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水花
很多場點在每年的冬季至第二年開春時,魚苗魚種冬季存活率非常低甚至苗種越不了冬,有些場點的魚苗雖然越過了冬但很瘦弱,損失較大,直接影響經濟效益。下面就魚苗魚種冬季存活率不高的八個原因進行分析,并就苗種越冬的方法進行介紹。
老化水越冬,看似越冬魚對水質和溶氧要求不高,其實魚在冬天對水質仍然有一定的要求,雖然需氧量不高,但也不能沒有溶氧量,不能處于低溶氧狀態(tài)下生存過冬。
正確方法:老水或水質異常時,苗種會深感不適,對越冬存活率的影響相當大,應該保持水體清新,有新水加注條件的可少量補水,對水質施用生石灰調節(jié),讓魚生活在良好的水體中。
冬天,池水瘦時,浮游生物欠缺,加上苗種放養(yǎng)密度過大,天然餌料嚴重不足,水質清瘦水溫就低,對魚兒度過漫長的冬季就不宜。
正確方法:肥水越冬。在越冬前肥水,保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肥水的溫度高一些,又有一定量的天然餌料供魚吃食。
在拉網并塘時,由于操作粗暴,造成魚體受傷,病菌入侵,導致魚兒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間易死亡。
正確方法:預防魚體受傷。魚體擦傷后易患水霉病,魚種并塘時,操作要輕、慢,以免損傷魚體。
苗種體質瘦弱,這些苗種體內貯存的營養(yǎng)物質越少,抗病、抗凍、耐低氧能力就越差,越冬死亡率就越高。
正確方法:越冬前一定要加強苗種的培育,投喂足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以培養(yǎng)體格肥滿的苗種。
越冬池水位過低,不能形成“冷熱分層”,在極冷時魚兒沒有底層的“溫水”保障,對越冬不宜。
正確方法:保持一定的水深,至少一米,水深達到2米甚至2.5米以上更好,并有補充水源。
有些人錯誤認為,冬季天冷魚不吃少動,只要池塘里有水就行了,在秋冬之交時就提前停喂,在整個冬季以及在冬春之交時,在有些地區(qū)魚兒仍可少量吃料時也仍沒投喂,造成苗種一直虛耗體內原有的體能物質,形成弱苗。
正確方法:越冬期間在風和日暖的天氣時魚兒還是要吃食的,因此,越冬塘仍要根據情況適當投喂一點飼料,只要魚要吃料哪怕吃得很少(一般在水溫8℃以上時),都需要飼料投喂。在晴暖的時候,一般每天投喂一次即可。
越冬前苗種消毒不嚴,池塘清塘又不徹底,有些人將苗種一放了之,對放苗后的管理工作從不過問或很少過問,導致病蟲危害嚴重,忽略冬天防病工作,苗種的死亡率提升。
正確方法:冬天也不能忽略防病工作,有些病種(比如水霉病、赤皮病、小三毛金藻、打印病、口絲蟲病和科管蟲病等)恰是低溫時才發(fā)生。
越冬魚種并塘放養(yǎng)時間不宜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水溫高,魚活動力較強,這時耗氧量仍然較大。并塘過晚則水溫太低,容易凍傷魚體。
正確方法:一般在水溫10~15℃并塘為宜,不要低于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