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婷
在媒體融合時代大背景下,人們獲取消息非常方便。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打開手機,同時保證手機在有網的狀態(tài)下,就能通過互聯網技術獲取大量的新聞信息。這些新聞信息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新聞包裝更加吸引人注意,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新媒體上閱讀新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遭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和打擊,一度出現電視新聞幾乎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為了保持和鞏固傳統電視的地位,就必須要求傳統媒體記者進行創(chuàng)新,這要求新聞記者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綜合實力,還要突破自身發(fā)展的局限,成功轉型,進而提升電視臺新聞的影響力。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斷更新,電視臺記者在面臨新媒體的重大壓力下,需要結合當下時代大眾對于信息的需求,作出相應的突破,將自己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電視臺記者必須轉型的最主要原因是電視臺的境遇越來越窘迫。在這種態(tài)勢下,電視臺應該積極借鑒新媒體的先進技術,從技術到設備以及管理模式都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
電視臺記者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視新聞的質量,所以電視臺記者的工作水平只有不斷提升,才能使電視臺的新聞變得越來越優(yōu)質。
電視臺記者轉型本身就是一件難度系數比較大的事情,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在這些新型媒體沒有出現之前,電視臺記者深受傳統工作模式的影響,工作內容比較單一。
可是在當下這個時代,電視臺記者工作的內容越來越多,涉及的知識范圍也越來越廣,電視臺記者不再像過去那樣憑借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采編發(fā)工作。
在當下這個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臺記者需要借助其他人力和物力資源,共同完成新聞的采編,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新聞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畢竟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只有及時地將新聞傳播出去,才能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
電視新聞記者要想成功轉型,首先就必須從意識上進行改變。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量是比較大的,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然而作為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在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作出相應的改變,在采集新聞素材的時候,盡可能地找準某個亮點進行針對性的編輯和加工,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符合觀眾的觀看需求,從而博得更多人的喜愛。
作為一名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將信息快速地傳遞給大眾,因為這些新聞往往會在大眾生活中產生巨大的影響,電視新聞記者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職業(yè)的重要性,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大眾。
現在信息網絡如此發(fā)達,傳統媒體的新聞要與時俱進。在電視新聞采編這一方面可以和新媒體強強聯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有千秋,也各有自己的弊端所在。新媒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可以和受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受眾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社會熱點發(fā)表看法。而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新聞內容的真實和優(yōu)質。
當下,新媒體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所以電視新聞采編應當和新媒體進行融合發(fā)展。作為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點,搜集更多的新聞信息來源,再加上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可以給觀眾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新聞體驗。新媒體可以快速地對新聞進行捕捉,將新聞采集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吸引更多的人去閱讀新聞內容。電視新聞可以借鑒新媒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創(chuàng)造出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應當著力打造受眾互動參與的信息傳播模式,通過發(fā)起活動、溝通交流等形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實現傳播內容在受眾群中的持久熱度。
隨著各地融媒體中心的成立和發(fā)展,一批整合各類媒體資源、具有較強新聞生產能力和傳播能力以及媒介服務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正在形成。
作為電視新聞記者,必須順應新的發(fā)展趨勢,轉變舊的思維模式,增強自身職業(yè)技能,從過去只服務于電視媒體的“專才”轉型成為精通各類媒體采集、編輯、發(fā)布技巧的“全才”。
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融合力和創(chuàng)新力十分重要。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洞察力和辨別力,主動利用新媒體發(fā)現各類信息資源,并對挖掘出的新聞素材進行篩選和整合,將觀眾想要了解的信息及時呈現。
另一方面,在融媒體“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全媒傳播”的工作格局下,新聞記者既是內容的生產者,也是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新興傳播工具使用方法,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出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新聞內容,并根據不同傳播平臺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需求,選擇不同的形式來傳播發(fā)布。
融媒體記者只有通過整合各類媒體資源,選擇合適發(fā)布平臺,及時發(fā)布新聞信息,才有可能實現信息資源的多重升值,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融媒體背景下電視記者的轉型勢在必得。電視臺記者只有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主動地去學習其他新媒體新技術,才能保證新聞編輯工作的高效和優(yōu)質,為電視臺的持續(xù)發(fā)展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