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勇
(賓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黑龍江 賓縣 150400)
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公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也迫切要求新聞工作要加快自身的轉型升級。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工作的關鍵要素,在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新聞采訪途徑和語言表達形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具備較強的新聞信息辨識能力,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在新聞寫作編輯過程中,還要保證新聞用語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并適度的使用流行語言,進一步拓寬受眾范圍。新聞記者通過提高自身的新聞采訪和寫作能力,并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能夠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抓準問題關鍵點,積極調整新聞采訪內容,從而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當前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各類媒體軟件不斷涌現出來,這也使媒體市場競爭越發(fā)激烈,這也使傳統(tǒng)的文字和圖片形式的新聞報道已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音頻和視頻的升級。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采訪和寫作過程中要掌握各種音頻和視頻的相關工具,并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將新聞真實地呈現給受眾,增強人們觀看的體驗。因此新聞記者需要加快轉型,打破傳統(tǒng)思維理念的束縛,重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積極拓寬新聞受眾范圍。
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媒體發(fā)展理念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突然的轉變會導致無法適應,新聞記者受傳統(tǒng)思維影響,采訪和寫作時還會利用傳統(tǒng)的模式,不僅無法滿足受眾需求,同時也不利于新聞媒體的發(fā)展。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需要積極促進自身的轉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進一步提升新聞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在當前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的新形勢下,新聞記者需要積極掌握先進技術,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但當前部分新聞記者自身素質較低,新媒體技術掌握不到位,這也導致新聞記者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新聞的篩選和編輯,新聞信息無法及時發(fā)出,影響新聞傳播的效果。面對當前新聞數字化的發(fā)展形勢,新聞記者需要能夠充分的運行新媒體技術將新聞信息第一時間呈現給受眾,并能夠把握新聞的熱點,吸引人們的關注,進一步促進新聞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提升。
由于新聞采訪途徑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新聞記者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新聞采訪內容,并提前對需要采訪的內容進行準備,從而保證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具備信息辨別能力,并掌握被采訪人的相關信息,這樣在采訪過程中才能抓準問題,積極進行引導,使被采訪者愿意說出事情的真相,增強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而且在網絡普及應用的新形勢下,網絡語言的廣泛應用,新聞記者在新聞信息也可以適當地利用網絡流行語,以此來拓寬受眾范圍,增強新聞的影響力。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采訪是新聞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新聞記者需要重視自身采訪能力的提升,從而獲得高質量的新聞信息。
1.豐富采訪內容
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是較為顯著的特點。在這種新形勢下,新聞記者新聞采訪過程中,要想確保自己報道的信息能夠受到關注,則需要在采訪前利用大數據分析公眾新聞信息需求,并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采訪過程中能夠以公眾關注的興趣點入手。同時新聞記者還要針對新聞事件持續(xù)跟蹤報道,針對新聞信息背后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將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呈現給受眾,并能夠將新聞信息的即時性和客觀性更好地體現出來。
2.創(chuàng)新采訪方式
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要避免過于依賴傳統(tǒng)渠道,宜積極對采訪途徑和采訪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快速獲取新聞內容,從而為公眾帶來全新的新聞體驗。在實際采訪過程中,具體可以根據不同的被采訪人才來選擇適宜的采訪方式,從而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新聞記者還要重視各種新型工具和技術的應用,可以借助連續(xù)和網絡等方式完成新聞采訪工作,確保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3.改變采訪思路
一直以下新聞記者都形成了相對固有的采訪觀念,并習慣按照固定的思路程序對新聞當事人進行采訪。但在當前媒體融合的新形勢下,迫切需要新聞記者要打破傳統(tǒng)采訪思路束縛。作為新聞記者不僅在多觀察日常生活,還要增強自身對新聞的敏感度,能夠及時捕捉到新聞素材,深入挖掘新聞信息。而且在采訪過程中,不僅要學生傾聽,還要能夠抓住要點,從而獲取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一步滿足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工作的發(fā)展需求。
新聞語言服務于新聞報道,無論是新聞信息的傳播還是新聞價值的體現都需要通過新聞語言來體現,這也對新聞記者是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新聞記者要重視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1.關注寫作結構和豐富語言詞匯
在當前新形勢下,新聞寫作形式也需要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新聞記者要更好地凸顯時代特色,并在保證新聞質樸和實用語言形態(tài)的基礎上,還要以明快的語言風格,進一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新聞作品才能夠更快的傳播。而且在寫作過程中,還要對寫作結構進行重視,新聞記者不僅要掌握豐富的語言詞匯,還要對新聞結構表達形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高新聞撰寫的新穎性。在實際工作中,新聞記者要重視學習和借鑒,汲取別人寫作的優(yōu)勢,不斷對自身寫作儲備進行豐富,促進自身寫作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升新聞的影響力。
2.提煉寫作技巧
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媒體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相較于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缺乏吸引力,無法像新媒體第一時間將新聞內容立體的呈現給受眾。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媒體要想增強自身新聞的吸引力,則要求新聞記者要具備較高的寫作技巧,以此來吸引受眾的關注。對于新聞記者寫作技巧而言,具體可以通過動感、美感和實感三個方面進行體現。即在敘事要重視突出動感,利用精準的詞語增強新聞的動作色彩。美感則為描繪時要賦予更多的美感,即要充分的抓住描繪事物的要點,并重視細節(jié),將美感更好的凸顯出來。實感則為修辭時要重視強調實感,通過對新聞事實進行撰寫和有效傳播。新聞記者通過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提煉寫作技巧,從而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進一步增強新聞媒體的競爭力。
3.提高新聞敏感性
新聞敏感性是新聞記者必然具備的能力,同時也是提升新聞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但對于新聞記者而言,新聞敏感性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新聞記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培養(yǎng)自身的靈感,針對看到的新聞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提煉,增強自身新聞敏銳性,以此來提高新聞寫作水平。同時還要重視提升自身的反思意識和鑒別意識,針對遇到的新聞事件不僅具有與他人不同的看法,同時還能夠對新聞價值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身思維的活躍性,并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新聞。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種媒體不斷地涌現出來,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較大的沖擊,這也促進了媒體融合的步伐。而且媒介傳播形式也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也對新聞記者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新聞記者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的發(fā)展態(tài)勢,需要重視自身采訪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并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能夠與時俱進,將更及時、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呈現給受眾,從而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和影響力。