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萍
(遼寧何氏醫(y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英語基礎知識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基礎語法和詞匯等各方面內(nèi)容,從筆者所在學校高職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間的訪談、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 級過級情況以及國內(nèi)近幾年的多項調(diào)查研究中皆可以獲悉我國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生初高中階段沒有打下好的語言基礎和好的語言學習習慣;二是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三是長期的英語不良成績和表現(xiàn)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chǎn)生恐懼和厭煩心理。
語言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和溝通。然而從目前國內(nèi)的論文發(fā)表中開展的調(diào)查情況來看,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偏低,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
1.口頭交流層面,第一,學生詞匯量較小,不能滿足交流的要求,有話說不出口;第二,學生在連詞成句方面存在障礙,只能蹦單詞或只言片語,影響溝通效果;第三,學生基礎語法知識不過關,交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句子語法錯誤和用詞不當?shù)儒e誤,嚴重影響交流;第四,學生羞于開口表達,受漢語語言環(huán)境制約,學生不好意思練習英語口語;第五,學生唯考試論,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 級,而考試中并不涉及口語。
2.書面交流層面,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從高職學生的作文為出發(fā)點進行分析。第一,學生書面交流中英語詞匯使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屢見不鮮;第二,學生英文作文中出現(xiàn)過多的低級語法錯誤;第三,學生書面作文中中式英語和逐字翻譯現(xiàn)象常見;第四,學生書面交流過程中體現(xiàn)出邏輯問題,構思不合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終生學習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讓學生受益終生。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學生課前對一些內(nèi)容進行自主學習,然而學習內(nèi)容本身必須要經(jīng)過教師的嚴格篩選和把關,只有在教師提供優(yōu)質(zhì)學習資源的前提下,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才有意義。學習資源可以是以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的文化差異、語法知識、詞匯分類、寫作及翻譯技巧等全方位的學習內(nèi)容。教材可以集各種形式和內(nèi)容的優(yōu)質(zhì)學習資源于一身。
我們一直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因為多項研究已經(jīng)表明參與其中的語言學習對于學習者來說效果是最好的,現(xiàn)代的英語課堂不能是教師一味講授。然而如何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處在疫情時代,有些學生甚至無法真正來到課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依托教學內(nèi)容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導向,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檢驗課前自主學習的同時強化教學內(nèi)容,高效的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參與其中真正學會語言的使用。
根據(jù)觀察和訪談結果,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只是停留在英語課堂上,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后的
很少。課后的延伸學習和課前的自主學習同樣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想辦法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后來鞏固得來不易的語言知識和能力。教材中課文后的配套練習題作為作業(yè)是一種延伸學習的途徑。有的學生表達出除了教材上的內(nèi)容之外還想延伸學習但是又不知道學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課后延伸學習的方向,比如給出具體網(wǎng)站鏈接,令其有針對性地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強化和深挖,進而鞏固學習效果。
隨著教育界改革的日新月異,大部分教師都具備一定的思政意識,然而由于個人認識水平的限制,不同教師的思政觀念存在差異。一部分老師認為英語課的主要目標是教好英語,課程思政雖是當今教育界的流行趨勢,但是也只是走走過場、應付了事,并沒有用心設計思政方面的教學。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老師認為課程思政就是從教學內(nèi)容中挖掘一些思政元素帶入課堂,由教師解讀其意義,達到教授英語的同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滿足現(xiàn)今課程思政的要求。還有一部分老師認為要想做好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必須下大力氣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活動、課后作業(yè)、評價機制等方方面面進行考量,將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始終方能達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的要求。
目前國內(nèi)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途徑主要是教師在自己主講的課程中加入一些中西文化的對比、思想政治素材、以及教師對材料的解讀等。這種課程思政單獨就一節(jié)課或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來講無可厚非,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可能教學效果會很好,但是問題所在是隨機性強,而且沒有系統(tǒng)性。課程通過教材的編排能夠明確每個單元乃至最終整本教材的英語知識和能力學習目標,但是思政教學目標并不像英語知識和能力目標那樣明確同時具有條理性。
在高職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思政教學能力有待提高。首先,有一部分教教師缺乏思政理論,敏感度不高,陳舊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未能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全員教育理念;其次,英語教師長期研究的是英語知識重難點的講解和英語各項技能如何提高,對思政內(nèi)容和英語知識如何有機融合不得其法,最終教學效果不理想,甚至遭到來自學生的反感。
目前,國內(nèi)高職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改革主要聚焦在教師對單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初步實施階段。教師主要在自己主講的課程中加入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對比等思政元素,其隨機性很強,缺乏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因此,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首要任務是要開展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英語教材建設。綜合考慮學生的英語知識、英語能力、社會生活、及專業(yè)知識的需求、學習特點,以及在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將中國文化、中國道路、中國智慧等方面的內(nèi)容滲透到教材中,并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
通過教材建設,一方面,教師能夠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要講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自身思政教學能力,能更自然地將思政元素設計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另一方面,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更加了解中國,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道路、中國智慧等。隨著學習的推進,學生通過接收到的課程思政內(nèi)容能夠逐步建立文化自信,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辯證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異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
教材建設過程中內(nèi)容選取方面需凸顯中國特色、家國情懷、社會主流價值觀、中西方文化對比,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讓學生客觀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增強民族自豪感。教材內(nèi)容以聽、說、讀、寫、譯不同方式呈現(xiàn),配套練習以學生比較熟悉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 級各題型的形式進行設置,方便學生在學得語言的同時為過級做準備。
高職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英語教學和思政教學不是一分為二的兩個個體,而應該是融會貫通的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因此,教師需要設定英語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同時設定合理的思政目標,以目標為導向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將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教學活動中,不生搬不硬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英語就像一座高樓,需要無數(shù)磚頭瓦塊層層疊起。英文單詞就好比那一塊塊不起眼的磚頭。針對高職學生英語知識和能力現(xiàn)狀中詞匯量小的問題,英語課在思政教學方面還可以開展各種規(guī)模的思政詞匯競賽,同時將思政詞匯納入考核體系中,以賽促學,以考促學。學生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惰性會越來越大,適當?shù)谋荣惸軌騿拘褜W生的競爭意識,而影響綜合成績的考試會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壓力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