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英
(賀州市八步區(qū)里松鎮(zhèn)林業(yè)工作站,廣西 賀州 542819)
油茶樹屬山茶科常綠小喬木,位列全球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油茶樹的根系非常發(fā)達,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抵抗自然災害能力,達到有效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同時油茶樹又是常綠植物,有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功能,并且能釋放氧氣,可以說油茶樹的功能十分強大,具有蓄積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的經濟樹種。油茶栽種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十幾個省區(qū),分包括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區(qū)的山地及丘陵地帶。南方地區(qū)因為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土壤微酸性,是油茶栽種最佳的氣候條件、土地資源條件及立地條件,也就是為什么油茶成為我國極為悠久的栽種歷史原因。
賀州市八步區(qū)位于廣西東北部,屬南嶺山地丘陵區(qū),并且處在湘、粵和桂三省交界處,是賀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共面積有33.66 萬公頃,林業(yè)用地面積有26.22 萬公頃,是廣西重點林業(yè)縣(區(qū))之一。八步區(qū)有著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年均溫度20℃,降水豐沛,年降水量約1500—2000mm,是典型的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為油茶的種植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身體健康的需求,對茶油這一種綠色健康的植物食用油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從而使茶油的需求量和價格都越來越高。國家已經將油茶種植加工產業(yè)作為一種民生產業(yè)進行全面推廣,使得近年來油茶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但是在實際的栽種過程中因為技術和思想認識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造成油茶在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茶林管護等方面不夠科學合理,造成油茶低產的現(xiàn)象。為提高油茶的增產增收,有必要探究通過因地制宜,多方改進本轄區(qū)的油茶的高產栽培技術,促進油茶的產量和生產品質都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促進八步區(qū)油茶的增產增效做有益的探討和努力。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根據(jù)多年對八步區(qū)油茶種植的廣泛調查研究,總結出油茶種植、管護主要技術的十三個技術要點,即:選好良種、注重選地、合理密度、深挖樹坑、施足基肥、選用大苗、品種搭配、修剪控果、科學施肥、控制雜草、保持濕潤、林下間種、病蟲防治。
(一)選好良種。種苗是林業(yè)的命根子,因地制宜地選種良種是實現(xiàn)油茶高產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廣西賀州市八步區(qū)年均溫度20℃,降水豐沛,年降水量約1500—2000mm,是典型的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土壤呈微酸性,可以說立地條件及氣候條件極適宜種植油茶,為油茶的種植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通過多年來的種植實踐對比,賀州市八步區(qū)種植油茶最適合選用岑軟2 號、3號品種。
(二)注重選地。油茶的選地要適合油茶幼苗的生長特點和生活習性,油茶種植宜選擇pH 值在4.5-6.0 之間,坡度小于25°,海拔800m 以下的向陽坡,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土層厚度在60cm 以上的地塊進行種植。
(三)合理密度。要根據(jù)油茶種植的情況,合理設置種植密度,其株行距為3m×2.7—3m,每畝栽種74—84 株為宜,如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后期產量,而且投產后常常舍不得疏伐,往往因為過密造成通風透光不良、易感染病蟲害等而過早形成低產林。
