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輝
感謝侯露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劇本,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百年老校的滄桑。三起兩落的變遷事件,寫盡了一座立志培育鄉(xiāng)村師資力量師范學校百年的堅守。歷經時代的洗滌,感悟風云際會的起起落落,重師重教的傳統(tǒng)在這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這部作品中,我仿佛窺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不被中斷的氣質,體悟到了大別山這方土地上的人民樸誠勇毅、百折不撓的精神。有幸成為這部戲的導演我感到很光榮,如何用戲曲舞臺語言講好這個故事,使百年老校甘于堅守的紅燭精神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作為導演在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好這幾層關系。
這是一出典型的“一人一事”戲劇結構劇本,也是我們戲曲最擅長的結構樣式,通過三起兩落的事件,以主人公黃師蘭為主線,表達“甘于堅守”的主題思想,是一部謳歌百年師院辦教為主要內容的正劇。黃師蘭的人物性格和劇中的歷史事件所產生的戲劇沖突,具有多樣性的文學特征,形成了戲曲劇本所要求的寫意化的藝術風格。作為一名戲曲導演,必然用戲曲思維來統(tǒng)領各個部門主創(chuàng)人員的思維方向,充分用好戲曲舞臺的虛擬性、程式性、綜合性這些特點,使劇本所賦予的各種沖突得以展現(xiàn)、放大,使劇本的文學風格和舞臺藝術辯證統(tǒng)一,使這個戲更加精彩。這是導演面對這個戲最需要把握的問題。
為了抽取出設計人員對特定構件在特定驅動因素下組合成組的偏好,需要對DSM和DPM/MIM分別進行聚類。聚類結果顯示了構件在不同視圖中的優(yōu)化配置方案,為設計人員構建局部成組方案提供了洞察力和決策支持。通過分析和評估聚類結果,設計人員對所關注的構件根據(jù)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進行成組處理。以圖2中聚類后的模型為例,構件C2在模塊化驅動因素D4的驅動下與C4和C5配置在同一模塊中(如圖2a),而從耦合角度來看,構件C2又與C1,C3和C11配置在同一模塊中(如圖2b),設計決策人員更看重構件C2與C4和C5之間的相似性關系,因此設定它們必須配置在同一模塊中。
黃梅戲作為全國人民都喜愛的劇種之一,其最顯著的表演風格就是大眾性和質樸性,以及不受行當限制的靈活性(自然)。音樂風格也是一樣,除了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以外,黃梅戲音樂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其它音樂成分的吸收,以此來豐富和發(fā)展自己。大別山地區(qū)向來就有“十里一方言”之說,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歌素材,這部戲的音樂創(chuàng)作,又將是對黃梅戲音樂的一次拓展和豐滿。
對這部戲舞美設計風格的要求,除了具有舞臺直觀的形式美以外,要有濃郁的大別山地域文化元素,整個舞臺要具有詩意性。要做到詩中有情,畫中有意,如詩如畫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xiàn)情感形式的描繪性表現(xiàn)。
感冒伴隨鼻塞的癥狀很常見,寶寶鼻子堵了會特別難受,尤其是在晚上,鼻塞經常會把寶寶憋醒。我們用什么方法緩解鼻塞呢?
以上這三種風格要高度統(tǒng)一在濃郁清朗的地域文化、凸顯深厚的主題寓意和詩化的戲曲表演上來,這將是我們接下來對這部戲所要遵循和把握的審美取向。
戲曲導演的戲劇觀,直接關系到一個劇的成色和審美高度,無論角色、演員、戲劇結構、舞臺樣式,都要統(tǒng)一在導演的戲劇觀念中。我們翻閱任何一門藝術發(fā)展史,都會發(fā)現(xiàn)交合、融匯、異質,恰恰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開始,也是藝術獲得突破、能夠前行的標志,黃梅戲也不例外。
今天的戲曲藝術面對的是各種各樣共生的舞臺,彼此借鑒就顯得更加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打通其它姊妹藝術和戲曲壁壘的戲劇導演,一定是戲劇創(chuàng)作的一大財富。這也是我做這個戲導演的藝術追求。因此,我將帶領這支創(chuàng)作團隊,竭盡所能打造好這出戲,不辜負院領導的期望,努力使《霜天紅燭》結出豐碩花果,走到一個我們理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