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志, 蔣友寶, 譚光宇, 陳方紅, 胡志海, 肖 志, 蔣 宇, 鄧云峰
(1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長沙 410004; 2 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長沙 410007; 3 湖南順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長沙 410008)
隨著國內(nèi)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各種建筑造型層出不窮[1]。這些建筑多采用弧形梁結構來塑造建筑曲線或曲面造型。不同于直梁,弧形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會同時產(chǎn)生彎矩、剪力和扭矩,受力較為復雜[2],使得結構設計計算難度較大。目前常規(guī)的設計軟件如YJK(盈建科)、PKPM等一般較難準確模擬弧形梁的受力行為,因此需要借助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其進行精確分析[3-6]。本文結合某弧形梁結構的實際工程,采用多種有限元軟件對其進行受力分析。
該項目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此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Ⅱ類。該項目主要使用功能為酒店式公寓、寫字樓、商業(yè)等?;⌒瘟航Y構所在塔樓總高度為99.20m,地上28層,地下2層;結構采用框架-剪力墻,嵌固端為地下室頂板;建筑效果圖見圖1。
圖1 建筑效果圖
采用YJK對該項目右側塔樓進行整體建模,整體計算模型見圖2。本文研究對象為右側塔樓19層南側跨度約為11m并一端帶有直線梁段的懸挑弧形梁結構,弧形梁結構具體位置及布置見圖3。弧形梁結構豎向荷載信息見表1。
弧形梁結構豎向荷載 表1
圖2 整體計算模型三維圖
圖3 弧形梁結構所在位置及布置
利用YJK對位于右塔的弧形梁結構進行建模分析,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弧形梁結構受力性能,因此僅給出重力荷載代表值工況下的內(nèi)力結果。當荷載工況為1.0恒載+0.5活載時,YJK計算的弧形梁彎矩、扭矩分布見圖4。
圖4 YJK計算的弧形梁彎矩和扭矩分布/(kN·m)
弧形梁結構梁、板、柱的設計截面尺寸見表2,設計配筋圖見圖5。需說明的是:為保證弧形梁結構安全可靠,設計時采用了一些加強措施,如兩端按懸挑梁錨固,并將KL1梁寬度增加到400mm等。
構件截面尺寸 表2
圖5 弧形梁結構構件設計配筋圖
為校對YJK程序的內(nèi)力計算結果,本節(jié)利用SAP2000有限元軟件對弧形梁結構受力進行有限元分析,建立的模型見圖6,模型中樓板的厚度為120mm。其中梁與柱均采用桿單元;樓板采用膜單元(僅考慮面內(nèi)彎曲剛度,不考慮面外彎曲剛度,主要用來研究無樓板時弧形梁的受力情況)或非線性殼單元(考慮面內(nèi)、外彎曲剛度,用來研究有樓板時弧形梁的受力情況),且為符合實際情況,樓板頂面均與梁頂平齊。模型荷載取與2.2節(jié)一致的設計工況,即1.0恒載+0.5活載,荷載信息見表1。考慮幾何非線性效應,對結構進行非線性靜力分析。
圖6 SAP2000模型
SAP2000計算的弧形梁彎矩、扭矩分布見圖7。對于彎矩分布,SAP2000計算結果(圖7(a))與YJK計算結果(圖4(a))相比,除弧形梁曲線段起始端彎矩數(shù)值相差較大外,其余部分的彎矩數(shù)值較為吻合;而SAP2000計算的扭矩(圖7(b))與YJK計算的扭矩(圖4(b))相比,兩者僅大致趨勢較為吻合,具體數(shù)值相差較大。原因可能是在對弧形梁曲線段采用“以直代曲”思路建模時,YJK模型采用了3段直線,而SAP2000模型利用17段直線且每段直線梁之間為固結以滿足協(xié)同受力,這使得YJK模型對弧形梁的計算分析不夠精確。因此后文分析主要以SAP2000內(nèi)力計算結果為準。