(四)深挖樹坑。種植前,應仔細對林地進行清理修整,清除雜草灌木藤蔓,清理其他林產品的遺留物,以此為油茶苗木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環(huán)境。同要像種果樹一樣深挖油茶樹坑,大小為長60 厘米×寬60厘米×深60厘米,有條件的可用小型挖掘機沿等高線撩壕,壕深60—80厘米,壕底寬80—100 厘米,挖好苗木種植穴坑,揀凈種植穴內的石塊、樹根,敲碎土塊、渣滓,確保所整理的土壤結構變得松弛、新鮮、細碎,挖穴時精耕細作采取由外及里,利于油茶苗木的呼吸成長。
(五)施足基肥。施足基肥是保證苗木健壯生長的前提。要求在種植前1 個月施足基肥,主要采用有機肥作基肥,每坑放3—5 斤?;适┫潞笈c回填表土拌勻,再在肥面蓋一層生土,肥面土厚約30 厘米,主要是避免栽植時燒根,然后回填表土,筑成離地面高20 厘米,直徑80—100 厘米的小土包。
(六)選用大苗。新種油茶一定要選用2年生以上良種大苗,苗高50厘米,地徑0.5 厘米以上,有3 個分枝以上。有條件的推薦使用3 年生有多級分枝的大苗。大苗上山的優(yōu)點是栽植成活率高、生長快,幼林撫育管理成本低,而且掛果早、見效快。
(七)品種搭配。種植時一定要注意做到多品種搭配,在一塊地里不同品種搭配種植可以大大提高坐果率,搭配和主栽品種的花期和果實成熟期要一致,配置設計為:選用1—2 個品種為主栽品種,主栽品種與配栽品種按8 比2 的比例配置較合理。
(八)修剪控果。種后前3 年的修剪對形成豐產樹形、樹冠尤其重要。尤其是樹型完整,樹冠伸展,分枝勻稱,林分通風透光油茶林,可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同時,果實產量高,大小均勻,果實質量優(yōu)良。修剪的要點:一是清腳枝,亮小腿(把底部萌生枝、小枝清除);二是定主干,明骨架(在60—80 厘米高度處及時打頂,促進分枝);三是疏枝條,保通透;四是清內膛枝,利通風;五是修傷病枝,促生長;六是修外圍,造樹形。修剪保持林分郁閉在0.7 左右,讓各個植株枝都能充分吸收到營養(yǎng)水分,以此更好地提升油茶豐收。一般每年采果后至翌年2 月為最佳修剪時段,此時段是油茶生長的休眠期。
種植滿3 年后才能允許掛果,前2 年要注意控果,及時摘除幼樹的花苞及油茶幼果,以減少營養(yǎng)消耗,促進幼樹的健壯生長。
(九)科學施肥。油茶新種植的第一年,7—8 月施尿素1 次,促使苗木快速生長,選擇陰雨天或下雨后,距植蔸部20—30 厘米范圍內穴施,每株1 兩;第2—3 年的2—3 月可施復合肥,每株2—3 兩。
掛果后油茶成林施肥,油茶生長結果是一個長期過程,通常是10 月中旬開花,次年果實才成熟。掛果油茶林每年至少要施2 次肥,主要是促進花芽分化和保花保果。八步區(qū)油茶花芽分化期為4 月,每年的3 月底前(復合肥溶解需要一定時間,溶解后才能更好吸收)要施氮、磷、鉀元素均衡的復合肥,每株0.5—1 斤,促進花芽分化和保證花芽質量;八步區(qū)的油茶在7—8 月容易落果,主要是由于缺肥缺水引起的,在每年的6 月底要施高磷高鉀的復合肥第株0.5—1 斤,有利于減少落果數(shù)量。
(十)控制雜草。油茶幼林地不能雜草叢生,但也不宜寸草不留。要適當保留一些矮生雜草與油茶友好相處,給油茶病蟲害天敵以居留場所,利于油茶病蟲害的生物防治。
(十一)保持濕潤。油茶種植后,可在樹苗蔸部覆上稻草或雜草,利于保持根部周圍的水分。也可挖水平竹節(jié)溝保水,有條件的地方,可拉水管進行滴灌或噴灌。
(十二)林下間種。條件允許的建議油茶林下間種花生、黃豆、姜、紅瓜子、西瓜、中草藥等矮稈作物。間種的好處:一是以耕代撫,有利于抑制雜草生長,節(jié)省除草人工費用;二是種植作物需要施肥、墾復表土,有利于油茶根系生長。三是套種作物收成后,作物的秸稈留在油茶根部,可起到保持土壤濕潤的作用,秸稈腐爛后可改良土壤肥力和疏松土壤等。
(十三)病蟲防治。對油茶病蟲害的防治,應該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類防治技術的結合之下,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油茶病蟲害防治的環(huán)境。盡可能少用化學農藥,只有在蟲口密度大以及造成危害大的情況才能使用化學防治。一般情況下,油茶林地少有病蟲害大量發(fā)生,平時注意林地衛(wèi)生,有少量發(fā)生時可將病蟲害枝葉清理集中燒毀,以減少感染爆發(fā)。
八步區(qū)的油茶種植歷史悠久,尤以近10 年發(fā)展迅速,成效明顯。但在實際栽植過程中,思想認識和技術普及等方面走了一些彎路,沒有達到全面豐產效果。本文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和多年的實踐經驗,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關于賀州市八步區(qū)油茶新造林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旨在提高賀州市八步區(qū)油茶產量與品質,以期予油茶種植戶技術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