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新
“融合式”的美術教學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是一項培養(yǎng)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
“融合式”美術教學是指健全兒童與特需兒童在美術活動中的互動融合,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提高審美情趣、提升美術素養(yǎng)、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幼兒園“融合式”美術教學是以健特幼兒“情感上、操作上、精神上的融合”為課程理念,在優(yōu)化六種融合范式的主導下,促發(fā)健特兒童的情感更加內化深入、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并在多維度評價的輔助下,讓強的更強、讓弱的變強。
一、基于融合的實施需求,優(yōu)化六種范式
“融合式”美術教學是一種“加”的美術教學,也是一種“減”的美術教學,包含著一種有容乃大的思想。在教學方式上以幫扶、合作、游戲、情境、角色、自主六種融合形式為主,且靈活調整、融會貫通。
1.幫扶融合式
幫扶融合式中教師先要“善”于觀察幼兒,尤其是特殊幼兒的表現。同時留意普通幼兒在指導特需幼兒時的行為是否恰當。
(1)師幫幼:師幼間的幫扶是指在教師有效觀察的前提下,在尊重特殊幼兒自身實際需求的原則下,有的放矢地通過個別化材料、肢體、言語、視覺等多種輔助形式進行幫扶。
(2)幼幫幼:幼幼間的幫扶是指在活動過程中,幼幼間自發(fā)性的或者間接性的主動幫助或隱性幫助,但同時需要教師留意或引導幫扶者的幫扶方式是否正確、合理。
2.合作融合式
合作學習、創(chuàng)作是現代美術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體現。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健特幼兒對于創(chuàng)作過程的參與度,并提高彼此的動手實踐能力。
(1)師幼合作:我園采用 2+1+1 的師資配比方案,(即兩名幼教教師、一名特教教師、一名保育員),為師幼合作式的學習模式提供了更好的人力保障。
(2)幼幼合作:此合作形式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關注幼兒間的有機組合,互相取長補短,組合“最佳搭擋”,形成角色互依的關系,促進健特幼兒的共同成長。
3.游戲融合式
美術教育只有在幼兒真實生活和游戲中,才能為幼兒所感受和接納,在游戲精神的滋養(yǎng)下幼兒才能得以持續(xù)、良好地發(fā)展。
(1)肢體類:個別幼兒或集體合作表現一組動態(tài)動作,引導健特幼兒發(fā)散性思維,針對這一組動作,根據各自的理解、繪畫水平,結合各種方法創(chuàng)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
(2)智力類:采用猜測、猜謎等方式,體現教學的趣味性與幼兒的主動性,提高健特幼兒的參與度,凸顯活動的游戲精神。
4.情境融合式
眾所周知,幼兒好奇心強,對什么都感興趣,特別是對場景情有獨鐘。因此,可以通過各種情境,把健特幼兒帶進充滿想象的空間,激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創(chuàng)情境:借助真實生活情境或者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起健特幼兒情感的共鳴和切身的體驗,從而讓健特幼兒在情境中萌生繪畫興趣、體驗創(chuàng)作樂趣。
(2)臨其境:在開展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園所內及園所周邊的自然、人文資源,讓健全孩子帶著特殊孩子一起,走進自然、走向社會,在身臨其境中感受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5.角色融合式
在“融合式”美術活動中,還可以引導健特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幼兒進入角色后, 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其表現興趣,為后續(xù)想象力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
(1)輪流體驗:教師提供給每一位幼兒選擇角色和體驗角色的機會,既避免表演欲望強烈的幼兒“壟斷”體驗,又能夠滿足每個幼兒體驗自己喜歡角色的愿望。同時健特幼兒還能在輪流表演、欣賞的過程中學習靈活運用非語言工具來傳達信息。
(2)全員體驗:將全體幼兒置身與情景角色中,運用聲調、語氣、表情與手勢等體驗并表現角色的言行、心理、情感,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同時將靜態(tài)的畫面與動態(tài)的體驗相結合,健特幼兒會更好地投入創(chuàng)作中。
6.自主融合式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币虼?,我們的“融合式”美術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也可以在區(qū)角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中展開。
(1)課內自主:課內自主是指允許健特幼兒在課堂活動過程中,自主的結伴組合、自主的選擇材料以及表現手法等。
(2)課后自主:課后自主是指集體活動的延伸,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連續(xù)地進行個別化、合作化的創(chuàng)造表現。
二、基于融合的創(chuàng)作需求,創(chuàng)新五步程序
為了提升并豐富健特幼兒的創(chuàng)作技能,表現形式,我們的“融合式”美術教學還需通過五步程序實現幼兒對美的感知、表現和創(chuàng)造過程。
1.融情中激趣
融情不僅表現在健特幼兒間、師幼間思想和情感的表達,還包含情感的傳遞和共鳴,從而在主動、積極,充滿興趣和情趣的狀態(tài)中創(chuàng)作出真情實意的作品。
(1)巧設游戲激趣:特需兒童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求知欲差,精神不穩(wěn)定,所以在繪畫課上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以巧設游戲環(huán)節(jié)來吸引,通過健特幼兒間趣味化、游戲化的互動,引發(fā)幼兒的快樂體驗,從而促使其從情感上愿意積極投入。
(2)巧設提問推趣:美術活動中幼兒的醞釀想象是自主創(chuàng)作的源泉,教師的有效啟發(fā)設問則是引導幼兒想象的風向標。教師針對健特幼兒的能力水平,分別提出有趣味、有層次的問題,既能充分發(fā)揮健特幼兒的自主性,又能順其自然地推動活動進程。
(3)巧設生成創(chuàng)趣:一是巧設時尚元素,比如牙膏狀的爆米花筆遇熱風后會變成小花綻放的樣態(tài),更容易吸引特殊幼兒參與進來。二是把準生成內容,例如散步時、節(jié)假日中幼兒對某種事物、現象產生強烈興趣時,教師可順勢而為,及時生成。
