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娜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新聞行業(yè)進入了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為各類新聞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好的互聯網媒介,同時也使得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電視節(jié)目更加豐富,并為其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各類新時代社交軟件的興起,例如微信、QQ 等,在提升了數據信息傳播速度及交流速度的同時,也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只有有效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力度,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新聞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信息主要是通過電視進行傳播的,盡管電視能夠讓具體新聞信息更加廣泛地加以傳播,但由于受到空間及時間上的限制,地方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受到嚴重影響,這就需要采用多種媒體平臺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進一步增強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度。地方廣播電視臺中的新聞信息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加以制作,這不僅提升了傳播成本,還使得新聞信息的播出速度受到限制,影響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應當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打破傳統傳播手段的限制,不僅要將電視作為新聞信息傳播媒介,還要積極采用現代化手段,將各類多媒體平臺作為傳播媒介,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力穩(wěn)步提升。
地方廣播電視臺收視率及收聽率相對較低,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地域性。地方廣播電視臺,尤其是那些人口數量相對較少的縣、鄉(xiāng)(鎮(zhèn))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的收聽率及收視率自然受到影響。大部分新聞受眾只能采取被動接收的方式,無法通過互動交流來傳播新聞信息,導致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受到了嚴重影響。地方廣播電視臺是地方群眾進行信息溝通的主要橋梁,然而由于地理問題以及各方面資源匱乏的原因,導致群眾與新聞制作人之間缺乏及時的交流互動,使得地方廣播電視臺在群眾中的公信力逐漸降低。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內部的新聞制作人,應當站在群眾角度,進一步提升新聞產品的整體質量,并積極提升宣傳力度,從而大幅度增強新聞信息的傳播力。
地方電臺及電視臺,兩者傳播的大部分新聞信息通常都有著同質化特征,由于數據信息的主要來源受地域因素限制,很容易導致群眾出現審美疲勞,使得當地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的傳播率進一步降低。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傳統媒體遵循的傳播理念被顛覆,互聯網已經徹底轉變了傳媒行業(yè)的格局,突破了傳統傳播秩序的限制。
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各類互聯網媒體及手機媒體十分盛行,為各個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的傳播開創(chuàng)出一條全新途徑。全媒體時代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這就讓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充分應用互聯網傳播技術的優(yōu)勢,進一步拓展新聞傳播渠道。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高效利用當前全媒體環(huán)境下所建立出的各種新聞信息傳播平臺,進一步完善信息傳播內容,加大新聞傳播形式的創(chuàng)新力度,并積極與其他新媒體平臺展開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并且達到全覆蓋范圍的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傳播體系。從這一角度上來看,全媒體時代為地方廣播電視臺內部新聞信息的傳播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地方廣播電視臺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及傳播內容都受到了直接影響。當前互聯網視頻及智能手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這也對地方廣播電視臺的自身發(fā)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面對如此嚴峻的發(fā)展形勢,地方廣播電視臺必須充分明確時代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并及時對新聞信息傳播工作展開思考,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傳播優(yōu)勢的同時,結合全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深入挖掘地方廣播電視臺內部所蘊含的潛力,提升整體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度。同時,各類主流新聞媒體的傳播途徑同樣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擴大,導致新聞信息傳播的范圍十分廣泛,群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找尋自身想要了解的社會熱點信息及新聞信息,使地方廣播電視臺面臨的困難更大。
為了保證傳統的地方廣播電視臺能夠在新媒體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充分發(fā)揮出自身作為傳統媒體的潛能,就必須在地方廣播電視臺中構建新的發(fā)展模式,大幅度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力。新聞媒體的發(fā)展,應當遵循一個最基本的模式,就是通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合采集,進一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內容,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進行觀看。這就需要地方廣播電視臺加大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完善新聞信息后,進一步拓寬信息傳播渠道,使地方廣播電視臺能夠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美國著名的傳播學專家羅杰·菲德勒曾提出,“通過對于一個整體傳播系統的不斷研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媒介并不是獨立、自發(fā)地產生——它們只是在舊媒介的形態(tài)變化之中逐漸產生出來。而一旦新傳媒形式出現,那些相對較舊的傳媒形式不會就此消亡——它們會繼續(xù)適應演進”。
因此,隨著新媒體的逐漸興起,傳統的地方廣播電視臺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而是立足當前自身的媒體形態(tài),充分吸收主流的新媒體技術,并通過不斷發(fā)展及不斷演進,進一步搭建出更加完善的互聯網電視平臺,使得新聞信息的發(fā)布渠道及傳播渠道不斷擴大,相關的數據信息也能更好地進行整合和傳播。
地方廣播電視臺必須樹立起全新的傳播理念,并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想要實現新聞傳播力的提升,就應當建立起“以觀眾為主”的新聞信息傳播理念,廣播電視臺傳播信息的主要目的就是滿足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創(chuàng)新新聞信息及新聞制作理念,而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fā)展很好地提升了新聞信息傳播效率。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應當將自身置于目前新聞領域的最前沿,不斷向群眾傳播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信息,從而有效提升廣播電視臺的收聽率及收視率。
全媒體時代,不僅為整體新聞媒體行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互聯網運轉環(huán)境,還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信息傳播提供了幫助。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內部工作人員要密切關注當前流量最多的新聞熱點,并利用新媒體傳播設備進一步創(chuàng)新新聞信息的傳播內容及傳播方式。
地方廣播電視臺在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強化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的差異化建設。只有構建出層次不同的新聞信息傳播平臺,才能夠更好地避免新聞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同質化問題,使得地方廣播電視臺能夠更好地形成獨有特色。
二是要合理對傳播方向進行定位。明確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傳播方向是傾向于地方經濟還是地方文化,從而有效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深入探索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具有實際意義。互聯網媒體給傳統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帶來巨大沖擊,地方電視臺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新聞信息傳播能力,大力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的傳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