圖7 SAP2000計算的弧形梁彎矩和扭矩分布/(kN·m)
為研究樓板約束條件對弧形梁結構內(nèi)力分布的影響。在有限元分析模型中,除考慮設計厚度120mm樓板之外,還考慮了無樓板、100mm厚樓板、150mm厚樓板等情形,以及樓板按SAP2000程序中的膜單元和殼單元考慮共五種情況。五種情況下的弧形梁彎矩和扭矩分析結果見表3。
弧形梁彎矩和扭矩 表3
由表3可知,對于采用膜單元樓板的兩個弧形梁結構計算模型,當樓板厚度為0即無樓板時,由于弧形梁僅僅承受梁的線荷載和樓面的恒載、活載,沒有考慮樓板自重作用,所以其最大、最小彎矩的絕對值較??;當膜單元樓板厚度為100mm時,由于樓板自重的作用,弧形梁的最大、最小彎矩和扭矩的絕對值均略有增加。
對比膜單元樓板厚度100mm與殼單元樓板厚度100mm兩個計算模型的結果可知,當弧形梁存在殼單元樓板的平面外約束時,其最大彎矩和最大扭矩的絕對值減小較多??梢姡瑯前宀捎脷卧嬎銜r能約束弧形梁的扭轉變形,使弧形梁的正、負扭矩較為均衡。
對于樓板采用殼單元的3個計算模型,當樓板厚度由100mm增加到150mm時,弧形梁的最大、最小彎矩和最大、最小扭矩的絕對值變化幅度都不大。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樓板厚度增加,樓板自重增大,弧形梁所承擔的豎向荷載增加;另一方面,樓板厚度增加,樓板自身的平面內(nèi)、外抗彎剛度均增加,荷載傳遞的空間受力機制增強,因此弧形梁所承擔的豎向荷載在部分區(qū)段上可能會出現(xiàn)增大或減少的變化??傮w而言,當樓板厚度在100~150mm范圍內(nèi)變化時,其對弧形梁彎矩、扭矩影響較小。
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建立弧形梁結構實體模型[7-8],混凝土采用C3D8R減縮積分單元,鋼筋采用T3D2單元(兩節(jié)點線性三維桁架單元);弧形梁結構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梁和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0,縱向受力鋼筋均為HRB400;KL5箍筋采用HPB300,其余部位箍筋采用HRB400,且為符合實際情況,樓板頂面均與梁頂平齊。
對于鋼筋本構模型,采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9]中有屈服點鋼筋的本構模型[10],其應力-應變關系見式(1),應力-應變關系曲線見圖8,鋼筋本構參數(shù)見表4。
圖8 鋼筋應力-應變關系曲線
鋼筋本構參數(shù) 表4
(1)
式中:σs為鋼筋應力;εs為鋼筋應變;Es為鋼筋的彈性模量;fy,r為鋼筋屈服應力代表值;εy為與fy,r相應的鋼筋屈服應變;εuy為鋼筋硬化起點應變;εu為鋼筋峰值應變;k為鋼筋硬化段斜率。
對于混凝土本構模型,則采用余志武等[11]推薦的塑性損傷模型,混凝土單軸加載的應力-應變骨架曲線可表達為帶損傷變量函數(shù)g[D(ε)](簡寫為g)的形式:
σ=g[D(ε)]Ecε=gEcε
(2)
式中:σ為混凝土應力;ε為混凝土應變;Ec為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混凝土單軸受壓時的應變函數(shù)為gc:
(3)
混凝土單軸受拉時的應變函數(shù)為gt:
(4)
式中:εc為單軸受壓時混凝土應變;εt為單軸受拉時混凝土應變;A1,A2分別為單軸受壓時混凝土應變、單軸受拉時混凝土應變,A1=9.1fcu-4/9,A2=1.306,其中fcu為混凝土標準立方體抗壓強度;a1,a2分別為應變函數(shù)和損傷變量,a1=2.5×10-5fcu3,a2=1+3.4×10-4fcu2。
混凝土的本構模型參數(shù)見表5。
混凝土本構模型參數(shù) 表5
