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軍,朱德寧,鄒春華,張素平,喬燕春,劉玉平,何國平,曹翠文,黃劍鋒
(廣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322)
中國南瓜(C. moschataDuch. ex Poir)屬于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Cucurbita)栽培種[1],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闊,是我國主要蔬菜品種之一[1]。隨著蔬菜市場的放開、交通物流的便捷,上市品種的日益豐富,以及居民家庭結構的變化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優(yōu)質小果型南瓜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洷钡貐^(qū)土地面積占廣東省的一半以上,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qū),地形多以山地丘陵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交通較為不便,經(jīng)濟相對落后;然而,當?shù)赜蟹N植中國南瓜的習慣,加之小果型中國南瓜的生產(chǎn)成本較低,品質優(yōu)良,具有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及耐貯運的特點,十分適合粵北“欠發(fā)達”地區(qū)栽培種植。
可選擇“金鈴”“香芋”“鱷魚”等優(yōu)良品種,這些品種的單果質量均在1.2 kg左右,且商品性好,生長勢、抗病性、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粵北地區(qū)種植;而且當?shù)夭∠x害發(fā)生較輕,農(nóng)藥用量普遍較小,產(chǎn)品可達綠色食品等級,十分符合市場需求。
中國南瓜不耐陰,在粵北地區(qū)適合露地種植。栽培方式一般有2種:爬地栽培和搭架栽培。爬地栽培時,植株抗逆性表現(xiàn)突出,口感品質較好,可大量節(jié)省人工,生產(chǎn)成本較低,但產(chǎn)量不高,上述品種在粵北地區(qū)大多采用爬地栽培;“香芋”“金鈴”每667 m2產(chǎn)量一般在1 300 kg左右,“鱷魚”品種每667 m2的產(chǎn)量相對更低一些。搭架栽培時植株坐果較多,果皮著色均勻,商品外觀較好,產(chǎn)量較高,“香芋”“金鈴”每667 m2的產(chǎn)量一般在2 500 kg,因需要整枝、引蔓、理蔓等作業(yè),花費的人工較多。
宜選擇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做畦栽培或選擇緩坡地形種植。平坦地塊爬地栽培時需要起壟做畦,畦寬(包溝)為4.0 m;搭架栽培時畦寬(包溝)約1.8 m,溝深約0.4 m,也可做成高0.4 m、直徑0.6 m的土墩,搭設高2.5 m的支架種植。整地時每667 m2施入精制有機肥150~200 kg、過磷酸鈣20~30 kg、三元復合肥(26-6-13)40 kg。建議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其是一項環(huán)保、增效顯著的栽培措施,既能控制雜草、保水保肥、保護環(huán)境及減少人工成本,又能避免爬地栽培時使用普通地膜導致坐果位置積水爛瓜的問題。
適宜播種期為4月中旬—7月上旬,一般集中在4月中旬—5月上中旬播種,4月中下旬播種時需要育苗,5—7月上旬可直播,有條件的地方建議采用育苗移栽,以利于提高植株與雜草的競爭力,減少除草次數(shù),降低人工投入。采收期一般在8—11月,這段時期降雨較少,晝夜溫差大,陽光充足,南瓜產(chǎn)量高、品質好、適宜采收的時間長,便于貯藏。不建議提前播種,因提前播種會趕在6月下旬—7月采收,此時正值高溫多雨季節(jié),南瓜品質較差且容易爛瓜,不利于貯存。
育苗基質可用市售的瓜類蔬菜全效育苗基質,建議使用32或50孔穴盤育苗,在播種前的1~2 d,穴盤裝滿基質,澆透水備用。