2.融知中遷移
知識遷移策略就是教師利用幼兒原有的知識結構,通過各種實踐方法,引導幼兒
將其靈活地運用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從而促進美術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積極遷移,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不斷發(fā)展。
(1)橫向遷移:先前的學習向難度同等、形式相似的后續(xù)學習發(fā)生的遷移叫橫向遷移。如把關于點的認識梳理成“規(guī)則形點——自然形點——尋找生活中的點”這樣的教學思路,那么在關于線的教學中,就可以遷移過來,即“規(guī)則線條——自然形線條——尋找生活中的線條”。這樣的橫向遷移更適宜特殊幼兒的學習軌跡。
(2)縱向遷移:縱向遷移是指先前的學習與后續(xù)學習處于不同水平,是下位的、先前的學習向更高級的后續(xù)學習發(fā)生的積極遷移。比如第一次創(chuàng)作幼兒是自由畫出幾何圖形,第二次創(chuàng)作是在第一次作畫的基礎上添畫出如“海底世界”這樣的主題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需視特殊幼兒的能力水平,放慢遷移的進度、放寬遷移的深度。
(3)生活遷移: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有目的引導幼兒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生活實踐中去,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以及觀察、欣賞等能力。比如將優(yōu)美的畫卷設計成扇子、書簽、留言卡等,將精致的手工作品設計成筆筒、花瓶、卡包等。當然, 在這個遷移的過程中可邀請?zhí)厥夂⒆拥募议L共同參與,有意識地配合孩子一起完成。
3.融技中表現
融合式的操作、表現形式可以使作品的呈現更加完美、內容的表達更加多元、情感的傳遞更加強烈。因此,我們關注健特幼兒在操作形式上、技能上的融合。
(1)鋪墊式融合:“融合式”美術課堂除了關注教學目標的整體達成,更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與審美多樣性。在面對不同個性、能力的健特幼兒時,因人而異,采用“你打底我添畫”等形式合作表現作品。比如由特需幼兒用顏料打底做鋪墊,健全幼兒在底色上添畫、創(chuàng)作,形成完整作品等。
(2)改造式融合:改造式則是先由特殊幼兒進行某一個主題的練習和創(chuàng)作,健全幼兒利用特殊幼兒的制作材料進行二次加工,做出另一個主題的畫面和創(chuàng)想。從而讓特需幼兒和健全幼兒分別在玩一玩、找一找、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貼一貼、做一做等過程中共同參與并完成創(chuàng)作。
(3)往返式融合:根據不同班級幼兒的年齡層次,不同的學段,設計不同的趣味課堂進行有層次的學習。比如抓住幼兒的審美興趣點,從特需——健全——特需,或者健全——特需——健全幼兒之間來回往返合作創(chuàng)作。有層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提高特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操作過程的真正融合。
4.融思中啟迪
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有讓兒童成為那種擁有靈動思想的人, 他們才會真正地感受到思維自由馳騁的幸福。
(1)聯想思維:聯想并不是空想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教師可結合特殊幼兒視覺敏感上的優(yōu)勢,先提供一定數量的視覺元素,比如一條線、一顆點、一個圖形等,同時提供聯想思考的方法,如從造型方向聯想、從相似性方向聯想、從組合方向聯想、從功能方向聯想等,讓健特幼兒在分享碰撞出產生新的創(chuàng)作思維點。
(2)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是指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答案,是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它有利于排陳出新,產生大量的奇思妙想。比如利用文學作品的場景、角色,讓健特幼兒在欣賞、交流中獲得啟迪,進而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
(3)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相反的方向去觀察和思考,避免單一正向思維和單向認識過程的機械性,克服認識物體表面現象的簡單化。比如螞蟻比人大,人比建筑物高;比如太陽除了是圓的,還可以是方的、三角形的、棱形的隨意形狀等,這樣的逆向思維也符合特殊幼兒會奇思妙想的特性。
5.融創(chuàng)中突破
“創(chuàng)意”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征,幼兒美術創(chuàng)意思維的培養(yǎng)是“融合式”美術教育的重頭戲?!皠?chuàng)意”即為“創(chuàng)造性構思”,是具有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打破常規(guī)的想法。
(1)千里姻緣一線牽:指的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跨界聯姻”。比如當美術與音樂浪漫“邂逅”,視覺的美感和聽覺的愉悅完美組合,就能調動喜歡音樂的健特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美術活動;比如當美術與其他學科結合,也能更好地觸動幼兒的創(chuàng)意點,發(fā)展其更多的想象空間。
(2)頭腦風暴集思想:指的是教師在美術課堂中擔任主持的角色,拋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并且保證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大家暢所欲言,哪怕是異想天開,盡可能多而廣地展開創(chuàng)想,從而提高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
(3)豐富教學巧突破:新理念下,促進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的養(yǎng)成,是重要的教學開展路徑,因此在“融合式”美術教學中,豐富教學開展方式顯得十分必要。比如開展“形體變形”“材料變異”等多種教學活動,能夠大大豐富教學模式,活躍教學氛圍, 使得美術教學從常態(tài)中巧妙創(chuàng)變、突破,促進健特幼兒的共同蛻變和成長。
(嘉興市陽光智障(孤獨癥)幼兒教育康復中心 浙江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