為模擬弧形梁結構中鋼筋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采用ABAQUS中的嵌入單元方法,并假定鋼筋和混凝土之間沒有滑移,采用150mm網(wǎng)格劃分單元,見圖9。邊界條件為兩個柱底進行全約束。
圖9 弧形梁結構有限元網(wǎng)格模型
為研究樓板厚度為120mm設計值工況下弧形梁結構的豎向承載性能,考慮曲梁上豎向荷載值增大的情形。
分析結果表明,當曲梁上的線荷載按照設計荷載標準值11kN/m的5倍來施加時,即施加荷載為55kN/m,梁中鋼筋開始有屈服。此時,有限元模擬得到的鋼筋應力見圖10??梢?,縱向鋼筋最大應力為244.2MPa,位于弧形梁左側的下部鋼筋(KL1梁與KZ1柱錨固區(qū)),且最大應力點周邊區(qū)域及弧形梁曲線段KL2與直線段KL3相連接處的抗扭鋼筋應力均較小,弧形梁大部分抗扭鋼筋應力都小于183.3MPa,縱向鋼筋離屈服還有較大富余;箍筋最大應力為400.0MPa,位于弧形梁與左側支承柱相交處(KL1梁與KZ1柱錨固區(qū)),最大應力恰達到屈服強度標準值(此處箍筋為HRB400鋼筋),其余部分的箍筋應力均未屈服。
圖10 樓板厚度120mm時弧形梁結構鋼筋應力云圖/MPa
樓板厚度120mm時弧形梁結構混凝土豎向位移云圖見圖11??梢姡邢拊M得到的弧形梁結構最大豎向位移為-51.29mm(負號表示位移向下,余同),位于弧形梁曲線段KL2與直線段KL3交接區(qū)域。
圖11 樓板厚度120mm時弧形梁結構豎向位移云圖/mm
為對比有無樓板對弧形梁結構承載性能的影響,對無樓板約束下的弧形梁進行分析,荷載條件同4.2節(jié),此時有限元模擬得到的位移云圖見圖12??梢娀⌒瘟鹤畲筘Q向位移為-105.9mm,出現(xiàn)位置與有樓板時相同,位于弧形梁曲線段KL2與直線段KL3交接區(qū)域。
圖12 無樓板時弧形梁結構豎向位移云圖/mm
鋼筋應力計算結果見圖13??v向鋼筋最大應力為421.2MPa,出現(xiàn)在支承弧形梁右側直線段處(KL4梁與KZ2柱錨固區(qū)),且最大應力點周圍的多數(shù)縱向鋼筋應力也超過HRB400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值400MPa;箍筋最大應力為416.8MPa,位于弧形梁與左側支承柱相交區(qū)域(KL1梁與KZ1柱錨固區(qū)),且最大應力點周圍的多數(shù)箍筋應力也超過HRB400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值400MPa。可見,在無樓板約束的情況下,弧形梁結構最危險截面的多數(shù)縱向鋼筋和箍筋應力已超過其屈服強度標準值。
圖13 無樓板時弧形梁結構鋼筋應力云圖/MPa
由4.3節(jié)分析結果可知,無論是有樓板還是無樓板約束時弧形梁的鋼筋最大應力均出現(xiàn)在梁柱錨固區(qū)域,因此梁柱錨固區(qū)的受力對該結構承載性能影響較大,結構設計時采用兩端按懸挑梁錨固,并將KL1梁寬度增加到400mm的加強錨固措施較為合理。
有無樓板情形下弧形梁結構的主要承載性能指標對比見表6。可知,在弧形梁豎向線荷載達到設計荷載標準值5.0倍即55kN/m作用下,有樓板約束時弧形梁結構的縱向鋼筋離屈服有較大富余;箍筋應力僅在最大應力點處恰恰達到其屈服強度。無樓板約束時弧形梁結構最危險截面的多數(shù)縱向鋼筋、抗扭鋼筋和箍筋均已屈服。這表明:由于樓板協(xié)同受力,有樓板約束時弧形梁結構的承載性能較無樓板約束時提升較多;該結構設計采用的錨固加強措施較為合理,結構整體安全余量較大。
弧形梁結構承載性能指標 表6
(1)由于樓板協(xié)同受力,有樓板約束時弧形梁結構的承載性能較無樓板約束時提升較多;該結構設計采用的錨固加強措施較為合理,結構整體安全余量較大。
(2)豎向荷載作用下,弧形梁結構的梁柱錨固區(qū)受力較大,在結構設計時應采用合理的錨固加強措施確保此部位的承載安全。
(3)有無樓板約束對弧形梁扭矩分布影響較大,有樓板時其扭轉變形會受到樓板的約束,使得該弧形梁正、負扭矩較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