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
(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北京 102628)
期限利益指當事人因期限而享有的利益。債務人因期限而享有的利益通常表現(xiàn)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至前有權不履行債務,債權人不得要求債務人于期限屆至前履行。具體到股東出資期限問題,公司章程可以依法為股東履行出資義務設定履行期,股東在出資期限屆至前享有不履行出資義務的利益,簡稱為股東出資期限利益。2019 年11 月,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第6 條確認股東出資期限利益應當獲得保護,嚴格限制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的適用范圍,使得股東內部的出資期限約定具有了很強外部效力。股東與債權人利益平衡保護問題再一次成為關注焦點。本文擬此問題展開探討。
《紀要》第六條規(guī)定“在注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期限利益。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范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下列情形除外:(1)公司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窮盡執(zhí)行措施無財產可供執(zhí)行,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的;(2)在公司債務產生后,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或以其他方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的?!薄都o要》明確規(guī)定除例外情形外,債權人不得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主張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提前出資承擔相應責任。
2014 年3 月修訂生效的公司法,對公司資本登記制度進行了改革,確立了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賦予股東在公司成立后繳納出資并按照章程規(guī)定延至章程規(guī)定的期限屆滿。
這體現(xiàn)在《公司法》三個條款之中。其中,第23 條第2 項規(guī)定“有符合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作為公司設立的條件之一;第25 條第5項規(guī)定“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記載在于章程之中;第28條第1 款前段規(guī)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边@三條內容概括起來可以理解為資本認繳登記制公司成立時應當有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并記載于公司章程之中,股東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等記載事項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
結合資本認繳登記制公司章程的制定規(guī)則,可以得出結論:股東在公司成立之時無需實際繳納出資,直到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出資繳納期限屆至之時,或者說股東在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出資期限屆滿時應當依照約定繳納出資。
本文認為股東出資期限利益存在的基礎在于公司法人制度和公司章程規(guī)定。
1.法人制度決定了公司債務的直接責任主體是公司。
公司是由全體股東依據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企業(yè)法人。根據公司法第3 條規(guī)定“公司是企業(yè)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睋丝芍揪哂蟹ㄈ说匚徊⒁云淙控敭a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股東不是公司債務的直接承擔者,不需要直接對公司債務承擔法律責任。無論在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下,還是在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下,股東出資責任與公司債權人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當然股東分期繳納出資額的責任也不直接與債權人發(fā)生聯(lián)系。
2.公司責任財產是債權實現(xiàn)的保障,股東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出資行為只影響公司財產構成一定期間的財產形態(tài),而不會影響公司責任財產的總量及最終財產形態(tài)。
在實繳資本制下,股東在公司成立時需要將其認購的出資額全部交付給公司。股東在公司成立時全部繳納出資的,公司財產總量表現(xiàn)為各股東實際繳納的各類具體形態(tài)的財產。在認繳資本制下,股東的出資額只是認繳而非實繳,股東在出資期限尚未屆滿時無需以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形態(tài)向公司繳納出資,公司因此也沒有獲得具體形態(tài)意義上的財產,但并不妨礙公司注冊資本的總量,不妨礙公司抽象意義上財產總量,當股東的最終履行出資時也不妨礙公司財產形態(tài)。有學者就此論述為“在認繳資本制下,在出資期限尚未屆滿時,股東的出資額只是認繳而非實繳,無論股東以貨幣還是非貨幣財產出資,這些具體形態(tài)財產的財產權都未移轉給公司,故股東以認繳出資額為限的責任表現(xiàn)為以貨幣計量的價值形態(tài)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雹僭诔鲑Y期限未屆滿時,認繳出資的股東負有向公司履行認繳出資的義務,公司享有要求股東在期限屆至的交付認繳出資的權利,該權利在法律上屬于履行期未屆至的債權,具有財產價值量的意義。由此可見,公司責任財產總量在法律上不因股東是否實際交付其認繳的出資額而受到影響,最終也不會影響公司責任財產形態(tài)。