用50~55 ℃的溫水浸泡種子8~10 min,邊浸泡邊攪拌,之后換涼水浸泡2.5~3.0 h,再用清水漂洗、搓凈種子表面黏液,瀝干表皮水分,用擰干的紗布包裹,放在塑料袋中保濕,并置于28~30 ℃條件下催芽,種子露出胚根后即可播種,建議選用3 d內(nèi)露出胚根的種子。4月中下旬播種時,因溫度偏低,建議采用塑料小拱棚或大棚保溫育苗移栽方式,育苗盤每穴播種1粒,種尖向下,然后覆蓋約1 cm厚的基質,再淋透水。
出土前至子葉微展時要保持基質濕潤,子葉微展后基質以干濕結合為好,注意每次澆水必須澆透。如幼苗有帶帽出土現(xiàn)象,應隨時摘掉種殼,以利子葉展開。出苗后應盡量避免遮光,以防幼苗徒長;氣溫不低于10 ℃時應保持通風,防止?jié)穸冗^大。真葉長出后,視幼苗生長情況澆施復合肥水,濃度約0.2%,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移栽前3~5 d要通風煉苗,并用0.2%左右的復合肥水澆苗1次。出土前要預防紅火蟻為害種子。
當氣溫穩(wěn)定在12 ℃以上時即可定植,定植后馬上淋透定根水,使幼苗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以提高成活率。
爬地栽培時,每667 m2定植200~250株,定植行距約2.5 m,株距1.0~1.3 m;搭架栽培時,667 m2定植450~500株,行距約1.8 m,株距0.7~0.8 m。
爬地栽培:主蔓長到7~8葉時摘心,在第3~7節(jié)的位置選留2~3條健壯、大小均勻的子蔓。
搭架栽培:搭架栽培又分“平架”栽培和“人字架”栽培。平架栽培時,植株于上架前只留主蔓,摘除其余側蔓,上架后打頂,選留2~3條健壯、大小均勻的子蔓;人字架栽培時,只留主蔓,摘除全部側蔓。
整枝可增加坐果數(shù),降低單果質量,成熟期較為集中,果實大小較均勻一致。
優(yōu)質小果型南瓜品種更需加強肥水管理,以增強其連續(xù)坐果能力、延長采收期并提高產(chǎn)量。粵北春季降雨頻密,田間要及時排水,尤其注意防止積水爛瓜。優(yōu)質南瓜品種耐旱能力較弱,整個生育期內(nèi)不可缺水,否則影響產(chǎn)量及品質。首瓜坐穩(wěn)后,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12-11-18)20~25 kg,每采摘1次瓜,每667 m2追施1次三元復合肥(12-11-18)15~20 kg,追肥時結合澆水進行,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爬地栽培時,追肥可采用撒施方式,一般選晴天、露水蒸發(fā)后施肥;搭架栽培時,追肥可采用穴施或條施,施肥后需及時進行澆水。
坐果期間如遇連續(xù)陰雨天氣,會使媒介昆蟲減少,雌花受精不良、影響坐果,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植株坐果率,并增加產(chǎn)量、降低單果質量。方法是選晴天09:00之前,用開放的雄花花蕊輕輕涂抹雌花的柱頭,1朵雄花可授3朵左右的雌花。雌花坐果后需及時摘除畸形果。
病害主要有疫病和病毒病。疫病主要通過降低田間濕度預防,結合使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甲霜靈含量8%,代森錳鋅含量64%)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預防病毒病主要通過加強田間管理,結合防治蚜蟲及粉虱等手段。
蟲蟻害主要有黃守瓜、斜紋夜蛾、粉虱、蚜蟲和紅火蟻。斜紋夜蛾可用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含量10億PIB/g)或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為50 000 IU/mg)2 000~2 500倍液噴霧防治;黃守瓜、粉虱和蚜蟲可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 000~3 500倍液噴霧防治;紅火蟻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氟氯氰菊酯乳油5 000~6 000倍液噴霧防治。
小果型南瓜果柄開始變黃,連續(xù)數(shù)天晴朗時即可采收?!镑{魚”品種不宜過遲采收,否則造成皮硬,不適合帶皮食用。南瓜需帶1~2 cm的果柄采摘,采收后于干燥、通風、陰涼處放置、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