公司法第11 條規(guī)定“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具有約束力?!崩碚撋?,通常認為公司章程是自治性規(guī)則,因為他不僅對公司章程的制定者股東有約束力且對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也有約束力。但是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公司章程是股東間的契約,因為公司章程關于出資的規(guī)定是股東之間的約定。具體講,在注冊資本認繳制下,公司的股東沒有社會化,公司設立時的股東是由全體發(fā)起人股東構成的,他們共同簽署了公司章程,宛如同他們簽署的契約,沒有什么不同。既然關于出資的章程規(guī)定是股東之間的契約,股東有權利在協(xié)商一致的情況下就股東在公司章程中就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及其出資方式和出資時間做出安排。安排股東在認購公司資本額的前提下在公司成立之后,乃至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再繳納出資。
綜上,法人制度決定公司債務由公司承擔,公司財產由股東出資構成。在公司依法承擔債務責任時,公司債權人的利益能獲得保護,債權人無權參與公司內部的權益分配安排,也即無權干預公司內部股東的出資安排,股東可以在協(xié)商一致的情況下安排各位股東出資的數額、出資形式以及出資期限。各方利益實現(xiàn)平衡。此時,股東享有出資期限利益。但當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公司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與股東出資期限之間出現(xiàn)利益沖突,需要尋找雙方利益的再平衡。
如上文所言股東出資期限利益有其存在法律基礎,也與股東和債權人利益平衡有密切聯(lián)系。當圍繞該問題出現(xiàn)利益平衡沖突時,司法裁判規(guī)則的適當性是解決雙方利益再平衡的支撐點。以下就此問題探討股東出資期限利益司法裁判規(guī)則適當性問題。
《紀要》第六條規(guī)定的內容可歸納為:第一,在注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期限利;第二,除兩項例外情形,債權人不得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承擔相應的責任。
換句話講,只要沒有發(fā)生股東更出資期限或者公司出現(xiàn)破產法所規(guī)定的情形,即使公司不能清償債權人債權,股東期限也應當受到保護,債權人也不應當主張股東出資加速。顯然,《紀要》第六條認為股東通過章程規(guī)定約定的股東出資期限除了在兩項例外規(guī)定情況之外具有對抗債權人的效力,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絕對化的傾向明顯。
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絕對化傾向產生的依據,其主要來源于“股東以出資期限利益對抗公司債權人”肯定說,接受了“《企業(yè)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8 條、第9 條規(guī)定股東的出資時間向社會進行公示。所以,債權人在與公司交易時可以在審查公司股東出資時間等信用信息的基礎上綜合考察是否與公司進行交易。債權人一旦決定進行交易,應受制于股東出資時間的約束。這一裁判理由…最終為“九民紀要”確認為裁判的說理。”②
基于《紀要》第六條的規(guī)定及其來源分析,可見股東出資期限利益來源于股東出資時間經過公示被認為具有對抗債權人的效力。這在法理及法律規(guī)則方面產生幾點困惑:
1.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絕對化傾向等同于擴大了章程的效力范圍,與章程效力的法定性規(guī)則不符。
公司法第11 條規(guī)定“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具有約束力?!痹摋l款以列舉方式規(guī)定章程效力約束范圍僅在于公司及內部四類人員,不包括公司外的債權人。這是公司章程效力的法定性體現(xiàn)?!都o要》第六條規(guī)定的債權人在兩項例外情形之外不得主張股東加速到期,難免有擴張公司章程效力將公司章程效力強加于債權人之嫌疑。
2.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絕對化傾向與公司以其全部財產承擔債務的法律規(guī)則不吻合。
公司章程經過公示之后,使得公司外部第三人知悉公司內部規(guī)則,第三人從誠實信用原則出發(fā),基于對公司信息知悉產生注意義務。但是產生債權人注意義務的前提是公司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制定與第三人利益相關的處分規(guī)則。就股東出資期限的安排而言也應當是在遵守法律關于公司責任規(guī)定的前提下做出的安排。
據公司法第3 條規(guī)定“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該規(guī)定通常被理解為當債權人主張債權時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而不是以其全部財產在以后的某個時段清償。在公司需要對外清償債務時,股東以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出資期限對抗債權人,實際上也是對公司法第3 條所規(guī)定的公司責任的變通性規(guī)避。股東在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之時沒有盡到誠信守法的義務,有濫用股東權利制定公司規(guī)章程之嫌疑。
3.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絕對化的傾向與合同自由原則不吻合
資本認繳的實質上是以契約的方式將資本繳納義務分配到股東名下,各股東之間存在的出資合同關系。依據法律基本精神,合同自由也不是絕對的,合同當事人應當本著善意行使合同權利,這在法律中獲得認可。例如,《民法典》第132 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焙贤杂刹皇墙^對自由,股東出資期限設定也不能絕對自由,股東在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過長的出資履行期限,是非善意行使合同訂約權的行為,應受到法律限制?!胺ㄔ簯斶\用合同解釋規(guī)則,對長期履行之股東出資契約之效力予以否定,視其為未設定履行期限之合同,公司可以隨時要求股東履行出資義務。③”故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絕對化的傾向也不符合合同自由的基本原則。
注釋:
①錢玉林:《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理論證成》,載《法學研究》第122 頁,2020 年第6 期。
②錢玉林:《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理論證成》,載《法學研究》第120 頁,2020 年第6 期。
③蔣大興:《“合同法”的局限:資本認繳制下的責任約束——股東私人出資承諾之公開履行》,載《現(xiàn)代法學》第41 頁,2015 年9 月第37 卷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